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身负重伤,两次重返战场——甘肃籍开国将军的故事(六)

发布啦 0 0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彰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解放军将领,在1955年至1965年,授予或晋升了一批高级将领的军衔。其中包括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两次身负重伤,两次重返战场——甘肃籍开国将军的故事(六)

1955年,毛主席主持授衔仪式

在这些开国将军中,甘肃籍的将军就有9名。今天我为大家讲述开国少将黄德魁的英雄事迹。

黄德魁,甘肃省临夏市尹集镇铁寨乡老虎山村人,1910年出生于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从七八岁时就给地主家放羊,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1927年,冯玉祥西北军的孙连仲部在临夏招募新兵,17岁的黄德魁为了吃口饱饭,加入了孙连仲的西北军。

1930年初,冯玉祥联合阎锡山和蒋介石展开中原大战,孙连仲部参战。11月冯玉祥战败,孙连仲部和冯玉祥的其他部分军队被蒋介石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黄德魁成为26路军的一名二等兵。1931年春,26路军被蒋介石从山东调往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和第三次“围剿”。两次“围剿”均告失败后,第26路军驻扎在宁都县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26路军请求北上抗日,遭到蒋介石拒绝,让他们继续“围剿”红军。义愤填膺的26路军不愿意再和自己人打仗,共产党员刘伯坚、王铭五等人因势利导,劝说第26路军和共产党一起抗日。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将领的带领下发动“宁都起义”,1.7万人加入红军,随后部队被编为红五军团。

两次身负重伤,两次重返战场——甘肃籍开国将军的故事(六)

黄德魁少将的肖像油画

黄德魁被党组织教育培养,思想进步很快,同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作战勇敢,又有一定谋略,黄德魁被任命为红五军团第3师政治部警卫排长,三十八团连长等职务。在战斗间隙,黄德魁抓紧时间学习文化知识,使他的指挥能力不断提高。他先后参加过赣州、漳州、水口、乐(安)、宜(黄)、黎(泰)、金(溪)、资(溪)等战役。1933年下半年,黄德魁又参加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战斗。

1934年10月,8.6万多名红军从江西出发进行了战略大转移的长征计划。蒋介石派遣许多国民党军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一路上红军损失惨重。黄德魁所在的红五军团担任后卫任务。红军北渡金沙江时,敌军五个团尾追而来,红五军团的13师占领制高点抗击,坚守九昼夜保障了主力部队安全渡过金沙江。在这次阻击战中,黄德魁带领八连和师侦察连一道坚守在阵地,直到红军主力全部过江才撤离。黄德魁的连队为掩护主力部队渡江,牺牲了很多战士,100多人的连队,渡过金沙江后只剩下30多人。红军到达陕北后,黄德魁先后调任为红四方面军31军警卫团副团长和93师274团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黄德魁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军事理论知识,组织准备给他委以重任。

两次身负重伤,两次重返战场——甘肃籍开国将军的故事(六)

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油画

1938年5月学习结束后,上级组织派黄德魁到河南协助李先念工作。初任鄂豫挺进纵队1大队政治委员,在偃师一带发动群众进行抗日。1939年4月,随红军女将陈少敏挺进敌后,在信(阳)罗(山)边游击大队担任政治委员,帮助游击队扩充势力,扩大根据地面积。1938年6月,李先念将河南和湖北的抗日力量聚合,建立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黄德魁被任命为第二团队第一大队政治教导员。1939年8月,黄德魁率部参加了朱堂店战斗,击毙日寇80余人。10月初,黄德魁又被调任第一团队,参与指挥新街战斗,击毙日寇180余人,重创了日寇。战后,黄德魁改任第一团队政治委员。

1939年底,李先念再次将河南湖北的的抗日武装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黄德调任第5团参谋长,参加了开辟天(门)西敌后根据地的斗争。参与了汉阳侏儒山、随县圣场、京山向家冲、潜江熊口、京山曹武街等著名战斗。解放天西地区后,他改任5团副团长.在一次粉碎日寇“扫荡”的战斗中,黄德魁头部被子弹斜穿后,由左耳侧飞出,导致听力受损。

两次身负重伤,两次重返战场——甘肃籍开国将军的故事(六)

李先念主席

1941年1月,黄德魁被调到由起义伪军改编的第10团任政治委员。为改造教育这支部队,他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以真情实感打动了这些一身毛病的士兵,使他们成为坚强的革命者。皖南事变后,10团被正式编为新四军第5师15旅44团,他继续担任政治委员,在天京潜寺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黄德魁带领这支队伍袭击日寇的拖船埠,拔除灰埠头日军据点,剿灭蒋家山坡投靠日寇的土匪,端掉杨集的日军小队... ...,这支部队打出了威风,成为抗日的中坚力量。以后黄德魁又率领44团参加了开辟川汉沔根据地的侏儒山战役。

1942年9月,在反击国民党军128师潘典华旅进犯的战斗中,黄德魁左臂又受了重伤,血流不止,昏迷不醒。在后方医院治疗了半年多时间才苏醒过来,手臂上的三块弹片到去世时,还留在体内。

1943年5月,伤口刚愈合的黄德魁又主动回到四十四团任团长,参加进军襄南,开展以洪湖为中心的河湖港汊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他率部进击熊口,迫使伪军朱秉坤旅投降,又拔除了总口的日伪军据点,打开了交通要道。1945年2月,黄德魁调任豫中嵖岈山指挥部任指挥长,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豫中兵团成立后,他被任命为兵团参谋长。日本投降后,黄德魁先后出任5师14旅参谋长、15旅44团团长等职务。在抗战期间,黄德魁协助李先念建立了豫鄂边区等多个抗日根据地,使新四军的力量不断壮大,为抗击日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两次身负重伤,两次重返战场——甘肃籍开国将军的故事(六)

黄德魁少将骑马照

1946年1月,国共两党代表签署停战协定,但是 . 国民党调30万大军包围和进攻我中原解放区,不得已我军主力展开中原突围。黄德魁所在的部队因为敌我形势悬殊,没有突围出来,在武当山一带组建了鄂西北军区第3军分区,与国民党军队在湖北陕南一带继续周旋作战。黄德魁先后任鄂西北军区和平支队第6大队大队长,豫鄂陕军区第5军分区支队队长、野战纵队第7支队支队长、晋冀鲁豫军区第35旅副旅长、第104团团长、襄西支队队长兼政治委员、江汉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务。

河南、湖北的根据地是解放战争前期,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根据地之一。黄德魁从1938年被派往河南、湖北,直到1949年11月湖北全境解放,他依靠发动人民群众建立过多个大大小小的根据地,不仅赶走了日本侵略者,也赶走了不得人心的国民党。11年的艰苦生活和血腥战争,使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人变为一身伤残的革命老兵。黄德魁毫无怨言,党指挥他去那里,他就去那里,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也真正尽到了一名军人听从指挥的职责。

两次身负重伤,两次重返战场——甘肃籍开国将军的故事(六)

黄德魁少将与夫人沈惜光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黄德魁并没有到后方去修养,他主动请缨担负起鄂西北剿匪的工作,清剿了大量国民党的残余匪特武装,有力的保护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之后又出任中南军区公安军第11师师长,建筑工程第7师师长,第5步兵预备学校校长等职务。1958年以后担任河南省冶金厅副厅长,湖北省民政厅副厅长,湖北省副省长等职务。

1955年,黄德魁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5月11日,黄德魁将军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2岁。

两次身负重伤,两次重返战场——甘肃籍开国将军的故事(六)

黄德魁少将的儿子和女儿们

黄德魁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在革命战争中,他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多次身负重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国家经济发展呕心沥血。无论在军队还是在地方,他都听从党指挥,顾全大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定不移的党性。我们甘肃人应该为出过这样一位英雄人物而感到骄傲!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39281.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