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午12点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
人们像往常一样享用着午餐。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6.8级地震,
让这顿饭成为了最后的午餐。
01
截至5日23时,泸定地震已造成46人遇难,
而这一数字还在不停的增长。
甘孜州遇难29人,雅安市遇难17人,另有16人失联,50人受伤。
很多人是从热搜上看到的四川地震,
一瞬间,“泸定地震”牵动着万民的心。
海螺沟一商店内的监控摄像记录下了地震发生时的一幕:天旋地转,万物倾覆。
当地的居民更是惊呼:
这是继“5-12”之后震感最强的一次地震。
时值中午,很多人刚刚开启了涮火锅模式,
肉已下锅,碗还没端起,地震就来了。
除了火锅,棚顶的吊灯也随着地震疯狂摇摆。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此时也蒙了
一位正在床上小睡的网友,
硬生生的被震出“电动按摩床”的画风。
02
一位刚刚从午睡中醒来的朋友,
睡眼惺忪的看到了“18秒后”的预警,
一时间不知道是梦还是醒?
电视中突然跳出的地震预警画面,
瞬间打乱了一切。
蓉城成都、重庆等地几乎同时感受到了大地母亲的颤抖,陕西、贵州、云南等地的网友也纷纷表示被震晕了。
原本因为疫情居家不聚集的人们,
一下子被地震搞的全部出动。
成都某封控小区的居民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冲出隔离铁门。
虽顺利逃生,但是可爱的四川人不禁心生疑问:
但也有一些管控区域,大门紧锁,无处逃生。
因为跑得太快,竟然忘记了穿鞋。
大爷在梦中被晃醒,抓起被子直冲楼下。
d
带娃的母亲因急于找到安全地点,
所以,孩子的鞋也丢了一只。
疫情中安静的小区和街道开始变得热闹。
地震与疫情相遇时,
四川人苦中作乐,化身段子手。
03
泸定震前,鱼塘里的鱼就在疯狂跳跃。
泸定地震的前一天,四川德阳市怪相频发:
天空突然飞出大量蝙蝠,全部往一个方向飞行,
黑压压的一大片,让人头皮发麻。
当地应管部门回应称:蝙蝠。
同时,人们也联想到了几个月前——
四川兴文5.1地震前夕,
宜宾一学校的操场上突然涌现出大量蟾蜍,
密密麻麻、到处乱蹦,行人无处落脚。
回想2008年5月10日,汶川地震前夕,《华西都市报》曾发布过一条名为《数十万只蟾蜍迁徙引居民担忧》的报道。
人们不免有此担心,但绵竹当地林业部门坚称:
“这是蟾蜍正常迁徙,与天灾毫无关系。”
但“大旱之年,必有大震”似乎应验了。
8月21日,重庆千厮门嘉陵江大桥的桥墩完全露出。
8月20日,从四川乐山大佛佛头位置俯瞰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交汇处,水流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大旱之年必有大震”,乍一看有点像俗语或农谚,其实不然,这是中国著名地震科学家耿庆国在1972年提出的“旱震理论”。
他认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
也就是说,干旱面积越大,震级越高。
并且,地震爆发时间距离干旱期越久,他认为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震级增大半级。
干旱、地震之外,四川人还在应对持续不断的疫情。
04
今年的四川太难了。
继武汉疫情后,各地爆发的疫情很少以三位数字的新增病例形式出现,但四川却是一个例外。
9月2日下午,成都举行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
8月12日以来,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病例1053例,其中确诊775例,无症状感染者278例。
传播风险之高,防控形势之严峻难以想象。
截至9月4日0—24时,四川全省新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高达105例,仅成都一地就有90例。
9月4日,四川西昌滞留旅客超过15000余人。
开学季,要求入学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家长们为了给孩子做核酸,从早排到晚。
但8月29日下午,四川全省的核酸系统还是崩盘了。
大批居民在烈日下排队等候,不敢离去,
生怕因没有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而被“禁足”。
9月1日,成都官宣:
9月1日-4日,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自9月1日18时起,全体居民原则居家,非本小区居民不得进入;
市民非必要不离蓉,确有特殊需要者,凭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秋季开学推迟。
05
这场渡劫,四川人并非被动防守。
整个夏天,四川人备受炙烤。
8月20日15时许,重庆大足区万古镇发生山火,大火持续燃烧了一夜。
北碚、巴南、江津、铜梁等地也先后出现山火。
此前一天,泸州突发山火,
现场浓烟滚滚,让人揪心。
征求志愿者现场,仅仅30个名额,
却迎来了山呼海啸般的报名。
为了让救火队员能吃一顿饱饭,
95岁的老人深夜为大家烧锅煮饭。
物资集合点,8岁女孩跟着母亲搬运物资,
当别人问起她能否搬得动时,
小女孩单手拎起灭火器说道:
“我可以搬轻的”。
为在丛林中开辟救援通道,
百名挖掘机师傅们冲进火海,
冒着生命危险,
硬是在冲天火墙中杀出一条希望之路。
平日里招摇过市、噪音轰鸣的少年们,
这次却骑着心爱的摩托为营救生命而战。
这张曾通的俯瞰图,道出了四川人的心酸。
山火、限电、核酸……
写在最后
此时此刻,四川消防救援总队已调派泸定县前突小组 30 人赶赴震中核查灾情,同时调派甘孜、成都、德阳、乐山、雅安、眉山、资阳等7个支队共 530人地震救援力量立即赶赴震中开展救援。
各地消防以一呼百应的态势挺进泸定,
一句句接龙,一声声平安,安慰川渝父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主席诗词中的“大渡桥”,就位于泸定县泸桥镇境内,人称“泸定桥”。
记忆中的《飞夺泸定桥》是课本中让人血脉偾张的一篇,是中国红军长征中的最重要的一场战役。
一夜奔袭240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的一幕幕……
像极了今天的四川人。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
困境中的四川,挺住!
身后,是14亿中国人的支撑!
挺住,泸定;加油,四川!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