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做一件事,为何有人获福报,有人得恶果?

发布啦 0 0

同样做一件事,为何有人获福报,有人得恶果?


何为善?何为恶?

我们认为的善,在别人眼中可能是恶

我们认为的恶,在别人眼中可能是善


是非黑白善恶模糊的今天

我们该如何去判断善与恶?


同样做一件事,为何有人获福报,有人得恶果?


· 要从心而论


善恶皆起于一念,而这一念心动机的差别决定着业的本质是善、是恶、是无记(非善非恶)。


判断一件事情是不是善,不能一概而论,而要从心之一念而论。


同样做一件事,为何有人获福报,有人得恶果?


举一个例子,如有三人都去绕塔,一位是为了忆念佛的功德,另一位是想趁机窃取塔中的宝物,第三位是盲目地随着人群转绕。


他们三位都作了绕塔的身业,而这身业本来是中性的,没有善恶的自性,它之所以成为善、恶、好、坏,全是人心使然。上面三人因为行为的动机有贤善、恶劣、无记三种,所以他们所造的业就成为善业、恶业、无记业


同样做一件事,为何有人获福报,有人得恶果?


又如,为了教育孩子,纠正其缺点,父母会严厉地呵斥孩子,但这是发自内心的慈悲,希望他好,所以是善业;相反有人为了谋求自己的私利,以恭敬的言行讨好上司,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是自私的动机,所以这些行为反而是恶业


既然一切安乐与痛苦,都由善恶业所感召,而善恶业又是当下一念心的发动。所以祸福的根源就在于当下一念。《太上感应篇》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六祖大师说:“一切祸福,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人在一念未生之时,就象湛然的虚空一般,善恶还没有形成。只由一念的发动,趋向于好事即是善,趋向于坏事即是恶。开始不过起一念、行一事,但日积月累,串习一久,就有了善人、恶人的区分。所以得祸得福,全都取决于最初的一念


行善心 · 得善果


如果我们能够时刻把持自心,不令非法的邪念产生,若恶心生起,及时将其消灭,转成善心,这样行持久而久之,善恶自己作得了主,未来的命运便把握在自己当下“”的手中


同样做一件事,为何有人获福报,有人得恶果?


宋代赵康靖公,为了净化自己的心念,日常放置瓶、豆二物,默察内心,如果起一善念,就投一白豆,起一恶念,就投一黑豆。


起初黑豆很多,逐渐地善心串习力增强,恶心自然减少,最后善恶二念都忘,瓶豆也弃而不用。他的内心也因此磨砺得清净莹澈了。


明朝杨翥,官拜尚书,一天梦游园林之中,吃了两个李子,醒来之后自责道:“是我平日义利不明,才会梦中做此!”为此,他断食数日以自警省。


昔有一八岁沙弥妙颜,已得罗汉神通,一日飞入王宫,王后想要抱他。妙颜阻止说:“不应靠近沙门。”王后说:“你年幼如我儿一般,虽然以身抱你,又有何不可?”妙颜答道:“你所说的,虽符人之常情,但情从微起,犹如星星之火,能焚万里之野。又如涓涓之水,能穿泰山之石。事事都由细微之处渐渐发展而来,以少致多,以小成大。所以智者均远嫌避疑、防微杜渐。”


同样做一件事,为何有人获福报,有人得恶果?


人若能在此一念之微上省察

励力将此心源打扫得清净光明

虽处暗室之中

也无愧于天地鬼神


如是积功累德

孳孳为善

自然所向都是光明之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49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