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幼子陈小鲁:娶粟裕之女为妻,入伍2年花16元,46岁弃政从商

发布啦 0 0

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是多年亲密无间的 . 战友,亲如兄弟。他们二人都在江西参加过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中央反围剿等战斗,结下深厚情谊。红军北上抗日后,两人开始分开,陈毅在赣粤边,粟裕则在浙南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两位好友相聚在抗日劲旅新四军,与日军殊死一战。解放战争时期,总指挥毛泽东取二人之所长,将两人组合在一起,组成陈粟大军,驰骋华东战场,取得孟良崮(gù)战役、莱芜战役、豫东战役等战役的胜利,打出陈粟大军的威名。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的去世,让陈小鲁悲伤不已。在家长的有意撮合下,陈小鲁娶了粟裕的女儿为妻,让两家的关系又更进一步。46岁时,陈小鲁不顾他人的劝说,毅然弃政从商。在陈小鲁的身上,有着一番不羁的人生经历。

陈小鲁是陈毅和张茜生下的第三个孩子。在此之前,夫妻二人早已生下两个儿子,本想着这第三胎该是个女儿。可没成想,第三胎还是个大胖小子,张茜不免有些失望。

她一气之下,将年幼的陈小鲁放在门口。当时同在军部负责家属工作的周夫人正好得知张茜生产,便急忙赶来探望。结果周夫人刚来到门口就看到一个孩子,不禁好奇地询问:“这孩子怎么了?怎么将他放在门口啊?”

陈毅幼子陈小鲁:娶粟裕之女为妻,入伍2年花16元,46岁弃政从商

图|张茜和陈毅

图|张茜和陈毅

张茜赌气地说:“这孩子谁要谁就抱走去,我不要了。”周夫人十分惊奇,忙问张茜这是怎么回事,她得知前因后果后,啼笑皆非地批评张茜一番,赶紧将陈小鲁抱回屋里。虽然张茜想生女孩,但是既然陈小鲁出生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孩子,看着孩子可爱的脸庞,心中还是不由地欢喜起来。

那时正逢解放战争刚刚爆发不久,陈毅身为山东野战军司令员,期盼战事能够顺利,加上他想到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鲁”,便给孩子取名陈小鲁。自此,陈小鲁跟着父母四处征战,吃尽苦头。

由于张茜的奶水不足,陈小鲁是喝着羊奶长大的。正因为如此,他从小就有小羊的乳名。1949年,陈毅成为上海市长,陈小鲁也满三岁了。随着新中国成立,国家事务繁忙,陈毅夫妇忙碌工作,很少照顾陈小鲁。

因此那段时间陈小鲁养成了懒散的习惯,每天赖在床上不肯起来。一天下午,陈毅突然回家,看见陈小鲁还在床上呼呼大睡。陈毅对待儿子一向要求严格,一看到陈小鲁懒散的样子,大为发火,向陈小鲁大声囔囔。

陈小鲁作为陈毅最小的孩子,自小便备受父母宠爱。这是他第一次看见陈毅如此发火,不由被震惊了,从此他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陈小鲁8岁那年,跟着父亲陈毅迁到北京中南海居住。

陈毅幼子陈小鲁:娶粟裕之女为妻,入伍2年花16元,46岁弃政从商

图|张茜和陈毅

图|张茜和陈毅

众所周知,艰苦朴素是中国革命先辈们共同拥有的优良传统之一,他们不遗余力地将这项传统发挥到极致。那时国家正处于发展建设时期,物资紧缺。虽然陈毅已是开国元勋,但是他一向主张节俭,因此陈小鲁几乎都没有新衣服穿,从小穿着两个哥哥小时候穿过的旧衣服。长大后,陈小鲁上学了,每天自己坐着公共汽车上学,一点都看不出来他是陈毅的儿子。

其他同学们还在互相攀比身上的衣服,手表时,陈小鲁每天只能穿着旧衣服上下学,拥有手表更是不可能了。此时的陈小鲁,一心一意按照父亲的期望完成自己的学业。

即使随着时间过去,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正在逐步上升,陈小鲁却依旧穿着一身圆领针织汗衫,从来没有变过。在同学们的记忆里,他每天穿着一双鞋底和鞋面磨得开口的鞋子,鞋子穿烂了,就用细铁丝把鞋缝在一起,继续穿。

由此可见,陈小鲁一直坚持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而这个品质,不仅贯彻他整个学生时代,也贯彻他整个人生。

陈毅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有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更有高尚的精神诉求与信仰。陈小鲁十岁那年,陈毅让他读一读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雪》,借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名句,告诉陈小鲁,人民就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每个时代的人民都是真正的风流人物。无论你们其中任何一个人,长大后都要为人民服务。

不仅如此,陈毅还不留余力地教导陈小鲁,要尊重所有的工作人员,尊重学校的老师同学,尊重一切劳动者,生活中不能以干部子女自居。陈小鲁深受陈毅的教导,养成谦逊,向上的模样。

陈毅幼子陈小鲁:娶粟裕之女为妻,入伍2年花16元,46岁弃政从商

图|陈毅一家

图|陈毅一家

1963年,繁忙的陈毅终于有了四天的假期,可以好好陪伴家人。他带着陈小鲁兄妹来到北戴河参观,讲述自己曾经的革命经历。陈毅带着孩子们,边参观边教导人生道理,教导他们要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生活中,陈毅只要一有时间就会与陈小鲁下棋。两人不分年龄,互相杀得难舍难分。憨厚的陈小鲁难得在此方面颇有天分,经常赢多输少。陈毅感慨:“自己老了老了,下不过儿子了。”坐在一旁的亲人听后露出笑脸,一家人其乐融融。

1965年,陈小鲁在学校举行的围棋比赛中,取得第六名的名次,和学校颁发的奖状。陈毅看着儿子的奖状,不由得露出笑容,骄傲地夸赞儿子,不错不错。

1968年,陈小鲁在周总理的建议下,来到沈阳军区的农场劳动。对于陈小鲁来说,离开北京,离开家人,无疑是艰难的选择,但也没有办法。对于前方未知的艰难,陈小鲁心里十分明白,只有秉持父亲陈毅教授的艰苦朴素,才能走下去,登高望远。

陈小鲁临走前,周总理特意叮嘱:“干得好,你就可以入伍了。”可刚来到农场劳动的陈小鲁却十分不习惯。这里的条件非常差,吃个炒鸡蛋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日常饮用的水源,也是又苦又涩。

陈毅幼子陈小鲁:娶粟裕之女为妻,入伍2年花16元,46岁弃政从商

陈小鲁刚刚参加劳动,全身酸疼,晚上翻身都困难

陈小鲁刚刚参加劳动,全身酸疼,晚上翻身都困难。此时他不由得想起父母的教导,努力咬牙坚持。于是即使每天累得全身酸疼,他依旧比老战士还要努力,和所有战友一起吃饭,睡觉,下地干活。

如此坚持,久而久之,他也获得战友的认同,适应了部队的生活。

来到部队两年,他每年都获得五好战士的荣誉称号,但他依旧不在部队编制体制内,这就意味着他无法获得津贴和口粮。与家人离别时,家人给他100元。因为陈小鲁没有收入,又十分节俭,2年来他只花去16元,还剩下84元,加上身上穿的一套军装,就是他全部的财产。

后来,部队知道他的情况,给他申请补助,生活才慢慢好点。军队的领导也看到陈小鲁的优秀表现,想让陈小鲁正式入伍。但此时陈小鲁不算是军人,只能算是周总理特意安排的随军人员。于是领导向周总理提出申请,询问是否可以让陈小鲁正式入伍。

针对申请,周总理回复,公事公办,无论任何人,只要他达到部队的标准,你们就按照部队军规办事就好,不用向任何人请示。不久,陈小鲁正式入伍,成为一名军人。随后他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员。

陈小鲁能够成为一名军人,不是依靠干部关系,也不是依靠父亲的权力,而是依靠自身实打实的努力。作为一名军人,他无疑是合格的。这座农场也让陈小鲁成功脱胎换骨。

然而正当陈小鲁迅速成长时,他的父母也在渐渐变老。因为现实的原因,陈小鲁也无能为力,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他只能在军营里,默默寄托自己的哀思,期盼父母身体健康。

陈毅幼子陈小鲁:娶粟裕之女为妻,入伍2年花16元,46岁弃政从商

陈毅

图|陈毅

陈毅听说儿子陈小鲁已入伍,入党,非常高兴。此时陈毅元帅已年事已高,想看看儿子。正好1971年5月1日,陈毅在北京天安门城楼见到陈小鲁部队的领导陈锡联。趁此机会,他提出想见见陈小鲁。

面对陈毅元帅的请求,陈锡联也明白陈毅想念儿子了,承诺会尽快安排他回家探望。一个月后,陈小鲁回到中南海,看望家人。此时距离陈小鲁离家,已经过去三年。

当陈小鲁走进家门,只见母亲搀扶着父亲正想出门迎接。陈小鲁看见这一幕,急忙上前搀扶着父亲。询问过后,他才知道,原来父亲刚做完手术,身体虚弱。看着父亲虚弱的身体,母亲年老的身躯,陈小鲁不禁红了眼眶。可转头他又强行换上一副笑脸,不想让父母为自己担心。

三年听起来不是很漫长,可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漫长。这三年期间,发生太多太多的事情,一家人也分离各地,无法经常团聚。想起这些年的时光,尽管张茜非常忍耐,但在看见儿子的那一刻,也不禁放声大哭。虚弱的陈毅站在一旁,也不禁红了眼眶,悄悄擦了擦眼睛。

听说陈小鲁归来,周总理和邓颖超专门将他请去,关心他的状况。周总理得知他的状况后,赞扬陈小鲁讲信用,守纪律。听到周总理的赞扬,陈小鲁再次红了眼眶。几天后,陈小鲁赶回部队。当他再次与家人相见,却是陈毅最后的时光了。

1972年,陈毅患上直肠癌。消息传来,陈小鲁不禁悲痛欲绝。在他的印象里,父亲陈毅就像是一座大山,永远屹立在心中,没想到现实来得如此残酷。

陈毅幼子陈小鲁:娶粟裕之女为妻,入伍2年花16元,46岁弃政从商

陈小鲁得知消息后,立即向部队领导请假,急忙赶到父亲的身边

陈小鲁得知消息后,立即向部队领导请假,急忙赶到父亲的身边,陪伴父亲最后的时光。党中央对于陈毅的病情,也十分重视,要求医生尽力维持陈毅的生命。在陈毅病情晚期,日常的生活自理都只能依靠医疗器械维持。

陈小鲁看见这一幕幕,心疼不已。1972年1月6日,陈毅终于彻底摆脱病痛的折磨,离开人世。对于陈家,陈毅的去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陈小鲁身为军人,没有太多时间沉浸在悲伤中,只能时刻提醒自己,要按照父亲的嘱咐,坚持在岗位上为人民服务。

粟裕将军得知陈毅去世的消息,也悲痛不已。因为担心陈小鲁的状况,他们经常将陈小鲁请到家里做客。时间久了,他们与陈小鲁的感情渐渐加深,加上陈毅本就是粟裕多年的好友,一度将陈小鲁当成亲生儿子看待。

随着时间过去,陈小鲁也到了该成婚的年龄,正好粟裕的女儿粟惠宁也到了成婚的年纪,于是他们开始有意无意让二人接触。对于陈小鲁,粟惠宁一点都不陌生。小时候,她便经常看见陈小鲁和家里的二哥一起玩耍,聚在一起下棋。每当这时,粟惠宁就在一旁观望。在年少时光,他们还会相约拿着相机一起去天津拍照。

这些记忆,深深印在粟惠宁的心里。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顺理成章地产生感情,走入爱河。1974年,粟裕夫妇来看望病重的张茜,告诉她这个好消息。张茜听闻陈小鲁和粟惠宁在一起,也欣慰地笑了。

陈毅幼子陈小鲁:娶粟裕之女为妻,入伍2年花16元,46岁弃政从商

图|陈小鲁和粟惠宁

图|陈小鲁和粟惠宁

实际上,那时张茜也身患重病,时刻处于病痛的折磨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能够得知小儿子的婚事,她很满意。婚事确定后,粟裕专门将陈小鲁请到家里,庄严告诉他,以后这里也是你的家。

一年后,陈小鲁和粟惠宁正式结为夫妻。婚后,两人相处十分和谐,感情很好。粟裕夫妇对于陈小鲁的事业,颇为支持,鼓励陈小鲁好好工作。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也让陈小鲁充满动力。1976年,他晋升为团政治部主任。

此时他是沈阳军区最年轻的团骨干,前途可谓一片光明。只要他能坚持下去,好好工作,将来肯定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可没想到,陈小鲁却在此时提出调任北京的想法。

原来,自从成婚后,他留在沈阳军区工作,妻子粟惠宁则一直待在北京工作。由于地理位置限制,加上工作繁忙,两人一直聚少离多,相处的日子很短。

经历家人的离世,陈小鲁希望能多陪伴家人,于是给粟裕书写一封信件,表明自己的想法。即使粟裕明白陈小鲁留在沈阳军区,前途更加光明,但还是选择尊重陈小鲁的想法,同意陈他的调任。

不久,陈小鲁回到北京工作。他又回到以前的生活,骑着一辆自行车,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偶尔闲暇时光,他就来到粟裕的家里,与他一起下棋,聊聊家常。尽管此时陈小鲁已经离开军队,但是他依旧保持军队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粟裕将军看见这一幕,连连点头称赞。

陈毅幼子陈小鲁:娶粟裕之女为妻,入伍2年花16元,46岁弃政从商

图|陈小鲁

图|陈小鲁

1981年,陈小鲁被中央安排到英国工作将近5年。1985年,46岁的陈小鲁终于回到中国。中央多次提出给他安排职位,但都被他拒绝。此时正逢改革开放的端口,加上陈小鲁已在政治上工作多年,他萌生想下海经商的想法。

一旦选择离开政治,将意味着从零开始。然而陈小鲁没有一丝犹豫,毅然投身商海,和朋友一起合作开公司经商。很多人说,陈小鲁下海经商赚了很多钱。事实上,他们遭遇很多挫折,商海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但是陈小鲁坚持军人的素养,不抛弃,不放弃,历经多年沉浮,才小有成就。

陈小鲁与粟惠宁刚刚结婚时,他便承诺会带着妻子一起四处云游。然而由于工作的繁忙,两人一直没有机会出去游玩,这次陈小鲁终于能有机会带着妻子四处游玩。他们决定拜访曾经父亲革命出发的地方,进行一次难忘的红色游行。

首先第一站便是江西的南昌起义纪念馆,陈小鲁回忆起陈毅经历南昌起义的具体情况。当时陈毅本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职,根据中央的命令赶往江西南昌,参加南昌起义,但当陈毅到达南昌时,南昌起义已经发生。他沿着革命队伍走过的道路,一路追到抚州才追上起义队伍。

一来到队伍后,周恩来分配陈毅在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担任团政治指导员,周恩来开玩笑地说:“派你担任的职位太小了,你不要嫌弃啊!”陈毅回答:“职位哪有什么小不小的,只要让我拿武器我就会去干。”

陈毅幼子陈小鲁:娶粟裕之女为妻,入伍2年花16元,46岁弃政从商

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馆长对陈小鲁说道:“南昌起义纪念馆的馆名,还是陈毅元帅亲手题写的。”陈小鲁一听,好奇地问:“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馆长介绍,当时是1959年9月5日,陈毅头戴草帽,佩戴眼镜,穿着平底布鞋,走进南昌起义纪念馆。当时纪念馆的同志们,大多出去听报告了,只有两位同志在纪念馆值班。她们并没有认出这位首长就是陈毅,只是按照平时的步骤引导他参观纪念馆。

当陈毅来到二楼参观室,他停在一幅“1937年四位红军女战士”的照片前,感兴趣地凑前仔细端详,用浓重的口音说出四位女战士的名字。接着他叫来解说员,说道:“这张照片不是1937年的,是1936年的。”

此时解说员终于认出陈毅元帅,惊呼您是陈毅元帅吗?陈毅哈哈大笑,回答是的。讲解员埋怨说道:“您来南昌纪念馆参观,怎么也不提前打个招呼?”陈毅回答:“我来这里是来学习的,学习还要打招呼吗?”

听到这话,讲解员只能作罢,继续带着陈毅参观纪念馆。离开陈列室后,讲解员向陈毅提出一个要求,请陈毅书写一块招牌。因为讲解员操着一口南昌方言,陈毅愣是没听懂什么意思。在讲解员的解释下,陈毅才明白,就是请他为纪念馆书写馆名。

不久,陈毅来到休息室,拿起笔在一张大纸上,写下“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几个大字。写完后,陈毅看着自己写的字,谦虚交代,党内的同志们很多书法都写得很好。如果以后有好的,一定把我的换下来。

陈毅幼子陈小鲁:娶粟裕之女为妻,入伍2年花16元,46岁弃政从商

就这样,陈毅书写的馆名一直高挂在纪念馆。陈小鲁听后,不禁感慨自己对父亲了解的还很少。

参观完南昌起义纪念馆后,粟惠宁说道:“我父亲参加革命第一次受伤就是在武平西门外一个山坡上,我希望去那里看一看。”于是他们来到吴平县城外的山坡下参观,陪同的陈主任向他们介绍当时粟裕受伤的经过。

听完介绍,陈小鲁和粟惠宁一人拿起一架照相机,拍下不少照片。为了拍下曾经粟裕倒下的水田,陈小鲁走下杂草丛生的水沟,一脚踩空,不慎将脚扭伤。

他们选择的第二站是井冈山。陈小鲁选择来到井冈山,源于陈毅的一部分骨灰葬在井冈山,打算趁此机会祭拜父亲的英灵。

后来,他们又陆续来到兴国、宁都、瑞金、闽西等地,重新回顾父辈曾经的革命道路,体会革命精神,记录下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自始至终,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身为红色后代的身份,将先辈的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2018年2月28日,由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陈小鲁不幸因病去世。回顾陈小鲁的一生,起起伏伏,经历丰富。但始终不变的是,谨记陈毅元帅的教导,将自己当作一名普通人,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正如他一生的座右铭,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比别人高多少。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51397.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