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谈明史

发布啦 0 0

亦谈明史

明朝276年共十六位皇帝,除了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朱元璋、朱棣这两位之外,粉墨登场的皇帝还有:不上朝喜欢做木匠的、恋母情节的、御驾亲征瓦剌被俘的… …,各式各样,不仅碌碌无为,甚至都是 . 奇葩乱折腾的主,最后到了错杀袁崇焕自毁长城的崇祯,甩锅一句“诸臣误我”结束了大明王朝。

很多人喜欢明史,因为明朝的历史可以影射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总说历史不断重演,原因是人性没变。作为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1368年立国,距今不是很久远,史料比较丰富,明史研究起来难度系数不高,所以研究明史的人很多,还可以zhuangbility,还记得前几年一部反腐热剧《人民的正义》里的省委副书记高育良喜欢明史,被大美丽拿了本黄仁宇写的《万历十五年》抓住了弱点。

纵观数千载,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基本上都是从中原北方统一南方的,而平民出身的朱元璋是唯一一个从南方统一北方的帝王,另外南北朝时期的刘裕差点也成功了。

朱棣从侄儿建文手上抢来皇位,五十岁还能御驾亲征,一直打到贝加尔湖,几乎把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后裔灭绝了,可能因为是篡位的缘故,所以朱棣被历史低估,朱棣和李世民一样抢了皇位,可能内心都有一种负罪感,所以奋发图强,终成一代英主。

朱元璋、朱棣之外,看看大明王朝这些千奇百怪的皇帝,就知道遇到shaque皇帝是大概率事件,这是封建王朝的宿命,“人治”是靠不住的,泱泱大国的命运不能寄托于shaque,shaque会在大历史进程中灰飞烟灭,只会留下了木匠、恋母、自缢“老歪脖子树“等这些“可辨识度”的记忆标签,甚至连名字都懒得记,跟IP一样。

大明朝亡于党争,影视剧津津乐道魏忠贤、王振宦官专权,其实明代还有很多浓墨重彩的人:郑和七下西洋、“阳明心学“圣人王阳明、于谦北京保卫战力挽狂澜、万历首辅张居正、戚继光抗倭… …

亦谈明史

王阳明像(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大明朝能出王阳明这样一位圣人,实属不易,创立阳明心学,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脉络从先秦百家争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东汉佛教西来、魏晋玄学、唐代援儒入佛,继而以儒学为根本,儒道佛三家合流形成宋明新儒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阳明心学可谓中国哲学的最高成就,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安顿好我们无限的心。

国家需要敞开大门,不能闭关锁国,要吸收优秀的元素。文化亦是如此,文化需要“百家争鸣”多元而包容,汉武帝独尊儒家之后,中国文化就开始衰落,汉晋佛教入华,犹如一剂壮阳药,立时给中国文化增长了元气,到了唐代佛教大盛,援儒入佛,佛经开始真正说汉语,因此才造就了“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所以可以看到苏轼的通透豁达在李白身上找不到,因为这是时代在两位“仙才”身上的烙印,所以没有禅宗就没有心学。

聊完王侯将相,来点风花雪月的,治学严谨的史学大家陈寅恪封笔之作居然是《柳如是别传》,为明末清初的江南名妓柳如是立传,柳如是出身青楼,乃秦淮八艳之首,才貌无双,明朝亡国时,柳才女欲投水殉国,不当亡国奴,堪称“巾帼不让须眉”。

亦谈明史

电影《柳如是》剧照

反观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大明朝满朝官员跪地投降,大明王朝为何沉沦如此?历史再追溯至1279年的宋元崖山海战,陆秀夫背着年仅八岁的南宋小皇帝投海,随行十多万军民投海殉难,宁死不降、何其壮哉!

“美人在骨不在皮”,柳如是这位奇女子家国情怀的风骨和气节,胸怀大义,才是陈寅恪为其立传的缘故,看似风花雪月,其实不然,陈寅恪何尝不是与柳如是心灵的“穿越”碰撞。从自沉汨罗江的屈原、《哀江南赋》的庾信、才女柳如是、自沉昆明湖的王国维,乃至陈寅恪祖父陈宝箴和父亲陈三立之死… … 皆是坚守文化道统的殉道者,陈寅恪自当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之使命。

读史明理,以史为鉴,其实,历史之美不在于史料知识的简单堆砌和陈述,而是在于抽丝剥茧提炼出历史的思想和逻辑之美。

作者:老倪,原创文章,转载须注明作者和出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50602.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