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报告我的工作,请大会审议,并请CPPCC成员提出他们的意见。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和2020年主要工作
回顾过去的五年,吉林的振兴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过程。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以习近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指导,按照省委部署,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深入实施“三个五”战略,扎实推进中西部“三大板块”建设, 加快“一主六对”产业空间布局建设,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五年来,我们顶住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年均经济增长4.3%; 我们继续推进转型升级,新动能越来越大。红旗牌汽车、复兴高铁、“吉林一号”卫星等标志性成果涌现,冰雪旅游、生物医药发展势头强劲;我们奋力脱贫,累计减贫70多万人。15个贫困县全部解封,历史上消灭了绝对贫困;我们努力巩固农业基础。粮食产量连续八年稳定在700多亿斤,农业现代化第一方阵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我们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经营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我们大力保护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和7.2%,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如期实现,我们初步走上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率更高、结构更好、优势充分释放的新发展道路。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尾年。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特殊困难和挑战。新冠肺炎突发肺炎疫情,历史罕见的三次台风,冰冻雨雪灾害接踵而至。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的巨大鼓舞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抗击疫情、台风、冰雪,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主要指标在东北地区领先,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前移,顺利实现“两个保障”目标。地区GDP增长2.4%,居全国第20位,为十八大以来最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6.9%,位居全国第二。粮食产量达到1亿斤,居全国第五位,粮食单产居全国第四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位居全国第四。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稳步发展。地方财政收入好于预期,发展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给省里力量抗击新冠肺炎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我省时,对疫情防控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严格落实“三包一统筹”、“六个必须”要求,果断实施全时空全过程闭环管理等措施,迅速发动人民战争、全面战争、制止疫情战争。用了54天实现了年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三个零”
第二,千方百计稳定经济运行。我们全力应对疫情冲击,发挥稳增长的“34”、“60”和第一时间复工复产等政策的“组合拳”,大力开展“五个攻坚”,推进“十个凝聚”、“双创新”、“双引进”等措施,立足“六个稳定”,以“六个保障”为重点,促进经济复苏和增长。该省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但第二季度由负转正,第三季度加快复苏,第四季度继续增长。突出和强化产业支撑作用,部署实施保护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大举措,全力支持一汽改革创新,加快“六个回归”。一汽在吉尔吉斯斯坦生产1万辆,其中一汽-大众年产销量超过200万辆,红旗品牌年产销量超过20万辆,为红旗品牌的复兴和崛起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生动地实践了习近平总书记称赞的“这里的独特风景”。突出扩大有效投资,实施“三早”行动,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230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49个。一汽红旗新能源汽车厂、玲珑1420万轮胎、嘉吉200万吨玉米深加工及扩能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新基础设施“761”工程扎实推进,长春轨道交通三期工程全面启动,新增5G基站8042个,加快白盾铁路和申白高铁建设,松原至通榆、双辽至洮南五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赣安、通榆、和龙三县(市)结束了高速公路无法通行的历史。新增高速公路里程718公里,全国排名第五。突出保险市场主体,开展“服务企业周”、“万人帮万家企业”等活动,帮助各类企业脱困发展。制定50项措施,支持实体经济降低成本和负担800多亿元。全省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节约融资成本10亿元。突出服务业发展,出台“30”扶持服务业、“14”促进消费等政策,使新消费强劲增长。网上零售额增长19.2%,全国排名第六。开启旅游体育消费年。接待国内游客1.53亿人次,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1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第11位。
第三,全力打好三场硬仗。全面启动扶贫攻坚,围绕“三个一万人”、“两个保障”的精准政策,启动工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民生扶贫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如期完成新时期扶贫目标任务。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13万对帮扶干部、驻地干部和数十万基层干部奋战在第一线,忘本工作,表现出了永远不能取得全胜、永远不能收兵的责任
担当,弘扬了百折不回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10名干部以身殉职,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初心和使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扎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8%,“吉林蓝”成为生活常态。国家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3.3%,同比上升14.5个百分点,劣V类水体和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全面完成114个重点镇和重点流域常住人口1万人以上建制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辽河流域周边41个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率先建成投运。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有效处置金融领域、地方政府债务等突出问题,保持风险总体可控。四是狠抓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全面实施“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区域结构调整等取得重要进展。公主岭划归长春代管,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初见雏形。长吉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快推进。前郭、珲春、公主岭、梅河口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小镇80个。高铁变轨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时速400公里跨国联运高速列车正式下线。“吉林一号”一箭九星海上成功发射,在轨卫星达到25颗。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85户、科技“小巨人”企业302户,分别增长46.9%、40.4%。“数字吉林”加快建设,线上教育、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五是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纵深推进,23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100项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完成“吉林祥云”二期工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通过验收。森工、吉粮等企业重整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基本完成。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完善扶持政策体系,设立“吉林省企业家日”。新登记市场主体42.2万户,增长12.2%;新登记企业万户,增长21.1%。新增“个转企”4177户。财税金融改革扎实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取得重要成果,企业上市过会数量和募集资金额度均创近20年最佳,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增长169吉林一号最新动态%。省外净流入资金增长24.4%。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等获批。中欧班列货运量增长43.4%。通化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吉浙对口合作成果丰硕,到位资金超过170亿元。招商引资逆势上扬,到位资金增长25.1%。
六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852万亩,规模全国最大,“梨树模式”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新建高标准农田300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农业防灾减灾成效显著。提前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任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发展到14.6万户、8.4万户。生猪产能加快恢复,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秸秆变肉”工程顺利实施,牛、羊、禽、蛋、奶稳产保供取得可喜成果。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美丽乡村137个,完成改厕28.6万户,“四好农村路”建设高质量推进,建成农村公路4472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
七是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全面完成36项民生实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4%和7.6%。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完成年计划%。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31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550元。对城乡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上大学专科以上所有考生给予慈善救助。在全国率先推出“文养结合”幸福养老新模式。为14.5万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开工改造城市棚户区1.8万余套、老旧小区1945个。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完成率达到100%。保持市场价格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3%。新增放心消费示范单位2536家。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奋力夺取防台防汛防雨雪冰冻灾害重大胜利。连续4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扫黑除恶、信访维稳、平安吉林建设等取得新成果。成功召开全省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双拥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抗美援朝老战士徐振明被评为“时代楷模”。老龄、残疾人、地方志、中医药、红十字、妇女儿童、志愿服务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外事侨务、港澳台、宗教、人防、地震、气象、援疆、援藏等工作务实推进。
八是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省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等各方面意见。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9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28件、政协委员提案456件。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建立府院联动机制。拟定立法项目42件。启动实施《吉林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具体规定,持续整治“四风”,全力为基层松绑减负。推行“总施工图”“五化”和“赛马”、约谈等机制,推动工作高效落实。加强财政管理,切实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各位代表!
回望过去,我们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历史答卷。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解放军驻吉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中直驻吉各单位,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吉林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外部发展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省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增长基础尚不牢固,全面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任务艰巨,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困难不少,服务业和消费潜力亟待充分释放,新动能体量仍然不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民生领域、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方面还有薄弱环节,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全面补齐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对外开放和思想观念“四大短板”仍然任重道远。我们要直面这些问题挑战,起而行之,全力应对,攻坚突破。
二、2021年工作安排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忠实践行“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职责使命,按照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抓住推进东北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三个五”战略,持续推动中东西“三大板块”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打造新发展优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以上,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3%左右,保持粮食稳产高产、正常年景下达到760亿斤以上、努力向800亿斤迈进。在实际工作中力争更好结果。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围绕新发展格局布局谋划工作,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重点抓好“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产业集群,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增强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二是强化系统观念加快改革创新。吉林振兴发展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着力依靠改革开放更大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系统集成推出一批具有牵引性重大改革举措,为推动振兴发展增添新动力。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必须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以百姓心为心,定决策、办事情、干工作都要考虑群众的需求和感受,把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四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持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依靠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努力像打造营商环境一样打造创新环境,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人文科教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落实“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争取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在我省布局。支持长春建设国家区域创新中心,争创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申建长春应用化学国家研究中心。推动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尽快获批。围绕我省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光电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优势领域需求,瞄准补齐结构性短板,实行“军令状”“揭榜挂帅”等制度机制,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为经济腾飞插上科技“翅膀”。实施公共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粮食和能源安全等重大科技专项,让科技造福百姓、惠及民生、改变生活。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建设技术交易网络平台,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加大对省科技创新研究院和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支持力度,完善运行机制,全链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长春新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推动辽源等省级高新区升建国家级高新区。实施重点产业链“搭桥”工程,组织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推动优势技术向多行业应用延伸。筛选推出200项优质科技成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落地转化。推进中国(吉林)和中国(长春)2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新建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一汽、吉化、长客等领军企业开展产业集成创新试点,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化科企融合,支持科技人员持续关注企业发展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科技服务,优化科技成果供给。总结完善重点企业科学家工作室制度。实施科技创新企业研发投入、转化成果、新产品产值“三跃升”和科技企业上市工程,促进科技“小巨人”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