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死后要停尸三天再下葬?并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发布啦 0 0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所以华夏的称号和中国的礼仪文化是分不开的。其中丧葬礼仪文化也占据了重要的部分。

西周时期,丧葬礼仪文化已非常完善,随着不同时期的逐渐发展,每个地区也有许多差异,但是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安葬前至少停尸三天的习俗。

为何人死后要停尸三天再下葬?并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礼仪习俗必定有它产生的原因,这个丧葬习俗,要从两个故事说起。

  • 扁鹊救太子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有一次和他弟子云游列国,路过虢国时,发现此国正在筹备国丧,仔细询问得知虢国太子,前一天晚上暴病身亡 ,很年轻。

扁鹊作为比较有名望的大夫,很快就联系上了太子的侍从官中庶子,问具体原因。

中庶子说是气血亏虚,阴阳交错,阳不出阴而亡。

扁鹊凭他多年的行医经验,感觉此事定有蹊跷,有可能不是真死,就想让中庶子上报国君,让他去看一下太子。

但是中庶子不肯去,扁鹊很生气就告诉他:如果你 . 看到太子的鼻子发胀,腹股沟大腿根处有温度,就说明他没有死,出了事情你负责。

中庶子赶紧报告国王,国王对扁鹊早有耳闻名声,赶快引荐到太子身边。

只见扁鹊在太子的百会穴上扎了一针,太子很快就苏醒了。

为何人死后要停尸三天再下葬?并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扁鹊告诉国王说,太子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尸厥”(相当于现在的休克或者说是昏迷)。虽然没有了呼吸和心跳,但是没有真正的死亡。

  • 晋文公学牛叫

故事的主人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左传》里有一段记载:“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冬天,晋文公去世了,早晨,准备将晋文公殡葬于曲沃,刚出绛城,就听到棺材里面发出类似于牛叫的声音。

当时所有人都大惊失色,不知何故,一同随行的著名巫师和预言家卜偃,说先君棺内发出此声类似号角,寓意出战必胜。

为何人死后要停尸三天再下葬?并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随后按照礼仪的流程继续安葬,没人打开棺木看一下具体的情况。

从现在的角度看,晋文公很有可能没有真正死亡,也是类似虢国太子一样是“尸厥”。

因为下葬时晋文公嘴里被塞上了玉石,估计醒来后,大惊之下,呼救喊不出声,只能从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声音,与棺木发生共振,就像牛的叫声一样。

一代霸主,最后很可能就是被活埋了。

通过以上两个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出,丧葬礼仪中之所以要停尸三天才下葬,是怕有假死的现象发生,因为三天,哪怕是正常人,不喝水也会没有生命体征的。

三天过后就证明是真正的死亡,然后再开始安排下葬。

因此,这个停尸三天再下葬的礼仪,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42474.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