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人生常态,生命中曾有过的所有灿烂
都将用寂寞偿还。——百年孤独
在《朗读者》里,董卿和孟非谈到了“孤独”这个话题。
董卿:你是个有鲜明态度的人,所以,如果你的女儿带着她的男朋友回到家里,你也会这么鲜明地对待那个人吗?
孟非:我尽量不让他们看出来我的态度。我会有一些感伤,但是孤独是我们的常态。我们的父母会先于我们走,我们会先于我们的子女走。在这个世界上,能陪伴我们的任何人,或长或短的,只是一段,我们只需要经营好那一段陪伴的生活就好了,没有谁会一辈子和你在一起。
这段对话可以说是对“孤独”二字最精辟的理解了。有人享受孤独的状态,有人恐惧孤独的时候。当一个人的内心有忧虑的时候,他其实是很害怕孤独的,越寂静的环境,越能放大孤独。
辩证的看待孤独
有人说,孤独是一种负面情绪。其实,孤独只是一个人在当时所处的状态,而非心境。如果说孤独真的那么令人忧伤、彷徨或者恐惧,为什么有人愿意沉入其中?假设换个角度,当你真的愿意静下来,聆听自己内心的真实诉求,或许,你就不会那么排斥孤独了。毕竟每个人的一生,身边来来去去,或停留或走散,大部分时候,我们难以面对的只有我们自己。
当孤独来临时,你需要享受它、拥抱它、了解它、直面它;当孤独来临时,做个孤独的人也未尝不可。只有孤独,才是人间真实。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