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路边吃瓜,瓜农说话高深莫测,乾隆下令处死,瓜农结局如何?

发布啦 0 0

清朝在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后,到了乾隆皇帝一朝达到了其鼎盛时期。自此以后,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时期都是世界第一大国。

但在这盛世之下所涌动的危机几乎注定了后来的屈辱历史,而这一切的变化要从乾隆皇帝统治后期寻找答案。

作为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皇帝前期继承了父祖的遗志,把国家推向鼎盛。但在他统治中后期,乾隆也成为了一个奢侈腐化和抱守残缺的皇帝。

乾隆路边吃瓜,瓜农说话高深莫测,乾隆下令处死,瓜农结局如何?

这一点,也可以从他历次下江南的事件中看出。乾隆皇帝先后六次下江南,此举极为劳民伤财,所以被后人常常诟病。至于其中的缘由如何,在下文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自从皇太极入关以来,清朝一共存在了276年,期间一共有十二位皇帝。

而我们常说“康乾盛世”,但事实上康乾盛世的缔造者还应该包括雍正皇帝,这爷孙三人的统治时间近一百四十年,占到了清王朝寿命的一半。

乾隆是在康熙五十年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东书院的“如意室”,是雍正的妾室格格熹妃所生,也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只不过他的两个哥哥早亡,所以他实际上是第二子。

康熙皇帝的孙子很多,但自从康熙在雍亲王府见过十岁的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后,对其十分怜爱,不仅将他养在宫中,还亲自教他书法骑射。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雍正在即位后立即写下立储的密旨,将弘历确定为继承人。只不过由于清朝独特的继承制度,这一秘密对于当时还是阿哥的弘历并不知情。

但就此后雍正对弘历的培养来看,所有人对此都已心知肚明。

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驾崩,密旨被公布,时年二十四岁的弘历被拥上皇位,并以“天道昌隆”的寓意为其取年号为“乾隆”。

乾隆皇帝即位初期,注重任用贤才、爱护百姓,也有着他父祖那样的勤政精神。

乾隆路边吃瓜,瓜农说话高深莫测,乾隆下令处死,瓜农结局如何?

于是,在他的带领下,清朝延续了之前的兴盛局面,对内经济有所发展,平定了四方叛乱,对外也开疆拓土,并促进了贸易的繁盛,使得清朝臻于极盛。

往往一个有着丰功伟业的帝王,如果执政时期太长,都会迷失在功业带来的成就中,乾隆也是一样的。

执政中后期的乾隆开始贪图享乐,并在用人上也没有之前的英明,这一点和珅的例子最为典型。

人们常说和珅后来被抄家后查出了价值八亿两白银的家产,但这只是讹传,实际上和珅贪污的数额大概在一亿多。

只不过,相对于清朝国库每年六千多万的收入,这样的贪污数字还是让人触目惊心。

这还只是和珅一人所贪,更不要说清朝还有太多的贪官,足见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清朝的奢靡腐败之重。

乾隆贪图享乐的另外一个例证就是六下江南。其实康熙在位时期,也曾六下江南,而祖父巡幸江南所带来的问题乾隆自己也是清楚的。

乾隆路边吃瓜,瓜农说话高深莫测,乾隆下令处死,瓜农结局如何?

在乾隆十二年,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的时候就曾对康熙的下江南进行过总结,也认为这是劳民伤财的弊政。

但是,乾隆同时又说,下江南有利于体察民情、团结内外和巩固国家。所以,乾隆最后是把康熙下江南看做一个成功的经验。

至于乾隆为什么要下江南,有着很多说法。在民间传说中,有一个版本是说乾隆本非满族人,而是汉族人,他的亲生母亲是海宁陈氏,也就是陈阁老陈世倌的夫人。

据说陈世倌与雍正的关系非常好,而且雍正的熹妃和陈夫人是同一天生产,但熹妃生了个女儿。

在深宫之中,母凭子贵,熹妃为了在宫斗中胜出,于是和陈夫人交换了孩子。

所以,乾隆下江南其实是要找自己的亲生母亲,而他后来也确实去了浙江海宁。但是,这一说法本就是民间传说中捕风捉影的附会之词,说来也只图一哂。

乾隆在十四年发布的谕旨中,曾解释过他执意要下江南的原因,那就是奉母后之命游览名胜、查问风俗、考察地方事务。

江浙一带自两宋以来就是国家经济重心,两省税赋占到了国家收入的三成还多。

乾隆路边吃瓜,瓜农说话高深莫测,乾隆下令处死,瓜农结局如何?

在部分行业,这一比例更高,比如盐税。国家每年的盐税收入是380万两,而仅江浙两省的盐税就达到了258万两。

因为经济发达,江浙的文化事业也高度繁荣,以至于当时人们说“科举甲江南”,使得国家的汉族官员中江浙士人占据了很高的比重。

江南是国家税赋的重要来源,又是国家官僚队伍的重要人才供应地,这样的地方皇帝不可能不重视。

但正因为这一点,江南的士族群体与国家的矛盾是很激烈的,士族对清廷限制汉族入仕很是不满,以至于到了抗税的地步,各省税赋拖欠很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乾隆皇帝有必要通过示好来笼络江南士绅,以稳固自己的江山,这才是乾隆执意要下江南的真正原因。

当然,在政治因素之外,想要游山玩水也是他巡幸江南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当乾隆向臣子表明自己下江南的企图后,有一些人都表示反对,其中甚至还包括乾隆的皇后。

但乾隆既然打定了主意,就不会轻易更改,于是他就派大学士讷亲去江南勘察。

乾隆路边吃瓜,瓜农说话高深莫测,乾隆下令处死,瓜农结局如何?

结果,讷亲回来后给乾隆上了道折子,说什么苏州的虎丘像个大坟堆,河道里的屎和船挤在一起,一到中午能把人臭晕。总之就是一句话:您别去了。但乾隆丝毫不以为忤,谁劝他都不听。

于是,在乾隆十六年,也就是1751年,乾隆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下江南。

此后的乾隆在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和四十九年,又先后五次巡幸江南,到达过江宁、苏州、杭州、扬州、海宁等多地。

和他的祖父一样,乾隆下江南的排场同样不小,动辄数千人的随从,还需要数千名役夫、六千多匹驮畜和四百多艘船只,这还不算为了迎接乾隆,各地进行准备耗费的人力物力。

这动辄上万人的物资消耗,国库要负担一部分,更多地都摊到了地方财政上。

地方官府要为此加征税收、征调差役、搜罗贡献,每次的耗费都在上百万两白银,而六次耗费更是超过了两千万两白银,这也是为什么说皇帝巡幸是劳民伤财的弊政。

乾隆路边吃瓜,瓜农说话高深莫测,乾隆下令处死,瓜农结局如何?

不过,乾隆在此期间也做过一些善举,为当地百姓减免租税。比如他第一次南巡,仅江苏一地就减免欠银228万两。

乾隆总共六次南巡下来,减免各省欠银超过一千万两,且不论这些政策最后有没有让老百姓感受到实惠,但这一政策的本意的确是好的。

在乾隆巡幸江南的过程中,固然以国事为重,但游玩享乐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也牵引出很多其他的事情。

据说乾隆的皇后那拉氏被废就和南巡有关。那拉氏是雍正为儿子钦定的媳妇,是满洲正黄旗人,佐领那尔布之女,于乾隆十五年被册立为皇后。

乾隆此前对那拉氏非常宠爱,但因为六下江南,乾隆与那拉氏的感情却破裂了。

对于下江南,那拉氏是持反对态度的,就是因为靡费太大。但乾隆执意要去,那拉氏也无可奈何。

乾隆路边吃瓜,瓜农说话高深莫测,乾隆下令处死,瓜农结局如何?

等到南巡的时候,那拉氏也随行左右,期间恩宠如故。但第四次下江南的时候,车驾到了江苏,那拉氏劝说皇帝减少地方官员的上贡,就使得乾隆很不高兴。

到了杭州,乾隆又整日流连在风月场所,有时候甚至彻夜不归。

那拉氏认为此非明君所为,有一次劝谏皇帝,还以隋炀帝和唐后主作为例子,但这次那拉氏的说辞彻底激怒了乾隆,使得乾隆甚至当着一众歌女的面将那拉氏踹出门去。

那拉氏受此大辱,当即断发明志,使得乾隆怒上加怒。

因为皇后剪发在祖训中“大逆不道”之举,乾隆生怕此事传出会让败坏自己对年经营的明君形象,他对傅桓说:“众口相传,不知将加朕何许不实之词。”

于是,此后的乾隆开始对那拉氏施加冷暴力,将其打入冷宫。后来那拉氏病逝,乾隆不惜与臣子对峙也不以皇后礼而是贵妃礼将其下葬,并将其另外葬入苏佳氏地宫,以示羞辱。

从那拉氏的经历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乾隆巡游江南,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游玩,把他多年来在深宫中积压的情绪全然释放出来。

其实这一点在乾隆小时候就有体现,他曾说过山水与他有缘,每当看到美景,他就心情愉悦。所以,乾隆骨子里其实是一个爱玩的皇帝。

乾隆路边吃瓜,瓜农说话高深莫测,乾隆下令处死,瓜农结局如何?

只不过,因为前期面临争储风波,他老爹雍正又是一个工作狂,他必须把贪玩的心性压制起来。

但现在不一样了,父祖都已经驾崩,他自己是皇帝了,而且他已经扮做一个明君的模样十几年了,此时的乾隆终于能够弥补曾经的缺失了。

只是对于他来说是鸷鸟脱笼的经历,对于普通百姓堪称灾难。

乾隆出行,沿途遍布哨卡,对所到之地全境封锁。而抵达某地,百里之内所有官员都要迎驾。而皇帝如果对路线不满意,便会随意更改路线,如此一来导致滋扰更甚。

乾隆六次南巡,扬州是必来之地,还要停留数日。为了安顿乾隆的住宿,当地官员就把寺庙和旧官署改为了行宫,一座在天宁寺,一座在高渂寺。

而为了让皇帝住的更舒心,当地的官吏豪强不断占田占湖,给乾隆打造园林景观,仅花园就有十八处之多。

在扬州的时候,乾隆还闹出过一桩命案。那时乾隆的车驾到了扬州,于是换乘龙舟泛游江上。等到傍晚的时候,沿岸的百姓在生火做饭,其中一个女子的家就在龙舟不远处。

乾隆路边吃瓜,瓜农说话高深莫测,乾隆下令处死,瓜农结局如何?

当炊烟升起,一缕火光在朦胧的夜色中不停闪烁,那些护驾的大内侍卫还以为是有人要刺王杀驾,拿出弓箭就射,结果就把那名女子射死了。

像这样的事情其实还有一个,而这个故事更有意思。这一次是在直隶附近,当时乾隆又一次出访,但这次他却没有带大量的护卫和随行人员,而是只带了几个侍卫,自己也是穿着便服。

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掩人耳目,好真切地看到基层的实际情况。

但是这次因为是八月暑天,天气非常炎热,没了龙辇的乾隆很快就吃不消了,只觉得口渴难耐、双脚疼痛。

就在乾隆急于找地方歇脚的时候,却看见远处的农田边上有一个瓜棚,一个老翁正在卖瓜。唇焦口燥的乾隆见状大喜,赶紧上前去买瓜。

乾隆路边吃瓜,瓜农说话高深莫测,乾隆下令处死,瓜农结局如何?

老人应着乾隆的要求给他挑了一个大西瓜,然后给他们切好,乾隆赶紧招呼随行人员一起来吃瓜。就在吃瓜的空当,乾隆也没忘这次出来的正事,于是和老人攀谈起来。

让乾隆意想不到的是,老人非常健谈,他不仅对乡里世故非常熟悉,甚至对清朝的局势还有自己的见解,这让乾隆惊奇不已。

乾隆当时就觉得这样一个旷野逸才,却在这里卖瓜为生,实在是可惜了,就问老人有没有做官的想法,但老人却一口回绝,说自己只愿在这山野之中了却残生。

见此情景,乾隆怕暴露身份,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可就在他继续吃瓜的空当,老人却对他说:“你这吃瓜的方式不对,这西瓜就属中间最甜,你从中间往外吃,越吃越没滋味。要是从外往中间吃,才能越来越甜。”

乾隆路边吃瓜,瓜农说话高深莫测,乾隆下令处死,瓜农结局如何?

乾隆听闻此言,学着老人说的做,果然觉得不一样,不禁连连夸赞老人的生活经验丰富。

不久,西瓜吃完了,乾隆也起身离开。而带着随行往别处走的时候,乾隆的脑袋里一直在回味老人说的话,尤其是对这样一个山野鄙夫却能对时政讲得头头是道,乾隆越想越觉得这老人并非凡夫俗子,不能等闲视之。

走出几百米的时候,乾隆突然对手下下令,要把老人处死。

摸不着头脑的侍卫也只有照办的份,但等他们回去的时候,却发现老人已经跑没影了。

乾隆路边吃瓜,瓜农说话高深莫测,乾隆下令处死,瓜农结局如何?

对此,乾隆当然也不会就此罢休,他下令进行严查,一定要搞清楚这个老人是谁。

后来,谜题也终于被揭开了,原来老人确实并非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而是出身官宦人家,只因被文字狱牵连,全家不幸罹难,只剩下老人一个躲到了这荒郊野岭靠种地为生。

至此乾隆也才明白过来,看来那位老翁早就识破了自己的身份,而且预料到自己会动杀机,所以才逃之夭夭。

对于这则民间故事,真假已经难以分辨,但透过故事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汉族士大夫集团与满清军事贵族集团的对立在清朝的确是一直存在的,尤以江南地区最为显著。我们前文提到的江南诸省抗税欠税的事情,就与此事有一定关联。

在清朝前期,皇帝对这一问题向来是采取强硬的态度,这也才有了所谓的“文字狱”。

在乾隆统治时期,随着满清勋贵武力的衰退,怀柔政策几乎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这也构成了乾隆六下江南的一个背景。

乾隆路边吃瓜,瓜农说话高深莫测,乾隆下令处死,瓜农结局如何?

事实上,乾隆六下江南,所进行的举措并非只有免除欠银一条,还包括选拔人才、授予官职;普遍加恩、开复官职;祭孔、祭明孝陵、拜谒名臣祠墓、阅兵查访等。

比如在海宁的时候,乾隆就召见了被夺职官员陈世信,让他官复原职;还有被革职的提督杨凯,被授予河南河北镇总兵;退休的侍郎沈德潜,按照以前的官职予以赏赐。

而乾隆还在苏州、杭州、嘉兴几次阅兵,为官兵赏赐钱米。这些措施都是乾隆着力于缓解社会矛盾,笼络人心的手段。

不得不说,乾隆的这些措施都是有作用的,至少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内部没有出现大的动乱。

所以,一直以来乾隆对自己六下江南的举措都是十分引以为傲的,将其看做自己执政时的一大壮举。但等到他晚年的时候,他很快就意识到了问题。

乾隆路边吃瓜,瓜农说话高深莫测,乾隆下令处死,瓜农结局如何?

后来乾隆选择了退位,把国家交给了自己儿子,自己做了太上皇。在做太上皇的那段日子里,乾隆对自己的一生作为进行了总结,并对六下江南的举动做了忏悔。

乾隆曾这样对臣子说:“朕做皇帝六十年,并没有什么失德之处,唯有六次南巡,劳民伤财,做了很多无益的事情,损害了很多有益的事情。如果将来的皇帝还要南巡,你不加以阻止,必然对不起朕。”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的功劳是很突出的,但过错也是很明显的。抛开其他不谈,只在下江南这件事上,乾隆就做了很多错事。

先是因自己的享受而劳费民力,后又对自己的皇后极为恶毒,在此期间还伤害了无辜人的性命。上有所好,下必趋之,这句古语的背后又是多少人的死活,只是身为皇帝的乾隆看不到。

乾隆路边吃瓜,瓜农说话高深莫测,乾隆下令处死,瓜农结局如何?

在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迥异于通常印象的乾隆皇帝。贵为皇帝,他的心性未必就和平常人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同样是有着强烈地欲望,同样是有着颟顸的一面,而且他还更喜怒无常,手段更为酷烈。

而为人君者,如果不能拘束自己的这一面,就会造成很多难以挽回的后果。至于乾隆最后对既往的过错进行了忏悔,而这又有什么用呢?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40712.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