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处河南洛阳的白马寺外,有一座威严的陵墓,墓碑上刻着‘有唐忠臣狄梁公墓’,这座墓中安葬的正是唐代名臣狄仁杰。
当时的狄仁杰被封为梁国公,不仅得到了李唐皇室的肯定,更是得到了武周朝廷的重用。
在许多演义和小说中都能看到狄仁杰的身影,在我们的印象里,狄仁杰是一位能臣,不仅如此,他断案如神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世人都尊其为狄阁老。
在武则天夺取李氏王朝的时候,狄仁杰并没有站出来公开反对,但是在狄仁杰的心里,还是一直向着李唐王朝。其实这一点武则天很清楚,但不可思议的是,两个政见相反的人居然达成了默契。狄仁杰从来不公开反对武则天,反倒是在自己的任上做了很多利国利民之事,甚至后世还传言,两个人之间有微妙的感情,其实这无非有三点原因。
首先是同乡之谊。狄仁杰与武则天两人都来自山西,可谓是老乡见老乡。这种亲切感是别人不能体会得到的,且两人老家离得很近,在口音上也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武则天虽然在政治上有着很强的手腕,其实在他的内心,没有真正的朋友。对于这样一个操着同乡口音又懂自己心思的重臣,武则天是舍不得杀害的。
还有就是狄仁杰本人的睿智。武则天夺取李氏江山后,非常怕有人造反。如果此时作为朝中重臣的狄仁杰,再对武则天指手画脚的话,可能就会引来杀身大祸,正是狄仁杰自己的睿智,才成就了他自己的地位。
武则天也是聪明人,两个人只谈朝堂政事,不谈敏感话题,直接规避了两个人之间的尖锐矛盾。
最后就是武则天的用人之道。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性,能将重男子压在自己的宝座下,其能力可见一般,拉拢重用狄仁杰这样的人,不但自己能够得到实惠,甚至可以让天下看到自身容量和胸襟。
士大夫的心稳住了,武周的江山也就铁桶牢固了。还有一件事更是说明,两个人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们亦是君臣,亦是朋友,甚至有惺惺相惜之感。
狄仁杰去世后,其后人清点遗物时,偶然在一道奏折上发现了武则天写的一道批文,上面写着‘朝堂之事,与卿推心’,短短八个字,就能看出两个人的关系非同寻常。异性君臣间已经到了推心置腹的程度,不免让人看出武则天对狄仁杰的诚信与信任。
所以后人传出一些两个人的暧昧关系也就不足为奇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