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始了自己的第五次东巡之旅,不过很可惜,老天爷只给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预订了一张单程的车票。
秦始皇的车队十月出发,翻山越岭,渡江过海,可以说是一次走遍大半个中国的海陆空全方位深度游。长期的颠簸劳累,加上六七月天气的炎热,以及皇帝早就被繁重政务摧垮的身板,直接导致了一个万分尴尬的局面——秦始皇死了,死在回程的路上,而且连法定继承人都没有指定。面对这种棘手的局面,随行的丞相李斯立即做出了秘不发丧的决定。李斯这是要搞阴谋吗?
当然不是,丞相李斯的处理方式是非常合理而老道的,因为这跟当时王朝的集成制度有直接的关系。周代以来确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有一个天大的好处,那就是更加客观和明确,嫡长子继承制度虽然无法保证让最合适的人坐到最合适的位置上,但是最起码保证了这个交接过程能少出乱子。
现在皇帝死在关东六国故地,远离国家统治中心,而天下统一时间不久,各地的反秦力量还零星存在,可以说皇帝一死,整个大秦的统治都突然变得岌岌可危起来。而且秦始皇并没有设置皇后,自然也就没有嫡长子,更没有太子这个备胎可以应急,再这个权力真空的关键时刻暴露皇帝的死讯,无疑是非常愚蠢而危险的行为。所以要收拾这么一个烂摊子,必须瞒下皇帝已死的消息。
所以这时候的丞相李斯,他做的一切都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危机公关,并没有什么阴谋,而接下来推动阴谋大剧上演的制片人另有人在,这个人就是赵高。
其实秦始皇对自己的死早有预感,所以提前给远在上郡监军的皇长子扶苏写了一封诏书,要扶苏把军队交给蒙恬代管,赶紧回咸阳主持葬礼。按照这个意思,以长子身份主持皇帝葬礼的扶苏,自然就是皇帝宝座的第一继承人。
诏书封好后,按照程序拿给掌管印玺的赵高盖章后就可以发出了,但是赵高偷偷把诏书扣留了下来,没有交给使者。也就是说在秦始皇还没有死的时候,赵高的小阴谋小动作就已经开始了。而秦始皇死后秘不发丧的这段时间,就给了赵高最佳的运作机会。
赵高首先找到了公子胡亥说,皇帝死了,没有给别的儿子留下只言片语,唯独给长子扶苏写下了诏书,这种表示已经很明显了。等扶苏一回咸阳,就当了皇帝拥有天下,而公子你连寸土都捞不着。公子,这事你怎么看?胡亥很奇怪,说这不是很正常吗?赵高继续启发胡亥说,不对,现在整个天下的权柄就掌握在公子你、赵高我和丞相手里,只要你下定决心,一定能成功,胡亥被赵高成功洗脑。
劝完胡亥,赵高第一时间找到了李斯说,皇上死了,传位扶苏的诏书在我手里扣着呢,现在能决定太子之位的就是你我二人了,丞相,这事你怎么看?李斯一听吓了一跳,赶紧拒绝说,这种话哪是臣子应该说的,不行不行。面对李斯的拒绝,赵高继续说,丞相你自认为和蒙恬比起来,和长子扶苏的关系,谁更好?李斯不得不说,自然是蒙恬更好。赵高说,长子扶苏性格刚毅,上台后肯定重用蒙恬,到时候还有你的好果子吃吗?反倒是胡亥这孩子,仁慈又宽厚,这难道不是立为太子的更好理由吗?
出于对权力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担忧,李斯最终被赵高说服,这出阴谋大戏终于准备开拍了。在这出戏里,胡亥自然是男主角,李斯就像是总导演,而赵高则是整出戏的制片人。正是他发现契机,整合资源,确立项目,最终改变了秦朝,甚至是整个中国历史的命运。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