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之墓,居然如此简陋,只有一口金丝楠木棺材

发布啦 0 0

大家都知道,“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臣。”提起包拯,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廉洁奉公。

包拯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可以用很多词语来形容,断案如神,不畏权贵,铁面无私,历史上,包拯不仅敢杀贪官,就连黄戚贵族犯了法,包拯也敢将他就地正法,所以包拯深受百姓们的爱戴,所以包拯当时可真是得罪了好多的贵族,那包拯死后这些贵族们还不伺机报复?

那这些只是传下来的,真正的包拯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也不知道,就连包拯的陵墓也是考古专家几经周转才找见的,直到最后一刻诸多谜团才真的被解开。

传闻包拯死后以十二口同样的棺木从七座城门出城,这又是怎么回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包拯的陵墓,看看这深受百姓爱戴的史上第一清官的墓是什么样子的,包拯真的是一生廉洁奉公的吗?

这嫉恶如仇的包拯,他的墓当真就这么难找到吗?

合肥市新建石灰窑洞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包拯墓,这一消息让所有人都为之欣喜,考古学家苦苦寻求已久,将这座墓挖掘之后发现,这是个假墓,这又让所有人都变得垂头丧气起来。

关于包拯墓的说法有很多种,河南和安徽更是为了挖掘包拯真正的墓争的差点打起来,可想而知,包拯对于后人是多么重要。

终于,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解集乡,有一位村民发现了一座古墓,考古学家更是激动的赶到现场,经过挖掘发现,这座简陋的墓室里居然有一口装有六个大铁环的金丝楠木棺材,金丝楠木啊,在古代非达官显贵,是得不到这样的待遇的,大铁环也是有讲究的,它是朝廷重臣去世后抬棺是固定用的,但又一大疑点来了,为何这么贵重的金丝楠木会出现在这么简陋的墓室中,这到底是不是包拯的家族墓呢?

打开金丝楠木发现,里边的骸骨并不完整,只有35块,这怎么能够判断出来到底是不是包拯呢?答案是能,因为这里还有两块墓志铭。

经过考古学家研究,墓志铭确实是包拯的,这个发现让考古学家高兴的同时又有些疑惑了,为何一生廉洁奉公的包拯死后会用金丝楠木来装自己的灵体呢?难不成历史是假的?在另一块破碎的墓志铭上发现,这居然是包拯夫人的墓志铭,那这里边葬的到底是包拯还是他的夫人?

经过考古学家研究,这是一名男性老人,所以这应该是包拯的尸骨,那包拯夫人的墓志铭为什么会在这里?那包拯夫人的尸骸又在哪?抱着疑问,考古学家又继续挖到了这座墓室的主墓,在这里更让考古学家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座墓室居然是空的!没有任何的陪葬品和尸骸。

考古学家们在这里已经毫无头绪了,带着这么多疑问准备失败而归的时候,却发现了包拯夫人墓志铭的另外一角,考古学家们推断,这可能是讲包拯夫妇迁移到那个小墓中的,但包拯夫人的尸骸依旧没被发现,所以这一切只是猜测,一切疑问到了这里就已经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难不成史上第一清官的墓真的就这么简洁吗?就当考古学家们感到困惑的时候,这时候,冒出来一位老人,他说包拯的墓就在陵地附近,虽然疑惑,但考古学家们还是抱着一丝希望进行了挖掘,没想到,这一挖,竟真的挖出了一座地宫来。

但遗憾的是这座地宫已经被人为破损掉了,专家们只能通过出土的木俑来推断这座墓到底是不是包拯的,最后发现,这座破损的墓,确实是包拯的原墓,那为什么要迁移到小墓呢?

在地宫的深处,考古学家们发现了珍贵的文物,这为之后了解包拯做了很大的铺垫。

那如此好的地宫为什么遭到了肆意的破坏,包拯死后为什么被迁移?这又成了新的谜团。

经过考古学家翻阅历史发现,原来是北宋的金兵抢夺先人的墓,而且包拯在世时铁面无私,因此也得罪了好多达官显贵,这些达官显贵就在包拯死后进行报复,四处寻找包拯的墓,随后毁掉,包拯的后人们是十分注重包拯和尊重他的,所以后来才不得已的进行了迁移,将包拯夫妇的墓志铭迁移到了那个不知名的小墓室当中。

那当时包拯死后十二口同样的棺木分别从七个不同的城门出城也说的过去了,包拯生前执法如天,自然是得罪了那些达官权贵的,后人们才想到这个办法混淆视听的,

那么包拯夫人的尸骸去哪里了?她哪里也没去,她就在自己的墓室中,只不过被后人误以为成了包公墓。

包拯的陵墓找见了,那包拯的死因大家一定很好奇,关于包拯的死因,民间也有两种说法。

有人说包拯是得了重病,有人又从包拯的尸骸中得知包拯是被人毒死的,那这些我们就不从而知了。

合肥市经过各方面的证实,才足够证明这就是真正的包拯之墓,通过包拯墓铭志上才得知包拯墓的由来,也看得出当时的朝廷是多么看重包拯,最后考古专家将包拯残留的尸骸迁移到新盖的包拯墓中,现在已经成了国家重点保护的地方。

包拯的陵墓真是几经周转才找到,这也说明保证后人废了很大的力气才将包拯的三十五块尸骸保住没有被那些想要报复的人毁掉。

大家肯定好奇,在电视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包拯皮肤黑黑的,他的额头上有一弯苍白明月,是不是真的,但在历代流传下来的包拯画像中,他的样貌与常人是一样的,只是为了塑造他的铁面无私,才把他的脸变黑,额头上多了一弯苍白明月。

历史上的包拯虽然没有电视上那么神奇,没有黑面,没有月牙,但从他留下的家训就足以看出他是一位难得的清官,好官。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至,非吾子孙。”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39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