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建国后反腐的三大功臣

发布啦 0 0

1950年代,毛泽东决心通过“三反”(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惩治和克服党内滋生的腐败现象,为我国创造了最好的国家的党风和政治风范。然而,对于毛泽东反腐倡廉、取得全面胜利的三大功臣,却鲜为人知。

东北局高麻子:毛泽东建国反腐的“引擎”

据《毛泽东传》(1949-1976)介绍,引爆毛泽东开国反腐风暴的直接导火索是东北局局长高岗发起的增产增收运动。节约 , 进一步报道打击腐败、浪费和官僚主义。高岗报告中提到的增产节约运动是毛泽东发起的。可以预料,在增产节约活动中,工作和生产中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了。然而,在率先开展这一运动的东北地区,竟会暴露出如此严重的问题,毛泽东却不禁吃惊。东北是当时全国较早、比较好的地区之一,在增产节约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毛泽东深感事情的严重性。这里所反映的,绝不仅仅是东北地区的问题,而是全国性的问题。于是,毛泽东决定“在全国增产节约运动中,坚决反对腐败、浪费、官僚主义”。

如果这个时候,高岗报好消息不报坏消息,或者说问题不严重,就不会引起毛泽东的焦虑。但当时东北是我军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战略后方,高岗负责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和保障。前线的士兵流血而死,但后方却有人腐败浪费,贪图享乐,投机取巧,大发横财。自然是为高岗所不能容忍的。高岗的政治觉悟、大局观、紧迫感,以及他的杰出才能和突出贡献,深受毛泽东的赏识和重视,后被调入中央(“五马进京”之一),担任国家计委主任。

毛泽东建国后反腐的三大功臣

高岗


西南局邓小平:毛泽东建国反腐的“方向盘”

根据 ”《毛泽东传》(1949-1976)介绍,毛泽东的建国和反腐斗争始于西南局书记邓小平的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作出如下评论:“西南局指出,过去的反腐斗争,没有像镇压反革命那样大张旗鼓地发动,所以收效甚微,并没有形成强大的舆论和群众力量,这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认为,要开展全党大清理,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腐败事件,重点打击重大腐败犯罪分子,对中小腐败分子,教育和改革,杜绝重犯,才能制止许多党员被资产阶级腐化的极其危险的现象,克服二中全会早就预料到的局面,实现二中全会的反腐倡廉政策。 。”必须打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伟大战争。”

如果邓小平此时不提出这样的建议,也不会直接促使毛泽东决定进行“全党大清理”,打响“大战”。但是,邓小平和高岗,一个守西南边疆,一个主持东北边疆,有着同样的战略忧虑和同样丰富的抗敌经验。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决心和铁腕,如果我们不努力营造这样一个大气候和一场大战,就无法以压倒性的力量干净彻底地解决问题。邓小平在这件事上的气魄、宏伟的格局和铁腕执政的强硬作风,深受毛泽东的赞赏和重视,后入主政务院(“五马进京”之一),担任副总理。

毛泽东建国后反腐的三大功臣

邓小平


华北局薄一波:毛泽东建国反腐的“杀手锏”

据《毛泽东传》(1949-1976),由于华北局局长薄一波等人的报告,毛泽东的建国和反腐事业掀起了高潮,取得了重大成果。他们在报告中列举了现任河北省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山和原地委书记刘青山严重贪污浪费的事实。这是典型的“打虎”案例。毛泽东对此高度重视和审慎,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要求党根据外人的意见,最终决定判处刘青山和张子山死刑,立即执行。毛泽东在回应有人为刘、张求情时,认真地说:“正是因为他们的地位高、贡献大、影响大,才决定处死他们,只有处死他们,才能救二十人。 200、2000、20000个干部犯了不同程度的错误。”随着刘、张的被处决,建国和反腐运动逐渐结束。

毛泽东建国后反腐的三大功臣

薄一波

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召开重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山公开审判会。河北省人民法院临时法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定,判处刘青山、张子山死刑,立即执行,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刘青山逮捕前原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张子山逮捕前原天津地委书记。这是公开审判会现场。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44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