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阿房宫、始皇陵、奴役百姓筑长城,大兴土木,苛政重徭役,焚书坑儒。
桩桩件件,让千古一帝秦始皇背上了一个“暴君”的骂名。
虽然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但是只存在了短短15年,就因农民起义,最终走向了灭亡。
然而随着湖北一座古墓中文物的出土,让人们对史书上记载的秦始皇的暴君形象有了改观。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秦始皇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座墓中到底出土了怎样的宝贝?
农民意外发现大墓
1975年冬天,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的农民们趁着冬闲,正在忙着进行农田水利建设。
一位农民在回家的路上,正好经过刚挖开的排水渠,就在一瞥眼的功夫,农民察觉到一丝异样。
他发现排水渠边上的泥土呈现一种青黑色,这和他们挖的黄泥土不太一样。而且这些泥土还都成块状。
看着这些泥土,这位农民脑袋里闪过一个念头,这下面莫不是有古墓?
这位农民之所以会想到古墓,因为在此之前,这里就曾发现过一座汉代古墓,他还经常跑去帮忙,参与了古墓的发掘工作。
想到这里,这位农民午饭也顾不上吃了,拿上工具就开始往下挖,没想到这么一挖,还真让他挖到了木椁板。
挖到这里的农民大哥非常兴奋,自己也不敢再往下挖了,于是赶紧上报情况。
考古人员闻讯火速赶来,经过初步勘探,他们断定地底下确实有古墓,而是还不止一座,足足有12座。
不过令考古人员略显失望的是,这些墓大都是小型墓葬,里面估计没啥值钱的东西。
果不其然,考古人员在墓中在几座墓葬只发现了一些彩绘陶器和漆木器,都是普通的日常生活器皿,没什么特别的。
略微惨淡的收获,让考古人员对这批墓葬不再抱有希望,认为这可能就是普通的平民墓葬罢了。
虽然不是什么大墓,但是考古工作还是得有头有尾。
然而谁也没想到,在清理4号墓葬的时候,考古人员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让大家平淡的内心又激起了波澜。
出土惊世秦简
湖北云梦县出土一批古墓,谁也没想到在这批平民墓葬中,竟然出土了可以与马王堆汉墓,曾侯乙墓齐名的宝藏,这究竟是什么呢?
在清理4号墓的时候,考古人员发现了两方木牍,正反两面都刻有文字,一共有400多字。
文字的发现让考古人员异常兴奋,因为通过文字,考古人员可以很快确定墓葬的年份和墓主人的身份。
经过研究,考古人员得知,木牍上有一位叫做“衷”的男子,他是生活在秦朝南郡安陆县的一介农民,这两片木牍,是他的兄弟他写给他的家书。
在那个联络不方便的年代,远离家乡的古人,只能用家书寄托自己对家里人的思念,因此杜甫才能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叹。
让专家更为惊叹的是家书上的内容,写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候的关键一战-灭楚之战。
“衷”的两个兄弟参与了这场战斗,战争打得异常惨烈,他们希望家里人给自己寄些钱,用来买衣服。
而且兄弟俩人还在战争中立了功,为家里人争取到了爵位。
这两封家书,以一名秦国普通战士的视觉,让世人展示了当时战争的情况。
这就是考古人员觉得弥足珍贵的地方,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呢!
在清理到11号墓葬的时候,考古人员发现这座墓葬比其他的墓葬规模要大一些,而且墓葬中还设计了“脚窝”,方便上下。
直觉告诉考古人员,这座墓葬肯定不一般,然而在清理的时候,考古人员又不禁失望了,因为里面还是放了一些陶器和漆木器等,没什么特别的。
就在这时候,有位专家在墓坑突然大喊道:谁都不许动!
原来他发现一位考古人员的胶鞋上,粘着一块竹条片,他取下来一块,上面同样有着文字。
可是在墓葬中,他们目前还未发现跟文字有关的陪葬品,而且在清理的时候,也没发现任何竹片,这根竹片是哪里来的呢?
既然暂时找不到答案,考古人员决定那就先开棺再说吧,没想到当棺椁打开的那一瞬间,看到里面的情形,考古人员被惊到说不出话来,
只见墓主人的尸骨整齐地躺在棺材里,里面的陪葬品不是什么金银玉器,而是满满当当的竹简。
仔细一数,这些竹简竟然多达1155枚,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文字。
在考古人员眼中,这些刻满文字的竹简,可比金银珠宝有意义多了。
但同时这个现象也让考古人员感到疑惑,一般随葬在墓主人棺椁中的,都是墓主人生前最珍视的东西。
这位墓主人把这么多竹简当成自己的陪葬品,难道这些竹简有什么特别之处,又或者说,他是一位书迷?生前最喜欢的就是看书?
要想解开这个谜底,只能从这些竹简上找找答案了。
洗白秦始皇?
在湖北云梦县出土的12座古墓中,谁也没想到竟然会出土数量众多的竹简。
然而让众人没想到的是,这些竹简上的内容,让大家见到了秦国的另一面以及不一样的秦始皇。
这些竹简刚出土的时候,虽然历经千年,但是依旧限量如新,上面的字迹清晰。
挖出竹简的消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前来一饱眼福和研究。
这1155枚竹简上,一共记述了4万多字,没想到上面记载的内容更是极其丰富。
经过翻译和整理后,专家们将这些竹简分为了10部,其中内容最详细的是《秦律十八种》和《大事记》这两部。
记载的是从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的各种律法。
其中《秦律十八种》中详细记载了秦朝官员的“为官之道”。
比如官员出差,必须自带口粮,不可多拿属下县乡的一菜一汤。
除此之外《秦律十八种》对男子家暴也有惩罚措施,那就是剃掉男子的胡须和鬓角。
还有世界上最早的保护环境的律法《田律》,世界上最早的刑事侦查案例。
还将法医学的开创从宋代一下子推倒了秦朝,提前了1000多年。
从这些竹简中,我们可以看到秦始皇要求为官清廉,重视百姓,提倡保护坏境,和之前秦始皇给人留下的印象完全不一样。
而在《大事记》中,则是以一位叫做“喜”的小官员的视角,记录了秦国的建立和发展。
喜是南郡安陆县的一个基层官员,主要工作就是记录秦代法律。
喜工作勤勉,并且热爱自己的工作,对秦朝的法律非常的认同,他将秦朝的法律都仔仔细细地抄录下来。
上面还记载,他17岁当官,活到了45岁,而考古人员对墓主人的骸骨进行检测,墓主人的年龄刚好也在45岁左右,因此可以断定,墓主人就是喜。
可以说这些竹简的问世,洗白了秦始皇在世人心中暴君的形象,也向世人还原了2000多年前真实的秦朝老百姓生活的面貌。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