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你是否向内生长,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发布啦 0 0
稻盛和夫:你是否向内生长,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真正优秀的人,都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天结束以后,回顾这一天,进行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今天有没有让人感到不愉快?待人是否亲切?是否傲慢?有没有卑怯的举止?有没有自私的言行?


回顾自己的一天,对照做人的准则,确认言行是否正确,完成这样的功课十分必要。


自己的言行中,如果有值得反省之处,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要改正。和第一项一样,天天反省也能磨炼灵魂、提升人格。


为了 . 获得美好的人生,通过每天的反省,磨炼自己的灵魂和心志是非常重要的。


“竭尽全力、拼命工作”,再加上“天天反省”,我们的灵魂就会被净化,就会变得更美丽,更高尚。


我年轻的时候,有时也会态度傲慢。


因此,作为每天的必修课,我都要进行自我反省。很惭愧,我还做不到每天都反省,但一旦意识到,就马上反省。


上了年纪后,我读了詹姆斯·埃伦(James Allen)的《原因与结果法则》一书,不禁拍案叫绝,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反省就是耕耘并整理自己的精神家园。


这句话出自这位20世纪初期的英国哲学家之口,他并不出名。我曾多次向大家介绍,今天,在这里我再介绍一下。



稻盛和夫:你是否向内生长,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人的心灵像庭院。

既可理智地耕耘,

也可放任它荒芜,

无论是耕耘还是荒芜,

庭院不会空白。

如果自己的庭院里没有播种美丽的花草,

那么无数杂草的种子必将飞落,

茂盛的杂草将占满你的庭院。

稻盛和夫:你是否向内生长,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如果你不在自己心灵的庭院里播种美丽的花草,那里就将杂草丛生。就是说,如果你不会反省,你的内心将长满杂草。


詹姆斯·埃伦就是这样说的。接下来,他又写道:



稻盛和夫:你是否向内生长,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出色的园艺师会翻耕庭院,除去杂草,

播种美丽的花草,不断培育。

同样,如果我们想要一个美好的人生,

我们就要翻耕自己心灵的庭院,

将不纯的思想一扫而光,

然后栽上清澈的、正确的思想,

并将它们培育下去。

稻盛和夫:你是否向内生长,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出色的园艺师翻耕庭院,除去杂草。同样,我们要翻耕自己心灵的庭院,就是通过天天反省,扫除心中的邪念。


然后播种美丽的花草,这就是让清新、高尚的思想占领心灵的庭院。反省自己的邪恶之心,培育自己的善良之心。


詹姆斯·埃伦就是这样表达的,他表达得非常确切。接着,詹姆斯·埃伦又说道:



稻盛和夫:你是否向内生长,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我们选择正确的思想,并让它在头脑里扎根,

我们就能升华为高尚的人。

我们选择错误的思想,并让它在头脑里扎根,

我们就会堕落为禽兽。

播种在心灵中的一切思想的种子,

只会生长出同类的东西,

或迟或早,它们必将开出行为之花,

结出环境之果。

好思想结善果,坏思想结恶果。

稻盛和夫:你是否向内生长,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心怀善意就会结出善果,心怀恶意就会结出恶果,他就是这样表述的。


因此,请拔除自己心灵的杂草,播种自己希望的、美丽的花草,精心地浇灌,施肥,管理。


詹姆斯·埃伦如是说。这里比喻的就是自我反省。通过反省,我们可以磨炼自己的心志,从而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幸福。


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让良心占领思想阵地,这个作业过程就是“反省”。


所谓良心指的是“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怜爱他人,同情他人,愿他人过得好。与此相反的是“自我”,指的是利己心,只要自己好,不管别人。无耻的贪婪之心就属于“自我”。


回顾今天一天,想想冒出了多少“自我”,抑制这种“自我”,让“真我”,也就是利他心活跃,这样的作业就是“反省”。


我喜爱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我已经向大家介绍过多次,在此,请允许我再读一遍。


在人的心里,“自我”与“真我”同在,“自我”是邪恶、贪欲、利己。而高尚的利他心、美丽的慈悲心、温柔的同情心,就是“真我”。


泰戈尔用精彩的诗句表达了这个观点。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卑怯的自我和高尚的真我同居。


泰戈尔写道:



稻盛和夫:你是否向内生长,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我只身来到神的面前。

可是,

那里已经站着另一个我。

那个暗黑中的我,

究竟是谁呢?

为了避开他,

我躲进岔道,

但是,

我无法摆脱他。

他公然在大道上迈步,

卷起地面的沙尘,

我谦恭地私语,

他高声地复述。

他是我身上的卑微的小我,

就是自我。

主啊,他不知耻辱。

我却深感羞愧。

伴随这卑贱的小我,

我来到您的门前。

稻盛和夫:你是否向内生长,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我拥有一颗善良、高尚、美丽的心灵,拥有真我、利他心。但是,在真我的旁边,与我形影不离的是卑贱、贪欲、利己的自我,他不知羞耻。


本来,我想谦恭、低调地生活,可他却大声喧哗。我轻声地自言自语:“那东西我想稍微要一点。”


而他却高声吼叫:“我就要得到它,快把它给我!”不知羞耻、贪欲贪婪、利己的自我一刻不停地纠缠我,我想逃脱他,他却揪住我不放。


事情就是这样,这不足为奇,因为在我的心里,同居着这样一个卑贱的自我。


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有必要天天反省,对着邪恶、贪婪、卑贱的自我说:“请稍微安静一些吧!”“你也该知足了。”


这样抑制自我,通过这样的反省,我们可以磨炼自己的灵魂,磨炼自己的心志。


我常说,提高心性就能拓展经营。


想搞好经营,经营者必须提高自己的心性,也就是说,不磨炼自己的灵魂,就无法搞好经营。


我经常和大家谈到这一点,我想和大家一起遵循这个原则。




人这一生,不是向外诉求,而是向内生长




我经常向大家强调:“一个人的哲学、思想、心念、理念、信念和人格,是决定其人生的关键因素。”


另一方面,我们是血肉之躯,必须维持自己的肉体。如果每天不吃饭、喝水和睡觉,便无法存活。因此,人类生来就具有保护自我、充满私欲的利己之心。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说法寡廉鲜耻,但这的确是上天赋予人类的本能,目的是维持肉身。


但如果不加干涉,任由利己之心滋长,人就会利欲熏心、贪得无厌。因此,“反省”作为本条目的中心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不通过时常反省来保持心灵的纯粹,就无法保持优秀的思维方式和人格品质,更不用说提升人格了。若想让自己一心向善,反省则不可或缺。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大言不惭。我确实还远未达到上述境界。作为一个凡人,我有时也会有投机取巧或满足私欲的想法,自然也会犯错。


有人认为:“世俗的稻盛和夫更有人味儿。”但在我看来,错误就是错误,缺点就是缺点,所以我一直在坚持反省,努力改进。


能够坚持每日反省的人,势必具备谦虚的美德。我经常引用中国的一句古话“唯谦受福”。意思是“只有谦虚的人,才能获得幸福”。


反之,如果不谦虚,便无法获得幸运之神的眷顾。


因此,不管成就了多么大的事业,也决不可傲慢自大。从这个意义层面上,也能体现”人生须时时反省”的必要性。







为了净化另一个卑微的自己




我每天早上在洗脸的时候,有时会从心底涌起强烈的反省之念。


最近以来,更是在宴席结束回到家或者酒店准备就寝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对不起,希望上天能够原谅我”这样的“反省”之词。


对于这个习惯,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时我自己的“良心”在呵斥内心中的那个利己的自我,并有利于我进行自诫。


我们每个人如果都能够基于理性,从利他角度作出判断的话,那么就自然会永远确保采取正确的行动。


只是实际中这一点却又万难办到,事实上我们更多的是根据与生俱来的,以先天赋予的利己心来进行本能的判断,并做出行动。


然而,如果我们因此就任由利己心滋生蔓延,那么不管是自己的人生,还是事业,都会为了满足欲望,而为非作歹。


“反省”就是为了试图净化我们充盈着利己之念的心。


我认为,如果能够通过不断“反省”来警戒自身,尽可能地压制住利己念头,那么我们心中原本潜藏着的美好的“利他”之心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正如佛教所说的“众生皆佛”一样,人的本性充满了“爱、真诚、和谐”,是正如“真、善、美”以及“良心”等辞藻所表现的崇高之物。


通过“反省”,我们一定能够让我们心中原本美丽的心性得到绽放和升华。






以信念,向内生长




重要的是接下来的步骤。应该如何拔除杂草、使美丽的花草开放?


至今为止,我没有给大家解答照料心灵庭园的具体方法。


抽象地说,“如果想照料心之庭园,拔除杂草、种下美丽的花草,让利他之花开放,就必须懂得知足。同时用知性抑制利己。”


可是,人却很难做到,这是人性使然。仔细思想,似乎我们人类所拥有的知性,实际并没有悉心照顾心灵庭园的力量。


知性不过是被告知需要照料心灵的庭园,但并没有将其付诸实施的力量。


知性虽然被知会“不要让利己之心四处蔓延”,但却并不拥有抑制利己、显露利他之心的执行力。知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善恶。


因此,它虽然能让我们明白叫嚣着“我呀我呀”、强调自己的欲望,会给人生带来毁灭,但却无法抑制欲望。


此时所需要的,是我常引用的、安冈正笃先生所说的“胆识”。


我们以知性进行各种学习,学会林林总总的知识。可是,懂得再多的知识,也无法使用。


安冈正笃先生说道,只有把知识提升到“见识”,再把“见识”提升到“胆识”,才能真正地付诸实行。


“什么是正确的”,我们不应只将它当做知识吸收,而应该将知识提升到“必须这样做”,也就是见识的程度。这需要信念。


知识只有与信念相伴,才能变为见识。然后必须将见识变为具备执行力的胆识,付诸实践。


为此,我们需要强有力的意志和“胆力”。


在我们的心中,有着善和恶,要想稍微抑制恶,使善占据更大比例,就要知足,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适可而止。”


在这个基础上,人要想在行为上真正地做到抑制恶,需要具备信念和意志的力量。


许多高人修行瑜伽,尝遍辛酸,锤炼自我,从而得以靠近宇宙真理,他们也有相同的说法。


信念、意志能由真我发现并显露。如果不运用来自真我的信念和意志,我们就无法抑制恶。


一直以来,我对大家常抽象地谈到“照料心灵的庭园”、“抑制恶念”、“要知足”。


要抑制邪恶之心,具体说来,就必须“厌恶那个追求欲望的、肮脏的自己,让邪恶的我走开”,凭着信念和意志力行动。


我察觉,除了运用来自真我的信念和意志力抑制自我以外,再没有别的办法照料心灵庭园。


大多数有名的优秀企业,因经营者的怠慢、傲慢、堕落,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这是经营者的内心中所住的邪恶之我蔓延的后果。


然而,经营者自身却没有认识到,虽然自己心中善恶同在,却让邪恶之我扣下了死亡的扳机。


请好好地、仔细地审视自己的心灵。


正因为邪恶之我不断膨胀,举止傲慢、言行令人无法忍受,被员工排挤却更加虚张声势。


因为“爷爷创建的这个公司是我的。”这种利己之心不断膨胀,变得傲慢不逊,导致出现这样的结果。


当我们要求大企业的经营者要有知足之心,要用知足心抑制傲慢的邪恶之我,我们会经常听到这种回答“我知道了”。


可那不过是知性对“必须抑制邪恶之我”的了解,却没有任何实行的能力。


因此,现在必须鼓起勇气,把知足、抑制傲慢、抑制利己,尽可能发现美好的自己,提升为自己的信念。


“无论如何要让我的公司出色成长,无论如何要守护它”,只有这样才能以强有力的意志力抑制邪恶的自我。


否则,绝对无法照料好心灵的庭园。





你是否向内生长,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我们经营者进行判断时,也往往以利己心为判断标准。几乎所有情况下,都以得失、面子及名誉等为标准做出判断。


完全以美丽的利他心进行判断是很难做到的,即便著名学者或洞察世事的哲学家也一样。


若非圣人君子,是不可能时刻以利他心来判断事物的。


如果放任不管的话,一般来讲,我们内心的利己心会占据百分之八十、甚或百分之九十的比例。


真我,即利他心、亲切的关怀之心却被撵到了小小的角落里。


除非经过日复一日的刻苦修行抑制利己心,利他心已占据百分之八十或百分之九十的圣人,或许可以做到耶稣所说的“右脸挨打后再送上左脸”,冷不丁脑袋挨了揍,还能以笑脸相迎吧。


然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通过刻苦修行,让美丽温柔的利他心覆盖大部分心灵的人。


即使这样的人,为了生存下去,本能也是必需的,因此内心也会保留着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的利己心,只是他们把利己心抑制在这个范围之内,所以能够做出利他性的行为或判断。


如上所述,如果我们认识到人的内心同时存在着利他和利己,两者相互争斗,就会懂得,虽然人与人之间会有能力方面的差别,例如有些人聪明机智,擅长研究,工作出色,但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只有根据其内心利他和利己的比率大小,才能够确定这个人的人格水平。


我认为根据利他和利己的比率,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是否具有高尚的人格。


我们无论是作为经营者指挥众多部下进行工作时,或仅仅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应该努力增强构成心灵核心的真我即利他心,减少自我即利己心。


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成为受人赞誉的优秀的人、高尚的人,同时引领经营及人生走向成功。


关注格命草,一起读经典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48635.html

上一篇醒来就是重生

下一篇人生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