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训说:
“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
知人不言,能看破而不说破;
责人不苛,给别人留有余地;
敬人不卑,姿态要不卑不亢。
做人做事,恰到好处,才能既让别人感到舒服,又让自己活得自在。
1.知人不必言尽
明知不问是修养,看穿不言是智慧
明知不问的待人之道里,藏着一个人高明远识的善良。
会说是能力,不说是智慧,但恰到好处的沉默,却更让人感到安心。
看穿便想拆穿是一种本能,可是能够做到知而不言,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修养。
明智的人不会乱说话,而那些随便说话的人往往没有真正的本事。
人与人相处,不必过多谈论别人的私事,更多的时候也要考虑对方的感受。
小心说话,谨慎做事,才是智慧的表现。
2.责人不必苛尽
人性最大的善,就是不让别人为难。
不要抓住别人的错误紧紧不放。
人与人相处最好的状态,莫过于让彼此都舒服。
不让人为难,是一种智慧。
生活中我们说话办事,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所谓“将心比心”,是最基本的换位思考。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对自己严格,对别人宽容,不计较他人的过错,不放纵自己的失误。
3.敬人不必卑尽
尊人有分,敬人有度。
古语云:“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自尊,源于绝不趋炎附势卑躬屈膝的气概。
社会是相互的,我们首先尊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尊重我们。
当然,尊重别人不是一味谄媚,不是低三下四奉承对方。
为人处事品高低,言谈举止论素质。
钱可以少,但礼貌不可少;文化水平可以低,但做人的素养不可低;我们可以没权,但不能没良知与品德。
尊人看本质,敬人看人品。
知人不言尽,有看破的聪明,也有不说破的智慧;
责人不苛尽,有宽阔的心胸,也有够长远的眼光;
敬人不卑尽,有尊重的修养,也有不讨好的底气。
人生海海,世事繁杂,愿你我都能够修炼出一颗玲珑剔透心,用更大的格局经营自己的人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