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抱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所有的抱怨,都显得幼稚,没有看清人际关系的本质、真相。尤其是退休的官员,一说起人走茶凉的过程,往往一副恨得牙痒痒的模样。典型的自寻烦恼、自找麻烦。在位时,多数人看中的是位置上权力的红利,坐在位置上,权力归你使用,窥视权力者围着嗡嗡转,再正常不过的场景。退休了,你离开位置了,位置上有别人了,嗡嗡转的人当然得围着那个位置和位置上的别人转了。围着转的人也很辛苦,也累,也烦,但那是为了工作、生活、利益,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为了需求。各种各样不同的需求。
2
想要让那些嗡嗡转的人,继续围着一个退休老人转,怎么可能呢?连子女老伴都懒得围着你转。活了大半辈子了,这么点基本常识都弄不明白,不知是喝了什么迷魂汤。还一天到晚埋怨这个忘恩,抱怨那个负义,一天到晚叨叨帮过谁、提拔过谁、是谁的恩人,活成了一副为老不尊的酸楚模样。所有人,需求才是真正、客观、实在的存在,为了满足或达成自己(也可以是单位、亲戚、朋友)的需求,人才会千方百计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让人际关系成为滋养自己的资源网络,不论什么需求,都能在网络里找到应对解决办法。从这个角度看,资源和人,还真有点像水和鱼,鱼儿离不开水。水可以没有鱼,没有鱼也会有乌龟王八蛋。
3
人们觉得不习惯或难以适应的状况,通常是自己曾经在某个时候、场合、年龄或条件下,被足够多的人需求。被需求的过程十分美妙。然后,有朝一日,这种需求没有了,消失了,贬值了,由此,带来极度的不适应。当官退休是如此,由富变穷也一样,女人年老色衰原理也相同……诸如此类均可以此类推。有些情况会特别一点,你或许帮助过许多人,在对方某个时间节点需要你帮助时,他的言行举止和嘴脸可以想象。你帮了,他受了,也谢了。然后,渐渐随着他的进步或成长,也可能是转向和扭曲,他不再需要你了,或者,你已经帮不上忙了。于是,他对你敬而远之礼貌的微笑,会刺痛你脆弱的小心脏。你会有种被人用过,然后又被遗弃的失落感。
4
怎么说呢?有,也正常。但是,对方的言行举止其实也还在正常范围。因为,他对你已经没有需求了,尽管曾经有过。人,都不想也不会活在曾经里,眼睛一睁,总有新的东西想要获得满足。于是,就会产生新的需求,就得去为新的需求或卑躬屈膝,或讨好献媚,或执着追求。作为曾经的你,需要理性对待别人和自己。别人,你左右不了,埋怨也无济于事。倒是自己,需要释怀面对。如果要较真,就想想为什么自己能给別人的需求会消失,会贬值,有没有什么办法改变,让自己更有竞争力,成为更多人的需要、需求。然后,不断吸取教训,在未来对待別人的需求时,淡定地甄别选择志趣相投、频道一致、携手共进者。
5
需求论,相对人们热衷于讨论的爱情、友谊、兄弟、恩人贵人,的确有点儿登不上大雅之堂。但是,需求论实在、真实、客观、冷峻。需求论,才能洞穿纷繁复杂恩怨情仇里的是是非非。需求像一种坚韧的无形纽带,嵌入了我们所有的人际关系,而且,不声不响左右着这些关系的演变。只是,很多人还不明白而已。一个人把需求的逻辑弄明白了,又能坦然接受,并且顺其自然,这个人一定能活得通透。活得通透的人,才可能超越凡尘俗世的烦恼,成为现实生活中的赢家。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