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A股市场风云诡谲,股价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千万投资者的心,投资到底是在投什么?景气度?创新性?商业模式?护城河?带您了解众多上市公司的曲折发展历程,为您的投资增添一成致胜的砝码。欢迎关注我,每日更新一家上市公司故事。
尾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020年7月3日,国际医学公告定增10%的股份,这次定增被大股东刘建申全额认购,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开始感受到大股东对公司经营的信心,于是开始了阶段1的第一轮上涨。在股价接近翻倍后,市场陷入了迟疑之中,大部分投资者仍旧认为公司是在讲故事。但是随后一众明星基金经理对公司的调研,为公司增添了市场人气,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到公司的基本面变化,于是公司开始了阶段2的上涨。阶段2上涨后,投资者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盈利,部分投资者选择兑现,所以股价经历了两次调整,但随后国际医学中心的日均住院人数开始按照预期快速爬坡,加之医药股正处于牛市行情,所以公司市值水涨船高,阶段3上涨后,达到了顶峰的400多亿元。
那么为什么公司的市值可以达到400多亿元呢?根据公司规划,旗下三家医院的住院床位数总和可以达到约8460张(高新医院1500张+国际医学中心5000张+商洛第二人民医院460张+商洛国际医学中心1500张),按照陕西类似地区同等级医院的单张病床年均创收来计算,公司成熟期的营业收入可以达到约63亿元,按照15%的经营净利润率来计算(参考高新医院),净利润体量可以达到约10亿元,假设给予公司成熟期40倍PE,则公司对应的市值约为400亿元,计算方法简单粗暴,但在医药牛市环境下,还是成功兑现了这个目标市值。并且公司还有医美医院、康复医院(约3500张床位)的投资价值并未计算在内。
但随后,医药行情整体退潮,国际医学也不可避免的开始了估值收缩,市值下跌至240亿元左右,也就是阶段4的下跌。那么这波下跌简单来理解如何解读呢?其实并不是公司未来的成长天花板发生了变化,而是我们可以理解为,当市场情绪好,风险偏好高的时候,投资者们愿意一步到位给予公司成熟期对应的市值,而当情绪退潮后,大家侧重防守,对市值的计算仅看未来2-3年可以达到的经营水平。我们不能说这轮估值收缩是不合理的,因为投资者的意愿永远无法与市场的意愿抗衡,顺应趋势是正确的选择。
而阶段5的下跌则是不理性的。这轮下跌的主要诱发原因是西安疫情导致患者就诊人次下降,以及疫情中出现的“孕妇流产”事件。疫情中的就诊人次下降本身就是阶段性的,因此导致的下跌是非理性的。而“孕妇流产”事件中,公司其实是在严格执行防疫政策的要求,虽然导致了不幸的发生,但实际上并非公司管理不善,如果政策允许,哪家医院会拒绝送上门的患者呢?当然,事有轻重缓急,这个事件不能说公司一点责任也没有,但医药事故是医疗服务行业永远无法避免的问题,而拉长时间来看,并不会对医院的长期发展造成毁灭性打击,反而会倒逼医院的管理改善。但随之而来的停诊3个月的处罚,直接导致了公司3个月的经营业绩损失,因此导致部分短期投资者选择了离场。
所以,阶段5的下跌是短期因素所致,其实是个绝对的黄金坑。而随着公司对停诊事件的积极应对以及公司住院病床数的恢复,投资者的信心也逐渐恢复,总有一部分清醒的投资者可以先人一步意识到上一轮下跌的不合理性,所以复诊后,阶段6公司市值逐步得到修复。
看到这儿,相信您对国际医学的未来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
通过这家上市公司的复盘,真切地体会到,其实很多时候,发生变化的并非是公司的基本面,而是市场的情绪。那么怎么做才对呢?不追高,选择低位好公司,用耐心去换取空间或许才是最佳的方法。而公司的好坏一定要进行全面的研究才能够做出判断的,这就是所谓的“研究创造价值”。
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而言,这两年来,国际医学发生了波澜壮阔的变化,而对我们的主人公刘建申而言,一切都在顺利地向前推进,虽然他的纸面财富也会剧烈波动,但我想他的内心应该还是对国际医学地发展充满了信心,毕竟,股市反映地不过是阶段性的情绪变化,而脚踏实地干出来的经营成果,最终一定不会辜负努力进取的人。
敬请关注我,带您了解更多上市公司的来龙去脉。
声明:文章仅为公开资料整理,不涉及任何投资建议。谢绝引用。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