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连续减持比亚迪赛力斯和哪吒崛起折射未来行业面临洗牌

发布一下 0 0

巴菲特连续减持比亚迪背后,笔者认为与未来新能源汽车竞争激烈和乘联会表示征税不无关系。

自从巴菲特在8月24日减持比亚迪以来,巴菲特是动作不断,可以说是密集减持,兑现的欲望较为强烈,巴菲特已累计减持1786万股,若以两次披露减持价格的平均值270港元/股粗略估算,巴菲特此轮减持已累计套现46.79亿港元。

对于巴菲特减持比亚迪,诸多财经论者从比亚迪估值出发进行分析,个人认为这是不够的,在于需要把比亚迪放在整个电动汽车行业来进行分析,单纯从比亚迪自身出发,尽管估值不再便宜,但比亚迪产销量超越了特斯拉成为电动汽车之王,增速是很快的。比亚迪上半年销量达64.6万辆,同比增长159%,其中纯电乘用车销量为32.4万辆,同比增长 249%,插混乘用车销量为31.5万辆,同比增长456%。

据乘联会估计,8月份新能源零售销量预计 52.0 万辆,同比增长 108.3%,环比增长 7.0%,渗透率 27.7%,随着渗透率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会缓慢下滑,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厂家众多,但是普遍而言,小而散的格局并没有改变,各家厂家缺少像特斯拉一样的地位,也就是护城河相对薄弱,新能源汽车销量波动会逐渐增加。

新能源汽车传统一线新势力,是蔚来、理想和小鹏,最早突破万辆大关,较长时间增速和产销量也是较为靠前, 但8月份新车销售出现了一些很微妙的变化,9月1日,造车新势力主流品牌都公布了自己的交付量,新势力二线品牌哪吒汽车凭借1.6万辆交付量再次成为月度销量冠军,零跑汽车以1.2万辆位居第二,蔚来超越小鹏和理想汽车则拿下第三名。哪吒7月份交付量已经超越蔚小理达到14037辆。哪吒可能是第一家造车新势力中月度突破1.5万辆的造车企业。值得关注的是理想和小鹏8月份交付量相比于7月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小鹏从11524下滑到9578辆,理想从10422辆下滑到4571辆,比起今年巅峰时期单月超1.3万台的交付量,则直接跌下去约三分之二,即使与去年8月份的7433辆相变,跌幅也是较大的,均跌破了万辆大关。

理想汽车销量断崖式下滑原因何在?媒体报道是“因为理想L8马上上市,导致了一部分潜在客户暂时观望。”这个原因是不是客观,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消费者选择了观望,说明电动汽车可选择余地增加,竞争日趋激烈。

电动汽车不仅仅是新势力的天下,传统燃油车转型实力也是不可低估的,赛力斯(原小康股份)和华为合作打造的问界M5销量首度破万,8月交付量达到1万辆,同比增幅达12倍,环比增29%。赛里斯异军突起,笔者认为与华为的号召力不无关系,华为在国民心目中有民族自豪感和技术霸主的地位,有了华为在赛里斯中智能驾驶作为背书,自身就带有光环。极氪汽车虽然没有突破万辆大关,只有7166辆,但是增速并不是很低,从7月份的5022辆增加到7166辆,增速在40%左右。要比造车新势力的蔚来理想小鹏都要高。

各家整车厂新车交付量 的剧烈变动,虽然有供应链管理因素,但也说明整个市场竞争已经逐渐白热化,各种各样的新车型不断问世,缺车不会总是常态,消费者可选择余地增加,整车厂面临消费者逐渐挑剔的选择,销售压力逐渐增加,广告等销售费用可能会大幅增长,同时需要面对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包括原材料上涨、电费上涨、人工成本上涨。企业经营压力增加,盈利增长很难。

尽管新能源汽车交付量处于上升通道,增速也较为可观,但是一个市场短期内增量是有一个天花板存在的,尤其是部分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少用户体验感并不是特别的好,各种负面新闻不断,对于燃油车市场份额争夺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和牌照限制取胜,燃油车转型品牌逐渐崛起和二线甚至三线新势力造车的异军突起,竞争将逐渐白热化,不管是传统燃油车转型还是新势力电动汽车,没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和足够吸引力的新车型问世,都可能意味着被消费者抛弃,选择更有性价比和新科技的新车型,造成交付量出现异常的波动。

电动汽车逃不开的是一个价格问题,现在二三四线城市尤其是农村,对于车价还是很敏感的,买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一种代步,较为看好10-20万之间,超过20万大家就需要考虑了,尤其是十万左右的车相对中意,五菱新能源汽车一度成为销量之王,与价格低廉有着巨大关系,目前国内增速较好的哪吒和零跑汽车,都属于中低价车型,哪吒很多车型价格在8万左右,对于消费者有着较大的吸引力,比亚迪汽车销量暴涨一度超越特斯拉,也与比亚迪定位于10-20万主流车型有关,中低价车尽管市场容量大,但是对应的是毛利率也就不高,盈利能力也就不会太好。

电动汽车交付量快速暴增,背后是政策推动,比如购置税免除,城市燃油车车牌限制等,一旦购置税等优惠政策取消电动汽车在价格竞争力上是远不及燃油车的,未来电动汽税收,乘联会是吹了风的。乘联会表示,未来燃油车保有量剧烈萎缩后,国家税收的缺口仍将需要电动车税收体系的支撑,电动车的购买和使用阶段,乃至报废环节的征税是必然趋势。

放在整个电动汽车发展大背景下考察巴菲特减持比亚迪股份,个人认为是一种必然,中国不可能容得下如此之多的新能源汽车厂家存在,未来电动汽车行业将会出现激烈的洗牌,这个过程会非常的残酷,究竟谁被淘汰,谁能幸存留下,很难预测,在于资金密集行业,投入巨大,一个失败的车型就可能改写一家公司的命运,但是即使能够留下了,部分公司可能也是满身伤痕。

面对热火朝天的新能源汽车,资本别太得意,未来电动汽车会是部分资本的埋葬场。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5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