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在立秋后,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
降水逐渐增多,早晚较为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
大家要注意早晚温差,谨防因季节变化而生病!
吃好三样
一菜:蛋黄焗南瓜
老话说:“头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南瓜不剥皮。”
《本草纲目》中记载:“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
能生肝气、益肝血,具有消炎止痛、化痰排脓、解毒杀虫的作用。
南瓜切条后,裹淀粉炸熟;咸鸭蛋黄用油炒散,均匀裹在南瓜条上,这道菜老少皆宜。
小孩受凉闹肚子,一定要吃南瓜子,用锅焙熟当零食吃,专治立秋后腹泻。
一肉:黄豆炖猪脚
俗话说:“头伏羊肉,二伏鸡,三伏要吃金猪蹄。”
猪蹄口感肥而不腻,脂肪含量也要比肥肉低。
具有补血通乳、填肾精、健腰脚的功效。
黄豆被称为“地里长出来的肉”,蛋白质含量和鸡肉不相上下。
猪蹄里含有的胶原蛋白,黄豆里富含的大豆异黄酮,都是美容养颜的佳品,对女性健康非常有益处。
一主食:烙饼摊鸡蛋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三伏天消耗大,人也消瘦了许多,主食一定要吃够、吃好。
吃“烙饼摊鸡蛋”,其实就是主食细做,尽量补充营养。
烙好的大饼有油有面,鸡蛋中还有高蛋白,营养充分。
那就再熬上点粥,或是拌上个小凉菜,绝对胃口大开。
喝好三样
白扁豆粳米粥
白扁豆利水除湿,有“祛湿第一豆”的美誉。
对于夏季暑湿引起的呕吐、胸闷等症,都能起到一定的疗效。
相比寒性的薏米来说,白扁豆的适用范围更广,脾胃虚寒的人也能用。
天热造成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用一点白扁豆煮粥吃。
搭配粳米食用,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很有效果。
山药玉米糊
玉米粉和山药粉,然后按3:1的比例煮成糊状,食用后对脾胃很有帮助。
玉米是一种健康粗粮,有辅助降血糖、调节血压的作用。
山药能调中健脾、滋阴补气,跟玉米搭配相得益彰。
经过一个炎热的夏天,很多人大汗淋漓损伤津液。
这两样食材都是平补,无论是哪种体质的人,都可以适当吃一些。
红薯三宝粥
红薯又名地瓜、山芋、番薯、白薯等。
《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
搭配大米、小米熬成三宝粥,能补中、暖胃、安五脏,非常适宜末伏天用来补虚。
经常食用红薯还可以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做好三样
戒焦躁,心安则身安
《黄帝内经》讲:“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立秋之后,要顺应天地之气,精神内守不外露。
忧愁悲伤会让情志不疏,郁结在体内损伤肝脏。
肝脏受损,毒素无法正常排出,各种疾病找上门来。
情绪稳定,保持内心的宁静,就是最好的养生。
饱睡眠,阳盛则阴虚
末伏人困马乏,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
趁着天气开始凉爽,补回夏季“流失”的睡眠。
总的原则是早睡早起,顺应自然界的阳盛阴虚,以应秋候。
中午应午休半小时左右,以来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勤拍手,血畅则气疏
我们人体有十二经络,通向五脏六腑,其中与掌心相连的就有六条。
经络被堵塞,气血的运行就不通畅,人也会生病。
拍手可同时疏通六大经络,能起到养生健体,补气养血,活络经脉,疏通血脉的作用。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