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鬼话

发布啦 0 0

慧珈,我只是自然崇拜者。我生平教育之校择者,都从眷爱自然得来。但看我眼中有夏星与秋月;我感情有山岭之雄厚,仿佛大川之潮澜;我思想似山涧之清,似海之阔,似雷电之迅,似枝头好鸟之妙舌;我肢体似雏鹿,似春草,似春云;我想象似电似金似火,有天堂之瑰丽,有地狱之诡幻,有春日之和,有秋花之艳;我爱情如蜜,如蚕丝之不绝,如瀑,如常青之松析,如石之坚,如月之秘。

慧珈,我只是个自然崇拜者。我以为自然界种种事物,不论其细如涧石,暂如花,黑如炭,明如秋月,皆孕有甚深之意义,皆含有不可理解之神秘,皆为至美之象征。我爱汝,因汝亦美之征,我实隐敬畏汝,因亦具神之秘。

故我崇拜幽秘,崇拜月,崇拜月夜,夜亦自然之尤秘者,我爱夜,我爱星夜,我爱无星之夜,我爱黑暗中之微芒,我爱星芒下之黑夜。幽秘尤为赋与生命之原素。(摘自徐志摩的《鬼话》)

最早是因初中课本上一首《再别康桥》而知晓徐志摩,这么美的诗,百读不厌,经常朗诵,甚是喜欢,老师也简单地讲述了关于徐志摩的一些风流韵事,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也因其英年早逝而倍感惋惜。高中语文课本上又出现了《再别康桥》,老师只浅浅地介绍一下作者并让我们合诵一遍就过去了,但我们课间还是会讨论自己阅读的感受,还会互相深情地朗诵。可以说,这首诗很受我们少年们的喜爱。

五六年后,也就是去年我的大学四年级上学期时,我读了一本曼殊斐儿的短篇小说集《幸福》,在里面竟然见到了徐志摩的名字,这便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他描述曼殊斐儿,“她像夏夜榆林中的鹊鸟,呕出缕缕的心血来制成无双的情曲”,“我看了曼殊斐儿像印度最纯澈的碧玉似的容貌,受着她充满了灵魂的电流的凝视,感着她最和软的春风似的神态,所得的重量我只能称之为一整个的美感”。

徐志摩真的很有才华,这是永远不可及的高度,他的昙花一现,闪耀着我们的双眼。

徐志摩的鬼话

《人间四月天》

迫切地想要了解徐志摩,无意间发现20年前《人间四月天》这部剧,里面有我最喜欢的演员,便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观看。也许里面讲的并不是真实的人物,但也与真实有些相近了。

剧中黄磊扮演的徐志摩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帅气,有志气,考上北大后,与其父母坐在饭桌上高谈阔论,说想要成为经济学家等,像极了我们年少时与父母谈及自己的理想是清华北大。可他的父母为了让他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为其安排了婚事,徐志摩答应与张幼仪结为夫妻而换取继续读书的权利。

没有爱情的婚姻对于徐志摩来说是折磨,但同样也在折磨深受传统婚姻观念影响的张幼仪。张幼仪生下长子后不久,徐志摩便出国留学,在国外他遇到了情定康桥却爱而不得的民国才女林徽因。前来英国陪读的张幼仪怀孕,林徽因在得知徐志摩早已有家室的情况下选择全身而退,而徐志摩竟不顾危险要求张幼仪去堕胎,并冷漠地说道“还有人因为火车肇事死掉,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这真的是一个毫无责任感的人,不爱,为何还要让幼仪再次怀孕。徐志摩并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要做“中国新式离婚的第一人”,当张幼仪产下第二个孩子后,他拿着离婚协议书跑到医院让她签字,说,要快,不然徽因就要回国了。徐志摩如同失去理智的疯子,他的行为令人倍感绝望,此后,张幼仪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被西式离婚的女子,在那个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的年代,她要面临的舆论和压力可想而知,可徐志摩却从不在乎。

被心爱女神林徽因拒绝的徐志摩却在归国后爱上了好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雪花的快乐》、《翡冷翠的一夜》、《春的投生》等都是他为陆小曼所做的诗歌,他们之间有着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愿天空不生云,我望得见天,天上那颗不变的大星,那是你,但愿你为我多放光明,隔着夜,隔着天,通着恋爱的灵犀一点……”。可“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惊讶,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再坚贞的爱情也抵不过柴米油盐的摧残,花钱一向挥霍无度的陆小曼使徐志摩压力倍增,而陆小曼又染上了鸦片,令本来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徐志摩为了养活陆小曼曾同时做过七份工作,有时也要依靠前妻张幼仪的接济,经济拮据的徐志摩为了去看林徽因的演讲,只能托关系坐免费的邮政机,最终踏上了死亡之路。

徐志摩的鬼话

《人间四月天》


徐志摩的鬼话

《人间四月天》


徐志摩的鬼话

《人间四月天》

都说徐志摩“渣”,起初我也是有这样的感觉,可在那个中国社会正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现代思想的时代,他挣脱封建思想的桎梏,追求自由,追求爱,追求美,可以说他的精神是十足可贵的。书中叹道“他的诗歌如幽谷里的一流清溪,他的散文如黎明时的一朵云彩,他的小说如陈年的琼酿。风卷云舒八十几载,在我们再次感受徐志摩的才气横溢时,或许我们可以试着走进他矛盾复杂的奇特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那在理想与现实、飞扬与堕落中云游的灵魂”。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47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