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如果老伴儿不在了,拒绝做这3件事,你就赢了

发布啦 0 0
人老了,如果老伴儿不在了,拒绝做这3件事,你就赢了

人这一生,会遇到的坎坷大小无数;

每当我们遭逢挫折和打击时,如果亲近的爱人能给予我们陪伴和守护,那将是莫大的安慰。

人生的前半段,我们和父母一起度过,后半段,多数人会和伴侣携手此生,即便是我们的子女,也会在长大成家后离开我们,拥有自己的小家庭。

可以说,枕边人,是我们极为亲密的伙伴,因为相爱而结合,因为包容而相守,因为理解而相知;

罗兰·米勒在《亲密关系》中说:

老年人在丧偶的最初几个月内与婚姻持续的老年人相比更可能死亡。

生命的逝去,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每个人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当身边那个和自己有争吵,有陪伴,有呵护的人离去时,就像身体的某个部分被掏空,让人一时恍惚,痛不欲生。

可生活还在继续,日子也总要往前看,当人老了,老伴又离开自己后,拒绝做这3件事,你就赢了。

人老了,如果老伴儿不在了,拒绝做这3件事,你就赢了

拒绝深陷伴侣离世的悲伤,生活还有其他色彩

人在遭遇痛苦的时候,都需要一段时间去消化这种情绪;

曾经和自己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人,就这么离开了,房间里从此变得空荡荡的,看见墙上或抽屉里,两个人的合影也会潸然泪下;

走在路上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甚至吵嘴的时候,都发现自己身边,没有可以与之互动的那个人,内心感到失落又迷茫,很多时候无心做任何事,像行尸走肉一般被推着向前走。

莎士比亚曾说:

适当的悲哀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却可以证明智慧的欠缺。

即便是思念和流眼泪,也不能重复曾经的温暖和亲情,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对健在的至亲和死去的伴侣,最好的回应。

所以说,悲伤沉闷的日子过久了,也是时候抱着平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生活了;

人老了,如果老伴儿不在了,拒绝做这3件事,你就赢了

拒绝为任何人委屈自己,生活是自己的

作家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说:

“人追求的当然不是财富,但必要有足以维持尊严的生活,使自己能够不受阻挠地工作,能够慷慨,能够爽朗,能够独立。”

我的一位朋友对婚姻的认知是,老公的生活是他自己的,而她自己的生活是为了父母和子女。

应该说,她对婚姻的观念,是现实中大部分人的写照;

那就是,年轻时为父母和兄弟姐妹活着,老了为了伴侣和孩子活着,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个人存在的价值,寄托在他人身上,而对于自己,却从未做过打算。

有人会觉得,这正是一个人重情义,爱家人的表现;

其实,适当的帮扶就够了,过多地投入真的不必,你帮助至亲,而丧失了自己的人格,放弃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实在是得不偿失。

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要自己帮自己建立尊严和价值感;

记住,你不是兄弟姐妹的“情绪垃圾桶”,不需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也不要 “完全”替父母或子女兜底,而是尊重他们是成熟的个体。

保证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主动权,获得平等的地位,不委曲求全,这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尊重自己的表现。

人老了,如果老伴儿不在了,拒绝做这3件事,你就赢了

拒绝凑合过日子,人生还有梦想

如果老伴儿不在了,人生的很多时间将是一个人孤独地度过;

没有人陪伴,没人聊天,时间怎样打发都成了愁人的事。

其实,人生的悲哀和遗憾在于,始终没有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大部分时间就是得过且过,浑浑噩噩地活着;

而老伴儿的离世,恰是给了自己一个更好的借口,让自己凑合着过日子,吃喝用度一律从简,然后畏惧未来,觉得人生就是如此,只等着离去的那一天。

可是,人生是说不定的江湖,抱有这份心态,只会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灰暗。

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摩西奶奶,她80岁以前,只是美国一个普通的乡下农妇,但80岁之后,她的画作在纽约引起轰动,年迈的她,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逆袭之旅。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人,都被现实的残酷,磨平了菱角,失去了强韧的心性,于是自暴自弃,干脆把儿时的梦想尘封心底;

可生活并不会因为你的敷衍和马虎,而对你少一点打击和折磨;

人老了,如果老伴儿不在了,拒绝做这3件事,你就赢了

与其沉湎于悲伤,每天应付了事,还不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追求梦想,从中获得快乐,不枉来人世一遭。

人生不少痛苦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只有我们内心足够丰盈,才能对抗人生的无常;

当人老了,伴侣离去后,让自己清醒地成长和生活,才是最值得的。

END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46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