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玄武门之变前夕,齐王妃为何倒向李世民?结局如何?

发布啦 0 0

在我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长河中,唐朝无疑是最璀璨夺目的那颗明珠,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伟大的国家,大唐无论文治武功,都是达到了难以逾越的高峰,大诗人王维诗歌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大唐之盛世可见一斑,作为盛世的奠基者和开创人,唐太宗李世民受万代敬仰,丰功伟业在古代帝王中数一数二。


揭秘:玄武门之变前夕,齐王妃为何倒向李世民?结局如何?


金牌卧底,助李世民残血反杀


李世民的皇位来的并非容易,玄武门之变血腥味至今不散,自古无情帝王家,父子之情、兄弟之情在权力的诱惑下并不牢固。李世民在南征北战中建立的丰功伟业早已威胁到太子李建成,时魏征就称李世民已天下归心,劝李建成早下杀手除之后快。而父亲李渊非但没有出面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反而将太子之位多次应许给李世民,后来更提出分唐朝为两国,两人划线而治,他的优柔寡断将兄弟之争推入不死不休的争斗局面。

揭秘:玄武门之变前夕,齐王妃为何倒向李世民?结局如何?


玄武门之变前夕,长安城上空早已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太子李建成、李元吉一党通过污蔑构陷、暗害等方式,几乎已将李世民置于死地。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等李世民的心腹大将、左膀右臂都被太子一党设计调离天策府。此时是李世民最虚弱的时候,恰逢突厥奇兵突入长城边塞,太子李建成便推荐齐王李元吉出兵抵抗,打算在替李元吉设宴践行中密谋将李世民杀掉。以当时局势而言,李世民被害已是早晚的事。


在这个关键时候,令人费解的变故出现了,电视《贞观之治》中有这样的剧情,齐王妃杨氏多次暗示李世民注意安全,让李世民死里逃生,这并非胡编乱造,有大量史料证明,齐王妃多次出卖李元吉,向李世民通风报信,而这次设宴暗杀的必杀技,很有可能是齐王妃暗通消息给天策府的,李世民才孤注一掷,棋先一着发起玄武门之变,成功反杀李建成。


揭秘:玄武门之变前夕,齐王妃为何倒向李世民?结局如何?


齐王妃为何倒戈李世民


那么,疑团就出现了,作为李元吉的妃子,杨氏理应帮助李元吉消灭李世民,成为胜利者,享受荣华富贵,怎么会做出如此有违常理之事?凡事皆有因有果,事情虽然已过千年,但我们揭开历史的迷雾依然能推知一二。


揭秘:玄武门之变前夕,齐王妃为何倒向李世民?结局如何?

一:利益上讲,弘农杨氏慧眼识珠,早已站队李世民

杨氏并非寻常女子,而是出自弘农杨氏,这个弘农杨氏可非同寻常,是流传千年的名门望族,“天下杨氏出弘农,弘农杨氏遍天下”,拒记史料记载,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就是出自弘农杨氏,可谓当时天下第一族,而齐王妃杨氏,是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杨恭仁、杨师道兄弟的从侄女。李唐王朝建立后,采取与“关陇世族”联姻合作的策略,弘农杨氏并未失去超然地位。

揭秘:玄武门之变前夕,齐王妃为何倒向李世民?结局如何?

从唐朝弘农杨氏出十一宰相的优秀政治表现来讲,无疑是获得李世民的巨大支持,没有前期购入原始股,不可能这个成果,而且很可能面临噩运(诛灭九族)。而购入前期原始股的最好筹码,无疑就是齐王妃杨氏了暗中向李世民出卖的情报了。

杨氏作为家族的代表人物,肯定以家族利益为先,虽然已经嫁给李元吉,但也不过是政治联姻,而且她只是李元吉众多妃子的一个,地位并不高。不论李世民和李建成争斗结果如何,李元吉是不可能成为太子,成为大唐的统治者的。睿智的弘农杨氏早已分析出这一点并做出正确选择了。

揭秘:玄武门之变前夕,齐王妃为何倒向李世民?结局如何?

二:情感上讲,李世民英明神武,齐王妃芳心暗许

李世民不但是伟大的帝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外貌上同样高大威武,英俊非凡,史料记载,李世民“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杜甫有诗云“中有美少年,虬须十八九”,绝对六边形战士,人格魅力拉满,唐大画家阎立本《步辇图》中的李世民画像也论证了这一点。对女性来说,拥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杨氏曾多次劝李元吉不要和李世民做对,可惜李元吉当耳边风,最后落了个凄惨下场。

揭秘:玄武门之变前夕,齐王妃为何倒向李世民?结局如何?

《步辇图》中的李世民画像

同父异母的李元吉,长相就不敢恭维了,可以说奇丑无比,《新唐书》记载“初,元吉生,太穆皇后恶其貌,不举,侍媪陈善意私乳之”可见丑的惊天动地,更兼他性格乖张,如不是显赫的地位,怕没有女的愿意从她。

揭秘:玄武门之变前夕,齐王妃为何倒向李世民?结局如何?

如此,杨氏主观上的好恶就很明显了,由于李世民妻子长孙氏和杨氏是世交,同时也是闺中密友,和李世民早已“往来款洽、两下无猜”了。玄武门之变后不久,杨氏就应李世民之邀徙居东宫(李世民已为太子),和李世民夜夜笙歌,风月无边,一对璧人夜夜同演龙凤配了(李元吉尸骨未寒)。

揭秘:玄武门之变前夕,齐王妃为何倒向李世民?结局如何?


郎情妾意,李世民钟爱齐王妃

很多人认为这是李世民辉煌一生中的一个污点,不要说受伦理道德束缚的古代,就是现代杀弟夺妻的行为也是让人无法接受,结合时代背景,具体事情还是要具体分析,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评价。

揭秘:玄武门之变前夕,齐王妃为何倒向李世民?结局如何?

一:唐朝风俗兼容并蓄,男女关系奔放

同为大一统王朝,汉唐风俗大不相同,汉初遵从老子“无为”思想,汉武帝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讲究“男女大防”,李唐有鲜卑族血统,儒家也不是唯一主流,风俗兼容并蓄,男女关系奔放异常,以鲜卑人习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媾和弟媳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否则以魏征的嘴巴,怎么可能没有只言片语,可见整个社会舆论对此习以为常,并没有道德上的约束。

揭秘:玄武门之变前夕,齐王妃为何倒向李世民?结局如何?

二:表彰弘农杨氏,收买名门望族

前面介绍了,弘农杨氏用齐王妃当筹码打到了李世民的这只新股,回报最好的无过于联姻,齐王妃不宜再嫁(魏征老匹夫不让),当个情人也是可以的,作为弥补,对弘农杨氏政治上的报酬丰厚的让人瞠目结舌,历史中见过其他家族同朝担任十一任宰相的吗?简直难以想象,弘农杨氏这把梭哈,可谓赚的彭满钵满。

揭秘:玄武门之变前夕,齐王妃为何倒向李世民?结局如何?

三:杨氏美艳绝伦,让人难以抗拒

史料记载,齐王妃“玉貌雪肤,眉目如画”,“端是体态风流,性情柔魅,面如出水芙蓉,腰似迎风杨柳”,大有大唐第一美女风范,此时杨氏正值二九年华,芳龄正妙,对李世民更是曲意奉承,哪能不动心。李世民作为大唐的主宰,对此美色唾手可得,双方郎情妾意,自然春意无边了。

揭秘:玄武门之变前夕,齐王妃为何倒向李世民?结局如何?


杨氏的最终结局

据《新唐书》记载,“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征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乃止”,李世民在长孙皇后死后,打算立杨氏为皇后,注意,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不是一般嫔妃,可见杨氏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魏征终于坐不住了,没办法,历朝历代,对母仪天下的皇后要求都是很高的。杨氏虽然没立为皇后,李世民对她恩宠有加,整个家族也以此为贵,创下同朝十一宰的显赫记录。

根据归仁县主墓志铭记载,杨氏或去世于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下诏举哀。归仁县主(李元吉庶女,被李世民册封于归仁县)伤心欲绝,李世民不断喻旨和写竹简安慰县主 。无疑‬,杨氏‬的‬一生‬是‬获得‬李世民‬的‬宠爱‬的‬


关注我,带你梦回大唐。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52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