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治被开膛破肚,宁死不降吴三桂,康熙夸他是忠臣,其实夸错了

发布啦 0 0

朱国治是顺治、康熙年间的大臣,很多人误认为他是明朝皇室的后裔,虽然他姓朱,但是与朱元璋的“朱”可是没有一点关系。朱国治是清朝汉军正黄旗人,顺治四年开始入仕,康熙十二点被吴三桂杀害。

在《康熙微服私访记》和《康熙王朝》中都有刻画朱国治这个人物的形象,却差别很大。

《康熙王朝》里的朱国治乃忠臣的形象,他痛批吴三桂不该起兵造反,被恼怒的吴三桂给杀害,最后还被康熙夸赞;《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朱国治却是一个贪得无厌的贪官形象,祸害百姓,陷害忠良,无恶不作。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朱国治是怎样一个人呢?

朱国治被开膛破肚,宁死不降吴三桂,康熙夸他是忠臣,其实夸错了

《康熙王朝》中的朱国治刻画

话说,康熙正在为裁撤三蕃的事愁苦不已,正巧一个叫朱国治的人给康熙上了一道奏折。这份奏折一瞬间点燃了康熙想要立即撤蕃的激情,撤三藩的剧情拉开了序幕。

但康熙并没有一开始就将这个重担交给朱国治,而是先试探了一下朱国治的忠心。康熙先给朱国治乱扣帽子,接着将他关进了牢里,把他骂得一无是处。朱国治惊慌不已,怕自己一世清明就此毁了。

但他只是一时的惊慌与失望,康熙看着他眼里的坚定和对国家的忠诚,便又换了套说辞,将杀他的理由换成可以为国家换来一两年的和平。朱国治听到此处,表现得大义凛然,能以一个人的性命换得家族荣辱,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朱国治被开膛破肚,宁死不降吴三桂,康熙夸他是忠臣,其实夸错了

经过一系列的悬念之后,朱国治被康熙任命为云南巡抚,意欲以朱国治为突破口,挑起朱国治和吴三桂的矛盾。

终于在康熙十二点十二月,吴三桂起兵叛乱,朱国治到吴三桂的府上,指着他大骂,吴三桂恼羞成怒,将朱国治开膛破肚,以儆效尤。三藩之乱被平定后,康熙称赞朱国治是忠臣,说他“捐躯殉难,深为可悯”,将他追赠为了户部右侍郎。

康熙王朝中的朱国治忧国忧民,一副大义凛然的形象,置身死于度外,成为了忠义的化身,甚至康熙将他称赞为楷模。可历史上的朱国治真的是一个大忠臣吗?

朱国治被开膛破肚,宁死不降吴三桂,康熙夸他是忠臣,其实夸错了

虽然历史上的朱国治确实大骂吴三桂叛乱,被吴三桂处死,但也是一个实打实的奸臣,为什么说他是奸臣?

贪官

朱国治曾经只是一个七品小县官,这个时候的他还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形象,但仅仅十几年他就从正七品升到了正二品。为何朱国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大的晋升已经不可得知,但也基本可得知朱国治有着不俗的政绩。

朱国治在顺治十六年的时候担任江苏巡抚,这个时候的他依然是一个百姓眼中的好官形象,但在他在巡抚的位置上站稳脚跟后,便暴露了他的真实面目。朱国治将“父母官”这三个字忘得干干净净,成为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大贪官。

朱国治被开膛破肚,宁死不降吴三桂,康熙夸他是忠臣,其实夸错了

在任期间,他搜刮百姓钱财无度,因此百姓“送”了他一个“朱白地”的外号,意思就是只要他所在的地方,搜刮无度,寸草不生。基本上一个外号就能判定朱国治的所作所为。

朱国治将搜刮来的钱财,贿赂给了京城的大臣,因此竟没一点朱国治的坏消息传到皇帝的耳朵里,收了钱的大臣五一不说朱国治是个好官。

酷吏

朱国治不仅是一个贪官,从他的施政手段来说,他也是一个酷吏。顺治时期,在江南地区实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催科,也就是催收租税。负责征收的官员有十分的政绩考核,如果征收不到足够的额度还会面临严厉的惩罚。

朱国治被开膛破肚,宁死不降吴三桂,康熙夸他是忠臣,其实夸错了

但有钱能使鬼推磨。江南地区的豪强官绅利用钱财打通官府人脉,企图拖欠租税,甚至瞎混过去,慢慢地租税越积越高。江南地区的士绅拖欠越来越大,为此朝廷不得不派一个能够解决此事情的官员。

顺治十六年的时候,朱国治被任命为江苏巡抚,到江南对地主士大夫阶层进行镇压和打击。朱国治对事表现的尤为积极。

他一上任,就以雷霆手段将苏州、松州、常州镇江四府以及溧阳一县的官绅士子降级的降级,罢免的罢免,牵连人数竟达到一万三千人。

朱国治被开膛破肚,宁死不降吴三桂,康熙夸他是忠臣,其实夸错了

可以想象,朱国治上任期间的江南地区的士绅阶层究竟会是怎样一个光景?又会被怎样的打击、毁灭?这样的结构直到三藩之乱时方才恢复过来。

这期间,江南地区士绅阶层风声鹤唳,一露出一点苗头,就会被朱国治镇压下去。因此江南地区的士绅对朱国治可谓是恨之入骨。这一案件史称“奏销案”。

炮制哭庙案

金圣叹先生是明末清初的一名文学批评家,顺治皇帝还曾评价过他的作品:“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他听说顺治皇帝对他的评价后,不禁“感而泣下,因向北叩首。”

朱国治被开膛破肚,宁死不降吴三桂,康熙夸他是忠臣,其实夸错了

顺治十八年,皇帝驾崩。因吴县县令任维初常常对百姓无故责打,贪赃枉法,逼得百姓没有了活路。金圣叹借给顺治皇帝哀悼,与百余名文人起草了《哭庙文》,控诉县令任维初的不法行为,并请求当时的巡抚朱国治罢免任维初。

却不想,任维初早向朱国治行了贿,两人已经是穿一条裤子的人了。因此金圣叹的《哭庙文》一到朱国治的手上,就被他下令逮捕了其中的十一名文人。

朱国治以惊动先帝之灵为由逮捕了金圣叹等人,并严刑拷打,最后以叛逆罪处斩,于七月十三日行刑。这一案件为“哭庙案”。著名才子金圣叹就此殒命。

朱国治被开膛破肚,宁死不降吴三桂,康熙夸他是忠臣,其实夸错了

朱国治一生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却因为责骂了几句吴三桂被开膛破肚,竟留了一个“英名”在世。但后来的康熙还是知晓率朱国治的所作所为,那么为什么还要夸赞他?

站在康熙的立场上看,他代表的是整个大清国,而朱国治虽然制造了“哭庙案”和“奏销案”,但康熙认为他是站在大清国的立场上的,其他的所作所为无可厚非。因此可见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是不会为了几条性命而改变的,可悲可叹!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51722.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