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还是感觉好累。事情没发生,已经在心里演算很多遍最坏的结果。别人的一个眼神,你会心里想着很多个意思。
别人的一句话,会让你彻夜难眠,总想着自己是不是哪里做不好了。
好多时候,还没开始行动,却总想着我不行的,我好差。心里想的总是比做得多。
不断否定、怀疑自己,事情还没开始,就给自己下了定论,心理学中的“内耗效应”就是描述这种状态。
内耗自测,如果有三个要注意了
- 否定自己
不断否定自己,总认为自己很差。看不见自己的优点,也常常会自责。
2.过于敏感,想太多
反复纠结,害怕自己出错,不敢尝试行动前总会有许多顾虑。
3.追求完美
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就会不满意,看似自我反省,实际是消耗自己。
4.习惯性比较
刚开始是羡慕别人,然后比较着变得焦虑,总盯着他人的好,忽视自己的优点。
5.不断后悔
总是想着,如果我那样做,就好了的想法,不断缅怀过去。
6.总是拖延
总是想着再等等,原来的计划不断打乱,然后在无聊中消磨时间,养成了习惯性拖延。
7.睡眠质量差
一到半夜就想刷手机,翻来覆去思想许多事,导致皮肤状态差,睡觉也容易惊醒。
8.不自信
深受他人的反应影响,害怕自己说错话,也害怕自己做错事,处于不自信的状态。
9.对未来迷茫
没有确切的方向和目标,即使暂时找到了目标,也会因为思虑过重,只是三分热度。
10、对现状不满
不满意当下的学习工作状态,让自己的精气神受损。
11.容易讨好别人
想得到别人认可,会不自觉讨好别人。有时不赞同别人的观点,却总是妥协自己。
12.不断抱怨
遇到事情不会想到好的方面,总是抱怨各种人和事,在抱怨中让自己变得怨气,无法与自己和他人和解。
改变内耗状态,变得积极乐观
作家松浦弥太郎说:
“那些经常困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往往有想太多的坏毛病。”
这几年我一直让自己告别内耗的状态,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努力行动,让我越来越有反内耗体质。整个人的状态变得积极乐观!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10个实操有效的方法,让我们拒绝内耗,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找到方法让自己获得能量。
1、找到兴趣所在
什么事情让你越做越开心,就去尝试。有的时候不要太急功近利,在热爱的事上坚持做,做出自己的特色。
2、坚持读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会开拓我们的视野,也会增长我们的见识。读书时看看作者们如何解决问题,也找到自己的认同之处,在书中与优秀的人对话成长。
3、别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作家余华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他人的看法。”
杨绛在《一百岁感言》中曾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不要为着他人而活,要为自己好好生活。
4、想做的事超过三次,行动吧
很多人很想做一些事,想了又想却总迈不开步伐,总是想到各样的问题迟迟不敢行动。其实很多时候你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做了才知道行不行,大胆尝试,想做就让自己坚持21天看看结果。
5、接纳自己,放大优势
你就是你,不必羡慕他人,你也有很多优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可这不代表你不好,你也有很多优点,学会放大自己的优势,让整个人自信起来。
6、定下目标,有计划生活
没有计划的一天,你会发现时间过得很快,却什么也没做。你可以偶尔给自己放放假,但是不要让自己一直处在迷茫的负能量中。
想想近期的自己有什么目标呢?好好计划一下,将目标可视化,看到自己成长。行动起来,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不再一样。
7、锻炼身体,好好灵修
有时候让自己像陀螺一样一直忙碌,停下来还是会感到空虚。我们需要锻炼身体,去爬山、去流汗去运动。除了身体需要休息,我们的精神也需要放松下来,听听轻缓的音乐,静默思想,感受自己的情绪,安慰它,鼓励自己。
8、先完成后完美
作家脱不花曾说:
“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
总是想一开始做就做到最好,但其实任何事都会有波动的,人不会一直在高峰,生活也总是起起伏伏。不要对自己太严格苛刻了,先完成后完美。
9、少后悔,多感恩
活在后悔中就容易活在抱怨中,而抱怨多了,整个人也是负能量满满。多多感恩,擅于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你会开心很多。
“每日三件好事”,写下三件可能会发生的积极结果。
回想一下你所经历的让你开心、兴奋、感动的瞬间,把它们视觉化。你会重新感受到当时好的感觉,这会让我们更有力量。
10、没发生的事情不要瞎想
每次心中开始预想后果的时候,转移注意力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要知道事情也许没有你想象的糟糕,即使发生了,也会有解决办法,稳住情绪,让理智大过坏情绪。
保持内心平静,寻求解决方法
心理学家海灵格说
:“在每一个当下时刻,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全然地允许,全然地经历,全然地享受。”
我们不要总是遗憾过去,当下也有最好的方式改变。
《我们内心的冲突》中有句话说:
“没有人能够一直保持内心的平静。我们越是正视自己的冲突,寻求解决的方法,就越能获得内心的自由。”
愿我们都有反内耗的人生,从内耗中积极脱离,成为更好的自己。
欢迎关注,与你一起成长!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