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是中医
风 寒 暑 湿 燥 火
六种外感病邪中的一种
且湿气总是与别的病邪
一起“作案”
所以湿气入侵人体
可谓是“内外”夹击
那么
通过哪些表现可以判断
自己体内是否湿气重?
哪些生活习惯
容易导致湿邪入侵?
祛除湿气
又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呢?
本期专家
王 刚
湿邪会导致哪些疾病?
湿邪作为六淫之一,致病非常广泛,湿邪与风为伍成风湿,与寒邪则成寒湿,与暑邪、热邪、火邪为伴则成暑湿、湿热。
湿邪致病,常见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中,比方说咳嗽咳痰、胸腔积液、腹泻、水肿等。
湿邪致病多缠绵难愈,这与湿邪性质有关,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易阻滞气机、易侵犯阴位,导致病程缠绵。
哪些习惯容易造成
湿邪侵犯人体?
₪ 贪凉饮冷
₪ 肥甘油腻
₪ 嗜好烟酒
₪ 喜静恶动
【湿邪侵袭身体的表现】
头油脱发、面部油腻痤疮、耳闭流水、体胖畏热多汗、胸闷脘痞、大便溏泄粘滞、小便清长不固或频数黄短、带下黄白臭痒、舌苔厚腻。
中医如何除湿气?
湿气的排出主要通过汗、尿液、大便。
中医除湿手段方法丰富,主要有口服中药、食疗、针刺、艾灸、火罐、运动。
「针对寒湿者」:温阳散寒除湿中药、艾灸、火罐、运动适合;
「针对湿热者」:清热利湿中药、针刺则更适合。
火罐通过人为在局部皮肤组织产生负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排除体内湿邪,一般建议寒湿或湿盛热不重者适宜。
如何判断排湿效果?
₪ 头油减少、面部干洁
₪ 听力提高
₪ 体瘦腹围减少
₪ 呼吸顺畅
₪ 进食增加
₪ 大便黄软、小便利
₪ 带下正常
₪ 舌苔薄白
湿气重对肾的影响
肾主水,水液的代谢主要靠肾来调节,通过肾的气化功能,来主持津液的代谢,所以水液的代谢出现问题,和肾虚密切相关。
湿为阴邪,伤人脾阳,久损肾阳,阳气虚损下陷,水湿更盛,进一步加重肾虚。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