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完美主义”已经不再是个褒义词了,它让人望而生畏,避之不及。
最追求完美的处女座被大多数人吐槽就是最好佐证。
完美主义的人太要自尊,很吝啬于将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他们口中的自己,经由他们的嘴说出来的,都是粉饰过的最佳版本。
因为自揭伤疤,或者是抱怨自己的不如意是一件很难以启齿的事。
我记得之前有位编辑收到我的稿件后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写作者最忌讳藏着掖着,一定要把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不敢自揭伤疤的作者不是好作者。”
写了好几篇,不好意思发出去,终于鼓起勇气投稿了一篇,收到的就是编辑这样的评价:你不能只写别人不写自己。
其实想想也没什么,你的痛苦再痛,别人也无法感知一二,说出来人家根本就不会多想,也不会对你产生什么异样的看法,所有不好的影响全是自己内心想象出来的,只要自己不介意,真的没什么大不了。
内心太丰富,总是在问题还没来临前就臆想出好几个版本。
完美主义有时候真的挺能阻碍人的。
完美主义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症。
享誉世界的画家达芬奇就是一个严重的拖延患者。
他以绘画闻名,却鲜有人知他艺术生涯的几十年间,一共只有二十四幅画作问世。而这其中,还有六幅仍未完工。
著名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分别历时四年和三年才完成。
正是因为他在艺术方面追求的极度的完美主义,所以在创作时,他不仅仅是在作一幅画,而是将作品赋予生命,精雕细琢,力求苛刻。
如果在集体中有一个完美主义的人是很让人崩溃的一件事。
一个活动,一次团建,他总能逮住一点瑕不掩瑜的小细节纠缠不休,在所有人开开心心的时候泼一盆冷水,只要他一张嘴,气氛立刻冷下来。
我上高中时,有一次年级歌唱比赛。
我们班唱的是《黄河大合唱》,第二段采用的是二重唱。
当时二重唱这个唱法只有我们班用了,记得我们唱到这一段的时候,台下一片欢呼。
后来我们班得了第一名。
下台后,我们都很激动,围在一起回忆刚才的情景。
我当时最好的姐妹,就坐在我后面,她从表演完后就一直没说话,心情看上去也很差,她看到我在笑,很生气地说:“表演的都没平时排练好,刚刚第二段差点抢拍了,都不知道高兴什么?”
我听后立马笑不出来了,说:“上台紧张在所难免,还好及时更正过来了,再说了,我们已经得了第一名了呀!”
她却更生气了,“第一名又怎么样,没唱好就是没唱好!反正我是高兴不起来。”
本来心情很好的我,也颇为郁闷。
要做到怎样才算完美?正是因为完美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才会让过度追求完美的人钻牛角尖。
很多时候,完美主义跟吹毛求疵挂上了等号。
完美主义本身就是个最大的谎言,因为没有什么事是十全十美的,极度追求完美会陷入一念成痴的境地。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接受所有事情都有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主义。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