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急匆匆找到蒋介石:“蒋先生,我获取了一份中共绝密情报,或许对你有用!”马歇尔以为蒋介石会很感兴趣,可谁知道蒋介石却一脸冷淡地回答道:
“我们非常需要美国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但基本上不需要情报方面的帮助,因为国民党有世界一流的情报系统,当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候,如果你们能重视我们提供的情报,那日军的偷袭便不会得逞……”
马歇尔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心想今天话都说到这里了,他这个情报恐怕不适合再拿出来,于是他带着情报,便先告辞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时正在苦苦等待消息的周恩来,得知马歇尔的情报并没有送出去,反而遭蒋介石拒绝的时候,立即吩咐道:淡定,看我的!赶紧弄几张戏票!
图|周恩来
拿到京剧戏票后,周恩来想办法,把这几张京剧戏票“秘密”送到了马歇尔手中,马歇尔看完京剧后——立即把那份中共绝密情报销毁了。
那么,马歇尔看完京剧后,为何就把那份中共绝密情报销毁了呢?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切的一切,还得从1946年周恩来在飞机上不慎把机密本泄露说起……
一、遗落的情报
1946年6月,初夏已至。
在5号这天,国共双方达成东北停战15天的协议,这也是1946年的第三次停战。虽然共产党人为了避免大规模内战,做出了很多努力,可国民党并不领情,几天后仍然集结重兵,向我根据地悍然进攻。
不过对周总理来说,此时更糟糕的事情,还不止这些——由于他的缘故,我党一位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高级特工信息,被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掌握。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协商东北停战的时候,周恩来坐了马歇尔的专机去延安,在那边开了一天一夜的会议后,没来得及休息便直接来到机场,准备返回。
天气太热了,周恩来没有穿外套,只穿了一件贴身的衬衣,随身的本子被周恩来放在了衬衣的口袋里。本来这也没什么,可周总理太累了,一坐到飞机的椅子上,竟然就睡着了。当飞机抵达南京的时候,周恩来才醒过来。
周恩来下飞机,回到自己的住处后,一摸自己衬衣口袋,才发现本子已经不翼而飞了。
“糟了!”周恩来暗叫一声。
这个本子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记事本,这可是他随身携带的,上面偶然会记录一些关键信息。其他的还好,可唯独有一条:最近他在本子上,记载一个中共高级特工在南京的住址,还标记了他的姓氏。
这个特工对党组织来说极为重要,为我党获取了很多关键情报,他潜伏的位置已经是国民党最高层,很多时候从蒋介石那边下发的军事情报,他比军一级的长官,还要早知道几个小时。他信息的保密程度,在我党是最高级别,党内也只有几个高级领导人知道。今天这个记有他关键信息的小本子,却弄丢了!
周恩来有些慌张,不过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雨的领导人,他很快稳定住自己的心态,开始分析事情的走向。
他先排除了马歇尔偷机密本的这种可能。
图|马歇尔
首先飞机里不止他们两个人,想要走到他身边偷他的机密本,不太可能,马歇尔知道自己有情报工作的经历(中央特科),所以更不会用这种方法。
因为在偷本子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把周恩来惊醒,一旦被抓了个现行的话,那事情就大了。这个马歇尔本来就是美国派来“调停”国共矛盾的,要是来了这么一出的话,那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况且马歇尔自己本来就是五星上将,已经是美国军队前三高的军衔,这么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想来是不会做这种“偷鸡摸狗”的事。
那小本子究竟是怎么不翼而飞的?
虽然不是马歇尔偷的,但周恩来估计,本子这时候已经在马歇尔的手里了。周恩来记得飞机遇见了气流,颠簸了很久。根据当时的情况,他推测可能是由于飞机颠簸,把他衬衣口袋的本子给颠了出去,马歇尔的机舱离自己不远,可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马歇尔或者他的工作人员,捡到了这个本子。
虽然说是调解“国共矛盾”,但美国偏向谁,那是有目共睹的,当他们捡了从自己身上掉出去的本子,肯定要藏起来。
想到这,周恩来揉了揉太阳穴。
要是普通人肯定会选择,现在赶紧去找马歇尔,趁他还没有发现,立即拿回本子。但周恩来明白,这时候已经晚了!马歇尔这时候肯定已经把小本子的内容拍照或者影印了,就算自己找上门去,他也可以装出一脸“不知情”的样子,把本子送回来。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周恩来在屋子里踱步了好久,终于他锤了一下桌面,定下了计策——首先他决定不去找马歇尔,而是等他自己“送上门”。
翌日下午4时,果然如周恩来所预料,马歇尔派副官给周恩来送来了一个小盒子,厚纸包装, 火漆密封,说是飞机上的工作人员找到的,想来应该是很重要的东西,所以他特地让人送过来。
那副官笑道:”周副主席,你着急坏了吧?马歇尔将军一接到工作人员报告,就让人密封送了过来,你看一下,是不是您掉的。”
周恩来一摸自己身上,说道:“还真是诶!谢谢马歇尔将军,为了一个记事本,还专门派人送过来...谢谢了!”
副官神色一动,不过没有说什么。
周恩来又说道:“进来喝一杯茶吧!这么热的天,也是辛苦你大老远跑一趟...快,小李,去弄点茶水!”说完,便带副官去了他的会客厅。周恩来慢慢把盒子打开,拿出了那个遗失的笔记本,随意翻了翻,便随手放在了桌子上。
那马歇尔的副官,神色又是一动。
茶上来了,两人交谈了一会,副官看时候差不多了,便主动告辞。周恩来亲自把他送了出去。那副官一出去,便立刻赶到了马歇尔那里,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马歇尔狐疑地看了看手中的影印资料。
“难道这个真的不是什么机密本?”
……
另一边,周恩来送走副官后,立即让人去送了一封信。很快,一个神秘人悄无声息进了周公馆。
当周恩来见到他的时候,脸色愧疚地说道:“向晖,我连累你了!”
二、神秘特工
熊向晖原名熊汇荃,1919年出生在山东省掖县(今莱州)。
图|熊向晖
为什么他要把名字改成“向晖”?那是因为他想要用“向晖”这个名字,鼓励自己,寓意“面对黑暗,怀揣光明”。
1937年,他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报名参加了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
这个战地服务团其实可以理解为一个“爱国青年”的人才选拔基地,周恩来之所以会让熊向晖报名,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个服务团的直接筹办人是,国民党高官胡宗南。
周恩来早年间就是中央特科的负责人,他十分知道情报战的重要性,虽然目前以抗日为重,但他相信日寇一定会被赶跑的,到时候,国共之间必然会有一战。
早早布下的“闲棋冷子”,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会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熊向晖是他特别看好的一个人选,这个孩子机灵,立场坚定,是做情报工作的好人选。
事实上,熊向晖也并没有让周恩来失望,他在未来的情报工作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毛主席都夸赞他:一人可顶几个师。
加入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后,熊向晖凭借自己优异的表现,很快就得到了胡宗南的赏识。1938年,胡宗南亲自把熊向晖送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进修,毕业的时候,他更是让熊向晖在毕业典礼上致辞。
学习期满后,熊向晖一路升官,成了胡宗南的侍从副官以及机要秘书,替他处理重要机密文电。
虽然位列高官,但熊向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
1943年,蒋介石趁共产国际解散之际,准备发动“闪击战”,重创延安。7月,胡宗南制定进攻陕甘宁边区的计划,可不曾想,这份情报直接被熊向晖在第二天,就送到了延安。
延安方面公开揭露了蒋介石的狼子野心,使得爱国人士纷纷指责他不管国难,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压力,只好停止了这次计划。
不止这些, 后面好几次熊向晖都及时送出了关键情报,使得党中央避免了重大损失。
在这个过程中,熊向晖还好几次救下了周恩来。
比如说有一次,胡宗南请周恩来去小雁塔的长官部参加酒会,为了彰显他对周恩来的尊敬,他还特地找来了30多个黄埔六期以上的军官,以师礼相待(周恩来曾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图|胡宗南
但熊向晖却知道,此举险恶。周恩来赴约的时候,熊向晖立即低声说道:“提防被灌醉!”原来这次胡宗南想要灌醉周恩来,借这次机会,大肆宣扬周恩来与自己的关系,离间中共,如果能让周恩来喝醉,说出“几句话”来,那就更好了。
但周恩来已经接到熊向晖的提示,早就有所准备,胡宗南并没有得逞。
这种类似的事情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回,好在熊向晖机敏,洞察能力强,在暗中就早早瓦解了,不过特工工作就是在刀尖上游走,熊向晖多次传递情报,这过程中,也不免遇到很多危险。
最危险的一次,莫过于文章开头提到的“飞机掉落情报”事件。
……
1946年,熊向晖飞抵南京。
抗战胜利后,胡宗南便保荐熊向晖去美国留学,熊向晖抵达南京后,便开始筹办留美事宜,不过就在这时候,熊向晖见到了一个意外的人。
来人说道:“胡公请你!”
熊向晖面不改色:“好的!”
不过就在熊向晖送他出去的时候,那人低声说道:“有急事,梅园新村30号!”熊向晖回去后,立即准备了一下,然后直奔梅园新村30号。胡公就是周恩来,这是他的代号,一般情况下,周恩来是不会用这个名字去联系他的,肯定是出了什么大事。
熊向晖心里有些忐忑。
一进门,周恩来便把事情和他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周恩来说道:“这是我的错,出了这么大的事故,我已经主动上报中央,请求处分,现在叫向晖你来,就是为了告知你一声,如果事情不对,你要及时撤出来!”
熊向晖听完后,也有些震惊,不过他还是坚定地回答道:“副主席,您放心,就算出了问题,我也不怕,从加入党组织的那天起,我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周恩来摇了摇头:“这是我的过错,党组织也不会让大家白白牺牲的,这段时间,你就找个由头,先去上海避避风头,一旦你暴露了,你就立刻去马思南路107号,那里有同志接应你,会把你送到苏北解放区……”
“是!”熊向晖知道事情紧急,他服从副主席的安排。
周恩来又接着说道:“不过,事情应该还有转机!”
熊向晖想了想:“是从马歇尔入手吗?可他可能已经去找蒋介石了。”
“我们现在要静观其变,看蒋介石那边的反应如何。为什么说有转机,蒋介石这个人我是有一点了解的,虽然他接受美国的帮助,但从心底里,他还是瞧不上他们的,只要他拒绝了这份情报,我就有办法让马歇尔主动销毁情报……”
没多久,一条重要的消息,终于传了过来。
三、周恩来送戏票
事实正如周恩来预料的那样。
马歇尔拿到了周恩来掉下的小本子后,立即让人做了影印。为了试探周恩来是不是关心这个本子,他还特地让副官把本子送还,可从周恩来的反应来看,这个本子又不像是关键的东西。
但他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让人立即着手分析小本子上的内容,并且很快从小本子上的地址、姓氏,锁定了一个人——国民党高官胡宗南身边的大红人熊向晖。
最开始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马歇尔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国民党高层里面,竟然被共产党安插了一个如此高级别的特工。
怪不得明明占优势的国民党,一直打不赢共产党。
看着手中的情报,马歇尔却有些犯愁了。从个人讲,他是十分欣赏和仰慕周恩来的,但作为美国政府驻华军调特使,他不得不与国民党保持接近,站在同一阵营。
最后经过一番抉择后,马歇尔决定为了美国的在华利益,把这个情报送给蒋介石。
可让他想不到的是,蒋介石见到他的时候,上来就大谈自己的“灭共计划”,还说自己能在“和谈破裂”后,用 3 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把共军全部消灭。
马歇尔为了“助兴”,把情报交给他的时候,蒋介石却脸色一变,直接拒绝了。
图|蒋介石
他给的理由是,国民党的情报系统是世界一流的,在这方面并不需要美国的帮忙,他还搬出了日军袭击珍珠港的事情来作为佐证。
马歇尔看他说得如此决然,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只好揣着情报回去了。马歇尔从蒋介石那边出来后,周恩来的内线便开始关注国民党的动态,发现没有任何异常后,他立即把情报,传递到了周恩来这里。
周恩来知道后,欣喜若狂,立即吩咐下去:快,赶紧弄几张戏票来!
工作人员不明其意,以为周恩来想看戏,便问道:“您想要去哪里看?什么戏票?是看哪一出?”
“就要南京中央大戏院的,一定得是京剧《群英会》的!不能有差错,多弄几张,得赶快!”
周恩来语速有些急迫。
工作人员连忙道:“您别急,不就是几张戏票吗?我马上去给您弄!”说完,便跑了出去。几个小时后,工作人员拿着几张戏票回到了房间,周恩来拿好后,说了句谢谢,便马不停蹄跑了出去。
……
司徒雷登的私人秘书傅泾波,坐在咖啡馆里,翘着二郎腿,细条慢理品着咖啡:
“恩来,你可好久没有出来玩哩,怎么今天突然想着要请我喝咖啡呀?”
周恩来笑道:“前些日子事务繁多,没有时间出来,现在这谈判也结束了,我这也可以轻松一阵...这不,就想到请泾波兄出来喝喝咖啡嘛!”
两人又谈了一些最近生活上遇到的趣事。
没多久,周恩来突然说道:“诶,泾波,我听说大使司徒雷登是个中国通,喜欢中国文化,前些日子,朋友送了我几张京剧戏票,我一个人用不完,你看你要嘛?”
傅泾波眼睛一亮:“是吗?司徒大使确实喜欢京剧哩,前些日子还和我念叨想要看一看,恩来兄,你这是‘雪中送炭’啊!”
“言重了,我这顶多算是‘借花献佛’哩!这票,你拿好了,可别丢哩……”
说完周恩来,便把口袋里早就准备好的戏票,递了过去。
“这么多?”
周恩来笑道:“到时候,可以多带几个朋友嘛……”
看到这,各位可能就有些糊涂了,上文说道,周总理不是要让马歇尔自己毁掉手中那份关于熊向晖的情报吗?怎么现在突然想起送戏票了呢?
送的人,还是和这事八竿子打不着的司徒雷登呢?
表面上司徒雷登和这事没关系,但实则,关系可大了。司徒雷登是美国驻华大使,马歇尔是五星上将,是军方实实在在的权力派,司徒雷登早就想要借着他来中国的机会,讨好一番。
巧的是,周恩来知道马歇尔有学习汉语的经历,虽然其造诣不及司徒雷登,但还是有一定的水准,至少能看懂京剧的桥段。
京剧桥段?
没错,这才是周恩来的真正目的。当傅泾波手里的京剧戏票,到了司徒雷登的手里,他必定会顺水推舟,邀请马歇尔一起去看京剧。
马歇尔本来就喜欢中国文化,也并不知道这几张票是周恩来“故意”留给他的,所以不会生疑,会欣然前往。等到马歇尔在大戏院坐定的时候,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还记得前文周恩来特地嘱咐的京剧剧目《群英会》吗?了解京剧的朋友,就会知道,这出剧目中,有一个经典情节叫蒋干盗书。
说的是赤壁大战前夕,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与东吴大都督周瑜是同窗,于是自荐去东吴做说客,结果周瑜设下计策,让蒋干偷取了假情报,蒋干信以为真,便急忙献于曹操,结果导致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被杀。蒋干盗书,其实讲的就是一出“反间计”的故事。
为什么周恩来要让马歇尔看“蒋干盗书”呢?
其实这是周恩来一次缜密的布局。
马歇尔的副官把本子送来的时候,他故意装作毫不在意,还把本子随意扔在桌子上让副官看到,马歇尔知道后,必定生疑。
当他后面再看到“蒋干盗书”的时候,必然会被其中的情节“启示”,甚至会想起之前的疑惑,再进行一定的想象。
一切正如周恩来预料的那样,马歇尔看到蔡瑁、张允被曹操拉下去斩首的时候,果真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暗想:
对啊!周恩来平时行事多么小心谨慎,怎么可能轻易把自己随身携带的本子留在飞机上呢?如果真的是机密,为什么他没有立即来找自己?而是要等自己第二天送过去?
还有,如果真的是机密,为什么周恩来拿到本子的时候,没有立即放进保险箱,而是随手放在桌子上?难道这是周恩来的反间计?自己就是那个“蒋干”?
想到这,马歇尔惊醒。
他摸了摸脑门上的汗,十分庆幸自己没有执着把情报交给蒋介石,否则的话,那就真的贻笑大方了……回去后,马歇尔立即把情报销毁了。
周恩来那边,一直在观察马歇尔的动作,发现没有什么变化后,他也重重地呼了一口气。
随后,他立即找了纸笔,写道: “向晖,事情已解决,无恙!”
……
敌后情报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周总理虽然不小心弄丢了重要情报,但他及时向中央汇报错误,请求处分的态度,值得肯定;事后他又能够保持冷静,细细分析局面,推演事情发展的走势,及时挽救自己的错误,从这两点来看,伟人不愧是伟人,其政治素养远超同人,其心态与才智,更是堪称超凡……
向周总理致敬!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