王莽究竟是穿越者还是天才,生错了时代?

发布啦 0 0

他是所有被怀疑为穿越者当中最出名的一位,推行新政,禁止奴隶买卖,设立国企,把土地收为国有,还建立了廉租房,实行物价统一管控。为了统一尺度,他发明了游标卡尺,闲来没事还亲自操刀给自己的老婆设计了超短裙,将现代科技用到飞起。最重要的是,他做了所有穿越小说中穿越者最愿意做的事情,那就是当皇帝,硬生生地将强大的汉朝分为了西汉和东汉,建了只有他一个皇帝的新朝。

所以新朝的历史也可以说就是往往一个人的回忆录。那么,王莽究竟是穿越者还是天才,生错了时代?

让我们通过时间的顺序,一口气看懂新朝皇帝王莽的一生。

王莽究竟是穿越者还是天才,生错了时代?

从公元前45年出生,至公元23年亡国被杀,王莽终年68岁。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禅让称帝成功的先河,但他所建立的新朝却仅有他一位皇帝,国祚15年,所以往往被我们大家所忽略。

但就是在这短短的15年间,王莽却进行了多项现代化的政策改革。他推行王田制,限制土地私有化,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但因朝令夕改,政令过于繁琐,最终导致改革失败,加速了新朝的灭亡。要想彻底看懂王莽的一生故事,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西汉自汉成帝时期开始,刘氏对朝堂的掌控之权就逐渐开始旁落到以孝元皇后王政君为核心的王氏外戚集团手中。王氏四兄弟分别身居要位,形成了以王政君的哥哥王凤专权武侯当朝的局面。反王氏族人大多身居高位,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

公元前45年,王莽出生,家中排行老二,她的姑姑就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唯一不幸的是,在王莽少年时,他的父亲和哥哥就先后去世。因为王莽的父亲去世时还没来得及封侯,所以少年时期的王莽并没有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反而谦恭好学,生活简朴,担负起了照顾母亲,侍奉寡嫂的重担,还十分孝顺各位叔伯,成为了诸多堂兄弟之中的一股清流。

公元前24年,身居大司马之位的王凤病重, 22岁的王莽将这位伯父当作自己的父亲一般,照顾得无微不至。两年后,王凤在临终前将王莽推荐为黄门侍郎,还嘱咐王政君要照顾好王莽。

至此,王莽开始步入仕途,一路扶摇直上,没过多久就升为了舍生校尉,相当于现在军一级的首长,而辅政大司马一职则落在了王商的手中。

公元前16年,王莽的叔父大司马王商上奏汉成帝,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封地让出一部分给自己的侄子。因此, 30岁的王莽得以被封为新都侯。

之后又连续被提升,官至侍中,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侍卫近臣。而王莽身居高位,却从不以自己为尊,总能礼贤下士,清廉简朴,还经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因此深受百姓爱戴。逐渐,王莽的名声已经超越了她的那些叔叔伯伯。

在之后的八年里,大司马懿职牢牢地被王家人所把控,由王商交到了王根的手中。而王莽在朝中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的表兄,王太后的外甥淳于长。因为淳于长早于自己发迹,而且善于阿谀奉承,又在汉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的事件中出过力,所以深受汉成帝的信任,很快便官拜九卿之一,掌管着皇宫的禁卫。

为了能够扳倒自己仕途上的死敌,王莽秘密地搜集了淳于长与被废皇后许氏私通的罪证,一举将其送入狱中。最后,淳于长被王太后处死。公元前八年,王根病重, 38岁的王莽被举荐接替了大司马一职。

王莽究竟是穿越者还是天才,生错了时代?

往往执政后严格要求自己,招聘贤良,将所有赏赐的钱财都用来招待各路能士,而自己的生活却很朴素。有一次,百官前来探望王莽的母亲,还把穿着简陋的老夫人认作为了王莽家中的奴仆。

一年后,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汉哀帝的祖母傅太后和丁皇后的家族开始逐渐得势,王莽不得已卸任了大司马懿职,隐居在封地新都,闭门不出。为了不受人以柄,王莽甚至逼迫自己犯了杀人罪的二儿子自杀,获得了百姓的好评。也正是因此,在王莽隐居期间,很多的百姓和官吏都为王莽打抱不平,要求他复出。

汉哀帝迫于压力,只能召王莽回到京城侍奉皇太后,但还是没有恢复其官职。直到公元前一年,汉哀帝去世,但是却没有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在皇帝驾崩之后,立即收回了传国玉玺。 45岁的王莽在众人的推荐下,也不出意外地再次就任大司马一职,并拥立了九岁的汉平帝登基,由自己代理政务。

但在一切稳定之后,王莽的野心便暴露了出来。他开始排斥异己,先是逼迫王政君赶走了自己的叔父王立,之后开始提拔自己的亲信朱砂与其作对的人。

一年后,王莽对上迷惑太后,对下向平民百姓掩盖自己的野心,并没有明目张胆地独揽大权,而是与自己的三大亲信共同担任四辅之位,位居三公之上。至此,四辅大权独揽,除了封爵之外,所有的事情都由王莽处理。

公元二年,全国大旱,多地爆发蝗灾,王莽亲自带头献出土地住宅救济灾民,对灾区实施减收租税等优惠政策,不仅将当地皇家的呼池苑改为安民县,用以安置灾民,还在长安城中为灾民建立了1000套住宅,模式跟如今的廉租房十分相似,王莽在百姓心目中的声望也达到了顶峰。一年之后,王莽将自己的长女王艳立为皇后。

公元四年, 49岁的王莽被汉平帝加封为宰相,位列于诸侯王公之上。在王莽的请奏之下,汉朝开始兴建市场和国家储备库,并专门为学者建立了一万套住宅,用以吸引天下学者和有特殊专长的人前往长安,人数一度突破数千人之多,王莽也因此深受儒生的喜爱。

王莽究竟是穿越者还是天才,生错了时代?

之后,王莽又通过重金引诱的政策,使匈奴等外族遣使来汉归顺朝贺。一时间,王莽成为了人们心中治国平天下的贤良圣人,被朝廷赐予象征着至高无上礼遇的九锡之命。

两年之后,汉平帝病逝,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地操纵政局,于是拥立了只有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王莽则自称假皇帝,代理天子朝政。

51岁时,王莽在朝中的势力如日中天,几乎和皇帝平起平坐,这便引起了以刘氏宗室为主的反对派的反弹。首先是安众侯刘崇发难,率领百余人进攻宛城,但连城门都没有攻入就失败了。

第二年,东郡太守翟义起兵,拥立严乡侯刘信为皇帝,长安以西的23个县造反赶到了。危急的王莽一边抱着孺子婴终日在宗庙祷告,说自己侍卫只是临时的,将来一定会将皇位归还。孺子婴一边不断调动大军镇压叛乱,消灭了齐军的部队。

在平息了叛乱之后,王莽便产生了称帝的心思。公元九年,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时年54岁。

王莽在朝野的广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权位,开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禅让成为皇帝的先河,用了八年的时间,一步步从安汉公到宰相,再到假皇帝,直至最终成为了真皇帝。在中国历朝除了贵族革命以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了篡夺皇位的先河。

王莽称帝后,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史称王莽改制,宣布将天下田改归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一样,均不得买卖。其后改革币制,官制,规定盐铁官营,山川河流收归国有,同时与民休息,从此国泰民安。

但由于这些政策很多都与实际情况相违背,加上推行时的手段和方法不正确,在遭到激烈的反对后,王莽又企图通过严刑峻法强制推行,这就导致违反法令而受重罪处罚者不计其数,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人们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各项政策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最终导致了天下各豪强和平民的不满。从公元11年开始,各地的百姓苦于新莽政权频繁地征伐,相继弃城流亡,为盗贼数千人起而造反。

公元17年,仅山东日照的妇女吕母未被县宰冤杀的儿子报仇,率众攻破县城处死。县宰自称将军,出没于海上,其势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吕母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农民起义女领袖。

一年后,东海人栗子都率众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同年,在南北方也出现了数十支起义军,这些义军人数不等,少则数千,多则数万,数十万。

在当时遍布全国的起义军中,有两支最大的队伍成为农民起义的主流,这就是南方的绿林军和北方的赤眉军。公元前23年,王莽在南郊举行哭天大典,陆林军攻入长安,王莽遂逃往剑台,最终跟随王莽的千余人全部战死,王莽也被齐军战士所杀,新朝也至此灭亡。

清朝灭亡后,王莽的头颅被后来历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晋惠帝时期,洛阳武库遭遇大火才被焚烧。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

。直到近代帝制结束之后,王莽才被很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

王莽改制的失败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不切实际,刚愎自用,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机构,因此注定遭遇失败。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37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