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晚年不去延安 拒绝周总理资助

发布啦 0 0

陈独秀最初是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步入中国政治舞台的。他曾对中国革命作出过贡献,也曾在1929年被开除出党。他的晚年凄风苦雨,令人感慨,却也给人们以种种启示。

回归之路遇波折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国民党中统特务机关逮捕,并于次年判处监禁。

陈独秀晚年不去延安 拒绝周总理资助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全国人民“一致抗日”的要求下,经董必武等共产党代表的有力斗争,蒋介石被迫释放了一大批政治犯,其中就包括陈独秀。

1937年8月23日中午,面色苍白的陈独秀从国民党南京模范监狱的大门里走出,结束了他近五年的铁窗生活。

陈独秀晚年不去延安 拒绝周总理资助

出狱后,陈独秀虽明确表明自己的中立立场,但是他一开始就以行动表明自己希望与延安方面改善关系。据资料记载,陈独秀曾亲自前往八路军南京办事处,向博古等人表示,自己赞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那么延安方面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对于陈独秀的出狱,延安方面一开始也有所期待。当时《解放》报刊在1937年11月20日发表题为《陈独秀先生到何处去》的时评,该评论文笔老练,对陈独秀也不无尊敬之意。

陈独秀晚年不去延安 拒绝周总理资助

随着时评的发表,陈独秀回归组织的倡议也就提上了日程。而中央也提出只要陈独秀承认当年分裂党和组织托派的任务,并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就可以回归。陈独秀表示愿意回归组织,但还是拒绝承认错误。

正在这时,王明、康生等当时的实力派更是在其他党报刊物上污蔑陈独秀接受日本津贴,充当“日伪特务”。这下子捅了马蜂窝,陈独秀于1938年3月17日给《新华日报》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质疑延安方面的“诚意”。后来经过多方斡旋,双方才没有把事情闹大,但陈独秀的回归之路已经基本被堵死了。

陈独秀晚年不去延安 拒绝周总理资助

晚年流离四处漂泊

尽管如此,当上海的托派组织邀请陈独秀回沪主事时,陈独秀还是严词拒绝,言语间可见其风骨。

由于陈独秀还有较大的影响力,国民党也极力拉拢陈独秀,希望借此打击延安方面的气势。1939年,张国焘向蒋介石提议请陈独秀出山,为此蒋介石专门派胡宗南等人拜访陈独秀。陈独秀看清了他们的来意,还是不愿成为国民党反动舆论的工具。

陈独秀晚年不去延安 拒绝周总理资助

当时,随着王明在党内的失势,党内对陈独秀的回归也不再抵触。周总理曾多次托人劝说陈独秀去延安,但是都被拒绝了。

陈独秀曾对来访之人说道:“中央已经没有我可靠的人了,大钊死了,延年(陈延年)死了,我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陈独秀晚年不去延安 拒绝周总理资助

据资料记载,陈独秀回到四川江津之后,除了一点微不足道的稿费之外,身边没有正常的经济来源,因此生活颇为困难。这时,周总理亲自找上门,希望陈独秀不要翻旧账,再次表达了中央希望陈独秀回到延安的意愿。当时中央想把陈独秀弄到延年院养起来,毕竟他对党还是有贡献的。

不过,陈独秀认为自己的熟人都不在了,不愿意去延年当摆设。眼看说服不了陈独秀,周总理吩咐身边人拿出一百块银元,希望改善他们夫妇的生活。但陈独秀还是不要,坚持退了钱。

陈独秀晚年不去延安 拒绝周总理资助

生活困顿仍有傲骨

由于没有任何职务,再加上正值抗战时期,晚年的陈独秀夫妇贫病交加,生活困顿。

虽然当时有不少朋友在经济上想方设法接济陈独秀,但这种接济毕竟是有限的。为了节约开支,陈独秀夫妇在家中亲耕农事,向农夫们学习农业知识。

陈独秀晚年不去延安 拒绝周总理资助

之后蒋介石又托人请陈独秀出任国民政府劳动部长。陈独秀当即予以痛斥:“蒋介石杀了我许多同志,还杀了我两个儿子,我和他不共戴天。现在国共合作,我不反对他就是了,想拿我装点门面,真是异想天开。”

1942年6月1日,陈独秀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一代英豪,就在这凄风冷雨中走完了他颇具争议的一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44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