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地产寒冬来了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 7 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78178 万平米,同比下降 23.1%;销售额 75763 亿元,同比下降 28.8%。4 至 7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连续 4 月负增长,房屋施工、新开工、竣工面积亦在大幅下滑。
据焦点财经不完全统计,当前已有超 50 家房企发布了中期业绩预亏公告。今年上半年,包含首开股份、上海建工、华侨城 A、北辰实业、嘉凯城、美好置业、华远地产、建业地产、弘阳地产、荣盛发展、蓝光发展、世茂股份、泛海控股等在内的国有和民营房企皆录得亏损。
二、各地政府跑步进场为楼市促销。
据统计至少有18个省会城市推出楼市支持政策,包括郑州、南昌、哈尔滨、福州、兰州、昆明、银川、贵阳、沈阳、南宁、长春、长沙、海口、成都、杭州、武汉、太原、济南等。
政府促销政策多以购房补贴、降低首付比例、下调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放松甚至放开限购等等。
三、政府出台的政策有为房地产商站台嫌疑,也有违房子“只住不炒”原则。
市场经济中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供求关系,目前房地产遇冷主要因素是供求失衡,有购房能力的买方需求小于卖方。而政府部门参与市场经济的角色是裁判,在经济过热或过冷时发挥调节作用。物极必反是绝对真理!房地产已经一路狂奔了30多年,房地产泡沫滚雪球般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遇冷本就是最正常不过了,但是政府却坐不住了,土地财政没了土地出让收入,很多地方政府都要关门大吉,所以地方政府已经被房地产商紧紧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1、出台各种补贴措施有违公平原则,相当于变相补贴有钱人,当然从刺激消费的角度看,补贴有钱人比补贴穷人的效果更明显。
2、放开限购有违中央关于房子“只住不炒”原则。
今年4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这是对今年来各种宽松政策的认可,也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调整权限。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仍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四、房地产遇冷的根本原因是房价过高,远远超出了它的价值和普通人购买力。目前我国总体上房价收入比明显偏高,短期内购买力不足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加上疫情原因,还有我国实体经济出口的国际大环境恶化等等内外部因素,导致买卖双方矛盾更凸出,有部分供房者遭遇失业或降薪等等原因已经断供,更进一步凸现房价过高的问题。
没有任何商品的价格是只升不降的,经过三十多年的狂奔,房地产也应该降降温了。适当的回调是为了房地产明天更健康的发展。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