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临死前嘱咐儿子:这人太厉害,你镇不住,还是杀了吧

发布啦 0 0

自古以来,皇帝不仅要做好在位之时的眼前工作,更要为自己身故之后的事做好打算。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所以说,皇帝的创业和托孤都兹事体大。一旦身后所托非人,不仅自己辛辛苦苦打拼下的基业要改名换姓,子孙的性命都有可能不保。

即使是历史上强盛的唐朝,即使是开辟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也担心着同样的问题。少年就从军的李世民知人善用,身边聚集霖很多有才之士,甚至很多在他还是秦王的时候,就追随他征战建立功勋之人。

一开始,李世民的托孤大臣就是唐朝开国之时的大将李勣,但是最后托孤的大臣又是另外两个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

甚至在李世民临死之时,还嘱咐儿子李治,说李勣太厉害,让李治杀了李勣。为什么李世民要这样说呢?

李世民临死前嘱咐儿子:这人太厉害,你镇不住,还是杀了吧

李世民

暗藏玄机的托孤

在历史上的托孤事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托孤大臣之中就有著名的诸葛亮。

这次托孤的原因,大家都可以理解,因为此时的刘禅才16岁,本身又确实没有太大的才能,所以只能依靠大臣。

李世民去世的时候,儿子李治已经21岁了,但李世民还是担心李治因为过于懦弱而难以掌控复杂的朝局,最终不得不选择了托孤。

李世民临死前嘱咐儿子:这人太厉害,你镇不住,还是杀了吧

李治

李世民第二次托孤选定的两个托孤大臣都是何许人也呢?当然也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其中的长孙无忌是李世民认为最为坚定地支持李治的人,而且长孙无忌和李治还是舅甥的关系。

尽管如此,李世民还是担心,他怕会有小人挑拨李治和长孙无忌的关系,于是便又选择了褚遂良,他希望褚遂良能够在关键时刻调和一下李治和长孙无忌之间的矛盾。

李世民其实很早就开始计划树立长孙无忌的威望了,贞观二十二年初,他任命长孙无忌为校验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事,一下子就让他掌握了三省大权,权倾朝野。

李世民临死前嘱咐儿子:这人太厉害,你镇不住,还是杀了吧

长孙无忌

但是这样的威望也是一把双刃剑,长孙无忌既可以凭借这一威望顺利扶持李治登基,但在将来,长孙无忌会不会因此形成对李治的威胁呢?

这便是在托孤之时要加上褚遂良的另一个原因,表面上是需要褚遂良将来在小人挑拨离间的时候,调和李治和长孙无忌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希望褚遂良能够牵制长孙无忌,减少长孙无忌对李治产生威胁。

至此,第二次托孤的两位大臣的作用就很清晰了,那么李世民在第一次托孤时为什么会选择李勣呢?李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在唐朝的历史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李世民临死前嘱咐儿子:这人太厉害,你镇不住,还是杀了吧

李勣

李勣的为臣之道

李勣可以说是整个隋末唐初的风云人物,此人一生戎马,屡建战功,能够被皇帝赐国姓,可见一斑。更传奇的是,他历经三朝,且每次都能在纷繁复杂的斗争中荣身自保。

从翟让李密之争到玄武门之变,从太宗托孤到立武则天为后,每次面对这种沙场之外的选择,他都谨小慎微,即便身居宰相之高位,每次他也都是徘徊顾望,和征战沙场时的勇武有着鲜明对比。这样的做法,恰恰也显现出他高深的为臣之道。

这样一个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的大人物,无论是在隋末农民战争中,还是在唐初的民族关系中,还是宫廷的内部斗争中,都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李世民临死前嘱咐儿子:这人太厉害,你镇不住,还是杀了吧

武则天

作为唐太宗建立的凌烟阁中的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臣子,李勣对主子的忠诚度毋庸置疑。武德二年,也就是公元619年,王世充打败了李密,随后李密归顺唐朝,李密此前统领的各大属地则都归李勣掌管。

李勣接管之后,他自己并没有拿着这些属地归顺唐朝邀功,而是将这些州县的名字、数量以及军民户口全部报告给已经归顺的李密,让李密自己献给朝廷。

唐高祖李渊他的这种做法十分疑惑,为什么李勣自己不来归顺,非要派使者把这些信息告诉李密,让李密得以请功呢?

李世民临死前嘱咐儿子:这人太厉害,你镇不住,还是杀了吧

李勣画像

在使者告诉李渊其中的缘由之后,李渊才发现李勣原来是此等纯臣,在那样的情况下还能够感念主人的恩德,不争抢功劳。

后来李密反叛被诛,李世民也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上表请求给李密下葬。可见他对主子的忠诚。

李世民也是看中了李勣忠贞的品格,所以首次托孤之时,便选择了他。

《资治通鉴》中关于李世民临终之前给李治说的话的意思其实是这样的,李世民考虑到李治尚且年轻,之前对李勣又没有任何恩宠,李世民担心李勣因此不会效忠于李治,于是他先下令将李勣贬黜。

李世民临死前嘱咐儿子:这人太厉害,你镇不住,还是杀了吧

李世民

然后李世民告诉李治,如果在接到贬黜的命令之后,李勣即刻启程离开,那么在李世民去世之后,李治就可以再将李勣提拔回来,这样便算是有恩于李勣了。

但是如果李勣在接到命令之后有任何犹豫而不上路,那么李治就要立刻杀掉他,即“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也就是后来大家理解的,如果李治镇不住李勣,就要杀掉他。

但是李勣在接到贬黜的诏书之后,没有丝毫的犹豫,甚至连家都没回,便上路了!可见李勣的忠诚。

为臣的最高境界,也莫过于忠诚至此了吧。

李世民临死前嘱咐儿子:这人太厉害,你镇不住,还是杀了吧

李治剧照

戎马半生,沙场名将

李勣十七岁时,便从军跟随翟让征战,七十六岁病逝,一生几乎做得几乎都是和军旅相关的事情,可谓从平四方。归顺唐朝之后,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要出击宋金刚,李勣一路追随,最终大败宋金刚。

之后他继续跟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并在李世民的授意之下接管了管州。

之后王世充的太子企图要夺回管州,但是被李勣击退。不仅如此,李勣还试着劝降了郑国荣州刺史,随后继续收复了阳城和汴州。

之后李勣更是连年征战。武德四年,李勣夜间埋伏军队接应郑国投降的郑州司兵,并在七月,降服了王世充。回朝之后,李渊对李世民一行论功行赏。

李世民临死前嘱咐儿子:这人太厉害,你镇不住,还是杀了吧

李勣像

第二年,李勣在洛水之战中击败刘黑闼部将高雅贤,同年7月再次跟随李世民平叛鲁王徐圆朗,接连夺取十余座城池。

除了对内跟随李世民平定大大小小战乱,在抗击突厥入侵和开拓疆土方面,李勣也是功不可没。

武德八年,东突厥进犯并州,李勣接受朝廷的任命担当行军总督,在太谷迎战突厥,并成功驱逐他们。

李世民即位之后,李勣和其他各州的刺史都统一道接受李靖的统帅,继续打击突厥。最终李勣俘获突厥五万多人,班师回朝。

李世民临死前嘱咐儿子:这人太厉害,你镇不住,还是杀了吧

李世民剧照

贞观十八年的时候,李世民想要进攻高丽,但是遭到了谏议大夫褚遂良的反对。李勣反倒晓之以理,支持李世民的决定,他认为李世民曾经因为魏徵的劝阻放弃了攻打薛延陀,以至于薛延陀便成为了长久的祸患,所以这次应该出击。

于是在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自率兵出征高丽。

李勣也帅军奔赴幽州和各路唐军会合,然后使出一招声东击西,暗中派出部队北上进攻高丽,之后大败高丽军。

贞观二十年,听闻薛延陀内部发生纷争,李世民派兵攻击薛延陀。在李勣到达郁督军山之后,薛延陀部落首领率兵投降。一生征战,李勣极少出现失利的情况,其中的勇武和智计实在事非常人所能及。

李世民临死前嘱咐儿子:这人太厉害,你镇不住,还是杀了吧

李世民剧照

深谋远虑,孝义并存

在面对朝廷中的各派斗争时,李勣始终不偏不倚,没有介入任何一派。唐朝初期,武德年间,他不介入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两派斗争。

贞观年间,他也不介入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两派之间的斗争。

永徽年间,他依然不介入王皇后与武则天的废立之争。远离是非的远见,也是他在朝局中保持长青的重要原因吧。

临终之前,他还特意交代自己的弟弟李弼,让他不要让自己的家人向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儿子那样“破家荡尽”。黄永年先生后来也说,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儿子都是因为参与了皇室内部的矛盾,最终愤世破家。

李世民临死前嘱咐儿子:这人太厉害,你镇不住,还是杀了吧

武则天剧照

在临终前以这个例子约束自己的家人,足以看出李勣的忧患意识。除了在为人臣子中所表现出来的高贵品德,李勣对待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也是孝义并存。

虽然李勣贵为一国之相,但是在他姐姐生病的时候,他居然亲自为自己的姐姐煮粥,以至于在这个过程中还不小心被火烧到了胡须。

在自己年事已高的时候,还能亲自侍奉姐姐,可见他对家人的感情。对于和他并肩作战的战友或同僚,他则十分讲究义气。

李世民临死前嘱咐儿子:这人太厉害,你镇不住,还是杀了吧

李勣剧照

还在瓦岗军的时候,单雄信和李勣是出生入死的好友,李密归降唐朝之后,单雄信投靠了王世充,之后李勣也归附唐朝各为其主。

但是之后王世充被唐朝打败,单雄信也被擒获,李勣不顾避嫌,亲自上表为单雄信求情,并且还表示愿意为他赎罪,只不过李渊最终没有答应。

最后,李勣还是收养了单雄信的儿子。

在坚守底线的同时,也能够对自己的旧友做到这样的有情有义,着实令人佩服。

李世民临死前嘱咐儿子:这人太厉害,你镇不住,还是杀了吧

单雄信

总结

李勣是个不偏不倚的君子,是能文能武的将相。当然,也有人认为他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那便是他圆滑老练、明哲保身的处世风格,比如一生多次易主。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唐朝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对高祖李渊,还是太宗李世民,还是高宗李治,他都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参考资料

[1]董劭伟,荆晓燕.历史本原的政治考量——李勣贬任叠州都督原因蠡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 77-82.

[2]杜海军.李勣评议[J].大众文艺,2011(07):162-163.

[3]穆兴平.李勣的“皇家家事论”及其影响[J].乾陵文化研究,2010(00):66-70.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43849.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