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反思孩子的罪行,学校和社会也要反思。是什么因素让青少年在犯罪中误入歧途?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下面Hualv.com的小系列将给你一个少年犯罪的案例来讨论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热点案例
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犯罪是教育无效或失败的直接后果。惩罚从来都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让生活变得光明,让生活的终极可能变得光明。毫无疑问,青少年犯罪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尽管问题是复杂和多方面的。
[案件简介]
一条围巾撕裂了六个家庭。杭州一女高中生,同学的手丢了。杭州萧山区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案件。这一消息随后被警方证实。截至昨天上午,杭州警方抓获了所有五名肇事者。令所有人惊讶的是,他们是死者的同学。
昨日下午,记者了解到此案:受害人阿红,17岁,正在萧山某高中就读。阿红和同学阿杰因为一点小冲突吵了起来。2月17日,怀恨在心的阿杰又聚集了另外四个人,把阿红骗到阿花家,用围巾勒死阿红,支起阿红,然后把阿红的尸体丢到野外。
这起命案不仅毁了六个孩子的未来,还撕碎了六个家庭,再次引起人们对青少年犯罪的关注。
目前,杭州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此案。
听到这个坏消息,父母掩面哭泣
昨天下午,记者了解到,当其中一位家长得知女儿是五名肇事者之一时,她掩面痛哭。像其他四名施暴者的父母一样,面对受害者的家人,他们会痛苦一辈子,遭受说不尽的精神折磨。
事实上,早在半年前,杭州萧山区高二的一名男学生就杀害了一名素未谋面的女学生。当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学生受害时,她刚刚高考完,即将成为一名大学生。
在这两起谋杀案中,死者和行凶者都是花季的少男少女。为什么青少年要用刀杀人,还要杀同学?青少年心中有多少仇恨,以至于一定要把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归结为暴力?
这样的青少年犯罪令人震惊
一位多年办案的高级警官告诉记者,杀人分尸令人震惊,看到少年怕杀一只鸡也是有道理的。警官认为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一直存在的老问题。以前欺负人,偷盗,抢劫,群殴等。很常见。像这种集体杀同学化解的恶性事件,应该是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新问题。
在普通人眼里,女生往往与暴力绝缘。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五名肇事者中,有四名是女孩。警官说:“女生在犯罪中表现出来的暴力程度,一般可以反映出现在一些青少年对暴力的心态。”
当安静柔弱的女生开始用暴力解决问题时,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真的需要重新思考和反思。
父母对教育负有重大责任
在杭州的一个学生家长论坛上,很多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家长纷纷对此发表评论。
袁青说:我认为家庭教育有问题。现在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很喜欢孩子,怕“心上人”在外面“受罪”。于是我教会了孩子一些“不亏”的方法,如何“对质”,如何骂人打人等等。这样教育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好胜心,但最终也有可能把孩子培养成暴徒或杀手。
木子的母亲说:许多父母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同时,经常忽视与孩子的交流。女儿青春期后,情绪忽高忽低。我和她爸爸更担心。有孩子在外地读书的家长,如果没有手机,宿舍没有电话,建议赶紧买。要求他们快速安装。如果有一天他们听不到孩子的声音,他们会担心的。
琪琪的爸爸说: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没法比。社会不是前者,压力和前者不一样。孩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一些这个年龄不应该掌握的知识,但是应该掌握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往往是自己畸形造成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心态会自闭;在家里,父母很少真的每天听孩子的想法。在学校,老师只关注自己的学习和成绩。十几岁的孩子看似风华正茂,却不知道心里沉淀了多少黑暗。
缺乏对生命教育的尊重
昨晚,记者采访了杭州青年热线的心理咨询师杨迪。当她听说另一名学生被谋杀时,她感到非常难过。“这起谋杀案再次反映了我们孩子教育中的一个长期缺陷。——‘缺乏尊重生命的教育’。”
“这导致我们的青少年对他人的生活和自己的生活漠不关心。除了伤人杀人,还包括自杀。“她说,正是因为学校和家庭情感教育的苍白,更坚强、更聪明的一代青少年失去了善良和同情。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还是社会,更关注的是孩子或学生如何竞争,如何去爱,去同情,去帮助别人,这些都淡出了。”这种MoMo最可怕。"
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犯罪是教育无效或失败的直接后果。惩罚从来都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让生活变得光明,让生活的终极可能变得光明。毫无疑问,青少年犯罪是社会环境的产物。问题虽然复杂多面,但有必要问这样的问题:青少年犯罪和道德救赎的可能性在哪里?有可能吗?怎么可能?
[律师评论]
首先,追溯青少年犯罪的根源
欲望的囚犯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再分配,不同收入群体的分化加剧。对贫穷的恐惧成了大众的社会心病,人成了欲望的囚徒。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的潜在欲望获得了“合法化”的地位,疾病可能在于肯定
体欲望的自由权利的同时,个体欲望的自由被同时夸大了。于是社会结构和心理的失衡便成为犯罪的诱因。(二)终极关怀的缺失
主流意识形态的解冻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吸纳,带来了价值判断的多元与生活方式的个性化,终极关怀不得不让位于"及时行乐"的唱词。各种价值观并存所造成的混乱,让正处于人生的弱脆期和敏感期的青少年无所适从。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建立和健全,可以减少由社会分配不公造成的矛盾激化的犯罪行为,由于社会保障是作为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的一种保障,至少能够消除和减少那些为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发生的犯罪行为。"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论是否适用于社会进化?我们如何保护弱势群体?这些问题都亟待探讨、回答。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可乘之机
随着人口流动和信息流量的增多,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同时,也为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因而有人把犯罪现象视作"现代化的副产品"。"有钱就有一切"成为行动纲领,什么都不信什么都敢做,以致陷入了急功近利、不择手段、道德沦丧、理智毁灭的境地。
(五)同辈交往中的负面影响
同辈交往原指在年龄相同或相近的群体中发生的人际交往,由于社会对青少年群体的独特关注,现通常专指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的交往。同辈交往是青少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动态上表现为信息沟通、物质交换;在静态上反映为人际关系,即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感联系。由于青少年的敏锐与个性的不成熟,往往情绪强烈,易走极端,致使部分人为获得"自尊"而攀比,为"行侠"而入魔,为"仗义"而铤而走险。
二、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我国青少年的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并且有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趋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现实中需要全社会共筑社会防线,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近期热门犯罪事件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发挥综治办、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针对现在青少年喜欢卡通、动漫的特点,将法制宣传知识融于这些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节目中,寓教于乐。
2、构筑学校防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注重教书的同时更注重育人,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教育和关心。让青少年学生除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接受系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
3、构筑家庭防线。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一个楷模,在尽到抚养教育子女义务的同时,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4、构筑法制防线。对已经走上了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应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通过法制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提高法律意识,避免以后重蹈覆辙,实施“浪子回头金不换”工程,这相对于单纯的惩罚而言更有意义。
中国十大刑事案件盘点 一件件触目惊心
中国十大刑事案件一直是国人心中的阴影。中国十大刑事案件,无论是杀人放火、抢劫强奸、贪污受贿。有的人高处坠落,财富成为海市蜃楼,骨肉分离,家庭破裂。这些事情给人们和他们的家庭留下了令人沮丧的“脚注”。我们来回顾一下当年震惊世界的中国十大刑事案件。
中国十大刑事案件
比如本案主犯白宝山,白宝山,用“56”半自动步枪、“81”自动步枪、“54”手枪,击毙15名军人、警察和无辜群众,打伤15人,在狱中击毙2人。他犯罪手段的残忍令人发指。雷国民,安徽桐城人,1992年至2001年上半年逃往广东、云南、福建、江西、吉林、安徽、江苏等省。他以暴力、胁迫手段实施抢劫15起,杀人20人,重伤4人,轻伤2人,抢劫黄金首饰9件,摩托车2辆,涉案金额10万港币,1万人民币。
他在江西瑞昌犯罪时还强奸了一名年轻女孩。魏振海杀人犯魏振海成功越狱,震惊了整个古城。5.张军在几个省呆了八年,犯罪十余起,死伤近五十人。6.谢先荣全力以赴,不断发动群众抓捕凶悍倔强的谢先荣,带枪出逃,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列举中国十大刑事案件令人震惊。这些罪犯用非法和残酷的手段谋杀了人们的生命。损害国家资产。可以说天理不容。触目惊心的背后,需要反思法律漏洞和道德沦丧。在法制社会里,每个人的花费都是一样的。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近期热门犯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