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养成课(学习动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绪管理)付老师下载
识别人才的确是一项能力。乱世,是容易出“人才”的时候,汉末跟春秋时代 一样,各种学说并起,可能你认识几个字,就会被别人崇拜。更何况你如果懂得 对自己加以包装,说自己曾经做过某某人的谋士,哪些名人是你的弟子,继而再 成立个协会自任会长,的确很容易招摇撞骗聪明的企业家要做到“好士而能择人”。比如当下,各种策划公司、咨询管理 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能否做好选择,不被忽悠,就看企业家的能 力了。
学霸养成课(学习动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绪管理)付老师下载
当然了,很多人看待人才时信奉“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主 张先给人才一个锻炼的平台和机会。可问题是,有多少个“三日”、“七年”可以 等待? 一个决策的失误,可能就会让你倾家荡产。
做人,做事,做生意,“择人”,比“好士”更重要。
疑则勿任,任则勿疑
古人有言:“疑则勿任,任则勿疑。"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 是斗之使为乱也。惜乎,百年之寇,千里之土,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部之都 复输寇手。
《晋纪四十・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L译文】 1
古人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裕既然已经委任王镇恶去镇守关中,而i 又跟沈田子说了那些话,很明显是在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让他们窝里斗。这I 实在是太可惜了,来之不易的百年之寇、千里沃野却因一时不慎而失去,让丰I .邑、離京这些古都再次落入敌手。 !
刘裕北伐关中,让自己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担任雍州和东秦州刺史,刘义真 一下拥有了关中土地的三分之二,但毕竟他还年龄太小,刘裕就让王镇恶、沈田 子和傅弘之等人辅佐。但是,王镇恶作为前秦苻坚宰相王猛的孙子,在当地有相 当的名望,所以遭受到猜忌。刘裕私下里就跟沈田子说:"'猛兽不如群狐',你们 十多人,难道还惧怕王镇恶不成?”
所以,司马光发出了“疑则勿任,任则勿疑”的感叹。果然,一年之后,辅佐大 臣间的相互猜忌造成了关中大乱,刘裕将关中拱手送人。
都说管理者要放手管理,自己总揽大局,把握方向,但很多人依旧事无巨 细亲力亲为,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于员工的不信任。而聪明的管理者 则选择了信任员工,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之前考察好了,就可以放 手了。
、行动指南
用信任去管理团队,将优秀的人才集结起来,用信任来管理他们,会取得意 想不到的效果。
星期一
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
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 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
——《周纪一・威烈王二十五年》 "【译文】
子思说:“圣人选任官员,就如同木匠使用木料一样,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一根合抱的良木,虽然有数尺朽烂之处,但良工不弃。”
子思曾提出,管理者需“我善治术气企业管理者每天要过成千上万的“木 材”,但如何因势利导、量才使用,让他们变成合适的“梳子”,这的确是需要善于 治木。
比如两千多年前苟变的故事,当时的苟变虽有大将之才,却因为两个鸡蛋而 差点没能当上大将。当时,面对子思的推荐,虽然卫侯也知道苟变的能力足以统 帅五百辆战车的军队来攻城略地。但卫侯的疑虑在于,苟变曾经留下过污点,他 曾经在征税时吃了百姓两个鸡蛋。
但子思这个关于高明木匠的比喻说服了卫侯,让苟变得到了大将的岗位,最 终成就了一番功业。
现代企业管理也是如此,企业管理者的最成功之处应该是知人善用,了解每 个员工的长处,量才任用,在最恰当的时候,将恰当的人放在恰当的岗位上,这才 是“良工七
牢记用人的最高境界:大匠无弃材。
星期二
抚士卒务综大要,不为苛令,使人人得便安
太宰恪为将,不事威严,专用恩信;抚士卒务综大要,不为苛令,使人人得便 安。平时营中宽纵,似若可犯;然警备严密,敌至莫能近者,故未尝负败。
—《晋纪二十三・晋哀帝兴宁三年》
'【译文】
: 太宰慕容恪作为将领,不以威严带兵,而是对士兵们加以恩信。安抚士兵
特别注意管理主要的方面,不胡乱发布苛刻的命令,从而使得人人都相宜安
;好。如此,军营中平日里看似宽容随便,貌似可以侵犯,其实戒备严密,敌人根 本就无法靠近,因此未曾输过。
慕容恪出身名门,是前燕王慕容孰的第四子,被后世称之为“十六国时期的 第一名将”。这其中的一方面原因就是他统率全军的能力。
他做将领的时候,从来不会觉得自已是官二代,不会动辄向下属发号施令, 更不会动辄因为一点小错就处罚士兵。他让自己的士兵“人人得便安”,每个人 都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所以他很受士兵们的爱戴。攘外必先安内,内部环境处 理好了,就可以一致对外了,所以他的营地看起来松松散散,但外人却找不到可 以接近的机会。
可见,能否尊重员工是检验领导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仁者无敌,爱护和尊重你的员工,他们是公司最大的财富。
里期三
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
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 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
——《汉纪十一・汉武帝元狩元年》
【译文】
何世无才,只怕别人不能发现他们罢了。如果有一双擅于发现人才的眼 睛,怎么害怕没人才呢。所谓“人才",就如同有用的器物,有才能而不去好好 干活,这和没有才能有啥区别,不杀他还等什么!
笔记
h ■
这段话是汉武帝说的,汉武帝全国上下四处搜罗人才,常常怕人才不够用。
但汉武帝有个性格的缺陷,就是性情严厉刻薄,即使是他自己平日里宠信的 大臣,要是犯一丁点儿错误,都会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顿。要是再有什么隐瞒或者 欺骗的话,那问题就大了,可能要人头落地。
于是汲黯就劝说他,您这么辛苦地找来这么些人,还没让人家发挥作用,您 就把人杀了,不是白费力气了啊。但汉武帝不这么认为,他说,你真是缺少发现 人才的眼睛,其实人才多得是,这些人有才能却不给我干活,不是跟没有才能一 样吗?
这话听起来还真有几分道理,虽然他动辄杀人脾气粗暴不是什么好现象。 但优秀的企业家都会发现人才、辨别人才,一旦发现了就会视为至宝。
行动指南
发现人才是作为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能力。
虽期四
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刘备以零陵蒋琬为广都长。备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治,时又沈 醉。备大怒,将加罪戮。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 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
——《汉纪五十九・汉献帝建安十九年》
【译文】
零陵人蒋琬被刘备任命为广都长。刘备外出藤玩的时候没有提前通知, 就忽然来到了广都。他见蒋琬喝得酩酊大醉不理政事。刘备异常愤怒,要治 他死罪。诸葛亮求情说:“蒋琬是社稷之器,不是治理百里之地的小吏。他施 政以安民为本,不做表面文章,希望您重新考察。"
在诸葛亮的眼里,蒋琬是一个有大志向和大能耐的人,他是国家的栋梁之 才,而不是担任县长的人选。蒋琬之所以有闲暇喝得大醉,而疏于政事,是因为 这样的人治大国若烹小鲜,更何况区区百里的一个广都。在当时,地方长官的职 责是代天子牧民,蒋琬知道将“安民”放在首位,以安民为本,而不去做表面文章, 已经完成了他的职责,管得过多反而会让百姓无所适从。所以,诸葛亮跟刘备 说,不要局限于蒋琬的小节。
诸葛亮的话还在提醒刘备,蒋琬是有大才的人,不要将蒋琬放在一个不合适 的位置上,他完成了工作自然就有时间去无所事事。应该把蒋琬当做人才来使 用,将人才放在不合适的位置上,是一种人才浪费。
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我们知道,诸葛亮没有看错人,在他死后,蒋琬被封为 大将军,辅佐刘禅,主持朝政,统兵御魏,采取闭关息民政策,使国力大增。
、行动指南
不要只是苛责员工的日常行为,而应该去看他工作完成得如何、同时,还应 该经常问自己,有没有将人放在不合适的位置上。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