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作为中国晚清史上最后一位皇帝,身份和经历可以说是非常特殊,一方面,他是晚清的皇帝,而另一方面,当时清朝已经走向末路,皇帝的权威已经名存实亡。溥仪漂泊半生,于1967年因尿毒症病逝,而溥仪的后事该如何安排成为了溥仪家族纠结的一个难题,为此溥仪家属特别向中央请示,周总理得知后,经过慎重考虑下达了特殊指示,那么这个特殊指示是什么呢?
在讲述溥仪的后事是如何处置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溥仪所在的那个时代,中国正处在什么样的历史变革中。
溥仪生于1906年,当时清朝国力衰微,西方列强纷纷窥视在中国的财富,此时历史上发生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朝当时毫无还击之力,对外以出卖国家主权来乞求和平,对内抑制起义,但无论怎么样,其在中国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
此时的清朝掌控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皇帝只是慈禧的一个傀儡,在戊戌政变后,慈禧本就想将光绪皇帝废黜,而在1908年11月14日下午,皇宫传来噩耗,光绪皇帝驾鹤西游了,这个消息并未让慈禧太后有太多的伤心,因为她更关心的是,下一任皇帝该由谁来继承,才能让自己的统治继续持续下去。光绪皇帝没有留下子嗣,这该如何是好呢?经过考虑,慈禧太后决定从亲王的儿子中选出一个来继承皇位,而这个人要满足两点要求,一是年龄要足够小,因为小孩子比较容易控制,二是,这个孩子必须是自己的亲信的子嗣,这样才能减少发生矛盾的可能。慈禧考虑到深夜,这时她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
这样溥仪成为了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但溥仪虽然是皇帝却没有一点权利,溥仪进宫的第二天,慈禧太后就驾鹤西去,在其登基后,一直由隆裕太后垂帘听政,而作为溥仪自己,其当时年龄太小,什么都不懂,每每触犯了皇宫里的规矩就要受到惩罚,最让其难受的是不能见到自己的亲生母亲,他的父亲是摄政王,每天在上朝的时候可以相见,倒也无碍。
而这对溥仪的母亲就比较无情了,溥仪的母亲一直被拒绝探视自己的儿子,直到后来才允许一年见两次,而此时的溥仪对自己的亲生母亲已经非常陌生了。后来溥仪见到母亲的时候,由于皇宫规矩的限制,谈话也是非常的拘谨,这给溥仪留下了很深的痛苦回忆。
这时的清朝显然已经是走向了末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六岁的溥仪被军阀袁世凯赶下了台。后来冯玉祥派兵进入紫禁城,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这时的溥仪才第一次看到了平凡人的世界。溥仪之后来到天津,日本人看到溥仪仍受到部分人的支持,便将溥仪接到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成为了日本人的傀儡。
后来,日本战败,伪满洲国宣布灭亡,溥仪作为战犯在苏联被监禁了5年。1950年,溥仪被引渡回国,之后在牢狱所改造,作为最后一位皇帝的溥仪一度认为自己罪孽不浅,这一生应该就这样结束了,可是1956年,新中国领导在八界二中全会讲话指示说,要给溥仪等人改造和特赦的机会,溥仪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受到了希望,并在以后的日子里用心认真改造。1959年,由于其表现良好,溥仪被批准释放,当时溥仪还不敢相信,直到接到特赦令的那一刻,才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溥仪出狱后,成为了新中国的一位普通公民,并在群众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处植物园的员工。溥仪在工作期间认识了护士李淑贤,并结为连理,但不幸的是,在婚后几年,溥仪就患上了尿毒症,当时周总理得知后,特别派出了最好的医生为其医治,但溥仪还是在几个月后不治去世了。
去世后,溥仪的安葬成了其家人纠结的一个难题,考虑到溥仪的历史身份,如果按照爱新觉罗家族的传统,应进行风光的厚葬,但如果按照溥仪现在的身份,一个普通公民的话,后事应该从简处理。溥仪的家人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将此事上报给中央,周总理得知后,经过慎重考虑,做出了特别批示:溥仪先生的后事,可以遵从爱新觉罗家族的传统来办,是否火化以及墓地的选取,都可由家人做出选择,我们会全力予以支持。
对于周总理的关心,溥仪的家人非常感动,但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家人经过商量一致决定,还是低调处理溥仪的后事,在医院做遗体告别后,将溥仪的骨灰暂存在八宝山人民骨灰堂。追悼会结束后,溥仪的骨灰盒被移到了八宝山公墓。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