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财报引发线上热议,网上评论基本呈现一边倒的态势,曾经的药茅也沦为了破鼓,一遍又一遍的遭受着万人捶。
五年一梦,无论是股价还是盈利似乎又都回到了2018年,但现在的恒瑞还是5年前的恒瑞吗?当前在医药行业恨不得人人喊打的形势下恒瑞医药还值得坚守吗?周末一直在仔细研读财报,结合我自己的理解谈谈看法。在正式解读财报之前,有几个关键的逻辑再啰嗦一下,以免某些偏执的投资者不必要的乱捶。
1、医药行业投资逻辑的核心是专利药(管线),管线的丰富与否、潜力大小决定着企业“未来的赚钱能力”。而这“未来的赚钱能力”才是评判企业的关键,医药行业的估值也要围绕未来的赚钱能力去评判,不能单纯的看PE是多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某个年度多收了三五斗和少收了三五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未来预期的、可持续的赚钱能力;
2、恒瑞医药投资的核心逻辑所在是创新药。目前上市11款创新药、NDA共9款(已上市新药适应症3款+在研创新药6款,均含适应症)、三期临床66款(已上市新药适应症或联合用药29款+在研创新药30款+海外三期7款,均含适应症),这些才是恒瑞医药的底气所在。至于仿制药,是支撑恒瑞没有二次融资走到现在的“功臣”,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是时候功成身退了(会保留首仿),所以没必要揪住仿制药不放,还在念念不忘的无异于夏虫;
3、关于集采政策和医保谈判的看法。政策的出发点和初衷都是好的,但在执行过程中的度却很难把控,至于能否维系国内医药行业创新的土壤,只能留待后人评判。企业作为市场的微观个体,政策面如何变动无从把控,但企业可以选择如何应对政策。从集采执行到现在来看,医药企业开始出现分化,要么决心转型创新、要么仿制药上激烈厮杀(如齐鲁制药)、要么走中间路线(想转又不敢孤注一掷)。此时才能看出恒瑞战略的前瞻,当下的政策又促使恒瑞在完全创新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快;
4、医药行业的需求是刚性的、长期的,是一个增量市场(短期政策扰动终将过去),在行业萎靡、估值不断下行的过程中坚定持仓或者敢于加仓需要对行业有信心。
5、财报呈现的数据都是过往经营的成果,是静态的,切忌按照当前财报数据就武断的认为企业高估或者低估(见第1/2条,管线才是关键),哪怕需要用财务数据进行动态估值,也要用未来合理预测的数据进行估值和评判。财报虽然是静态的,但却可以让我们抓住企业发展的一些脉络,这也是我一直孜孜不倦的进行财报分析的原因。
以上是在财报分析之前啰嗦的一点逻辑,把控了大逻辑才能更好的理解财务指标的一些指引。回到恒瑞财报,整体而言二季度财报是不理想的,但这也是预期之中的。对财报的一些关键看法分析如下,一起探讨:
1、恒瑞医药最大的危机是创新药放量不及预期。
从财报披露来看,从2022 年 1 月 1 日起,阿帕替尼、吡咯替尼、硫培非格司亭、瑞马唑仑、氟唑帕利、海曲泊帕等多款创新药执行新的医保谈判价格,医保销售价格平均下降 33%,加之疫情反复、产品准入难等因素,创新药收入增长较慢,甚至个别创新药由于价格降幅较大,上半年销售金额环比有所下降(同比大概率是上升的,后续分析)。
比较担心的是吡咯替尼(2021年19亿销售额)、阿帕替尼(2021年20亿销售额)、卡瑞利珠单抗(41亿销售额)这三款新药的销售情况,一旦维持不住原有销售额,将会对创新药营收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另外在11款创新药当中有四款是2021年及之后批准上市的,预计会持续爬坡,但愿可以弥补医药销售降价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恒瑞未披露创新药营收和利润情况是财报分析之痛。
2、利润拆解,恒瑞医药丢失的营收几近于全部毛利。
恒瑞医药二季度营收47亿,同比-25.3%,环比-13.3%,扣非8.29亿,同比-29.5%,环比-29.7%,经营结果指标同比、环比均出现下滑。考虑到新药医保谈判价格调整是1月1号,仿制药集采一季度同样受影响,但二季度较一季度出现不利变化,因此一季度收入确认上或许有些许调整(这也是去年四季度惨不忍睹的原因之一吧)
拆解二季度利润结构来看,同去年二季度相比,营收减少16亿、营业成本几近持平,分别按照毛利率82.5%(今年二季度)、86.7%(去年二季度)测算,总体毛利减少约为15.9亿(是不是感到特别吃惊?前期对集采下毛利变化有过阐释,需要从量、价并结合成本变动等各方面入手分析,此处不再赘述),销售费用节约8亿、管理费用节约1亿、研发费用节约0.9亿、财务费用贡献1.2亿、所得税费用节约0.6亿,综合后导致扣非净利减少3.8亿左右(同财报披露数据基本相符)。因此二季度16亿的营收下滑相当于丢掉了16亿的毛利,进而影响扣非利润。
3、营收拆解,非集采部分同比略有增幅。
二季度营收同比减少16亿,公司在财报中对营收减少也做了说明,其中第五批集采同比减少17.6亿(全部22个中标产品减少将会更多,未披露,暂按17.6亿统计),疫情影响导致上海、郑州营收减少约2亿(全国范围及出口制剂受影响更大,暂按2亿统计)。按照公司披露影响金额约为20亿,但实际营收减少16亿,也就是约有4亿为非集采部分弥补的差额(实际影响的金额会更大,对应非集采部分的增额也会更大)。针对这部分增量,我更愿意一厢情愿的认为是新药。因此,在财报中仅注明新药营收环比有所下降。
另外,从二季度单季营收影响金额20亿来看,同年报分析时测算的全年营收影响80亿基本相符,这也是集采、医保谈判降价带来的最大降幅。简单测算2022年将有210亿左右的营收,对应销售净利率20.5%,则全年净利润43亿-45亿。
4、区间费用成为了公司盈利的遮羞布。
分析财报可以看出,二季度区间费用整体下行,有力地支撑了二季度的盈利水平(否则会非常难看)。其中销售费用单季度15亿,同比下行35.4%,较营收跌幅更快收缩,2021年营销条线收缩的成效初现。管理费用4.18亿,同比下行21.9%,同营收同步收缩。研发费用11.77亿,同比-7%,在费用化之外尚有7.2亿的资本化研发支出,公司上半年研发整体支出29亿,占营收比重28%,持续高强度投入。
由于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相对平稳,就其中的销售费用重点剖析。拆解销售费用来看,学术推广等市场费用节约5.33亿,差旅办公、会议费用节约2.79亿,两方面结合来看,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营销活动受疫情影响较大,节约的这8亿费用如果全部用于销售,会产生多少营收呢?职工薪酬福利节约4.3亿、股权激励费用少支出1.56亿,这部分是2021年公司战略调整和今年持续优化2300名销售后的成果。在三季度疫情防控向好的情况下,预计销售活动将会重新增加,销售费用将会持续回升,但愿可以带来营收同比降幅的收缩。
5、其他关键指标说明。
由于营收、利润下滑,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净利率等各项结果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销售毛利率为82.5%(去年同期86.7%)、销售净利率为17.5%(去年同期为18.5%),各项指标虽有下滑,但尚能接受,在营收抬升或者营业成本下降后会持续改善。
6、关于恒瑞医药业绩预测及估值锚定。
首先声明此处的内容主观性较强,或者说会带有我自己很大的主观偏见,各位看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哪怕主观性强,我依然在此明确写出来,主要是给我自己一个价值锚定点(跟踪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自己追踪的票都有业绩、估值锚定点位)。
业绩全年预计营收200-210亿,预计利润43-45亿(扣非会略低),按照管线去估值2162亿(对应股价33元)。因此目前持仓将继续呆坐,一股都不会卖。
最后,说下股价,在我看来股价都是博弈后的结果,因此不可测。既然不可测,也就不再费神去每天盯着不放。在看似利空的财报之下,宽幅震荡是避免不了的,甚至不排除二次探底的可能。但不论股价如何波动,我都躺倒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