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问题非常值得深究。清朝的大贪官和珅,除了喜欢贪财这一点之外,似乎并没有做过什么实质性的坏事。相反,他帮助乾隆处理许多疑难问题,尤其是外交方面,有着非常卓越的功绩。
所以和珅死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冤枉,为此他向嘉庆说出了真正的第一贪。不过历史告诉我们,嘉庆并没有听信他的话,最终还是将他杀死。
那么和珅所说的“第一贪”到底是谁?
和珅是马屁精?
和珅三岁丧母,九岁丧父,只留下他和6岁的弟弟。
9岁的孩子自己能否活下来都是个问题,然而他还要照顾弟弟,为弟弟遮风挡雨。按照当时的情况,和珅以及弟弟应该会被赶出家门。不过兄弟二人被一位老家丁以及小娘留了下来。
不过没有父母的保护,兄弟二人没少受欺负。作为哥哥的和珅把弟弟保护在怀里,独自面对所有的屈辱。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和珅年少时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人。
不过有责任感并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为了获得很好地学习机会和生存环境,他逐渐学会了迎合,经常把家族中的长辈哄得晕头转向,此后几乎家族中所有的人都很喜欢他。
虽然和珅自己很累,但为了自己和弟弟,他只能继续下去,以至于时间久了以后,这种刻意的迎合已经深入骨髓,后来更是以此而博得了乾隆皇帝的青睐。
不过和珅能够让乾隆捧在手心,不仅因为他会拍马屁,也因为他是一位实干家。
离不开的贴心人
在民族大义方面,和珅依靠自己通晓汉、满、藏、蒙四门语言的优势,加强和巩固了民族团结。
比如在他担任理藩院尚书时,他积极巩固满蒙联姻并加强与满蒙的军事联盟。在西藏方面,和珅又严格落实乾隆制定的《酌定西藏善后章程》,使得西藏藏王问题再也没有发生。
就连和英国使者争夺利益时,他也是不遗余力,为大清朝换取了最大利益。不过当他向乾隆提议打开国门,允许民间和英国通商的时候,却遭到了乾隆的反对。
和珅虽然知道通商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皇帝不喜欢,所以他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提过。
可以看出,和珅在大事面前绝不糊涂,甚至还非常英明。
在文学方面和珅也是贡献颇多,且不说他参与编撰《四库全书》,他还对民间文学作品保护有加。
当时的神作《石头记》,也就是后来的《红楼梦》中存在大量含沙射影诋毁朝廷的内容。不过他读了之后非常喜欢这本书,于是他苦心经营,最终和纪晓岚一起将这本惊世名著保留了下来。
当然了,和珅还经常和乾隆一起吟诗作对,虽然每次故意都输给皇帝,但这也反映出他对文学的热爱,以及他的出色的文学功底。
不过会外交,懂文学,善于拍马屁,这些似乎还不足以让乾隆离不开他,真正让乾隆离不开他的,应该是和珅赚钱的本事。
乾隆花钱大手大脚,如此一来皇帝的小金库内务府就出现赤字。
和珅马上想了一个办法,官员如果犯错,只要缴纳一定的罚款到内务府就可以免去罪责。和珅的做法不仅讨好皇帝,还给许多官员留了一条活路,可谓一箭双雕。
不过翻看史书会发现,内务府的罚款名单上,和珅缴纳的罚款最多,甚至是其他官员总和的两倍。可以说,和珅变着法地赚钱给皇帝花。
其实说到这里,任何一人站在乾隆的位置,应该都离不开和珅这样贴心的人,哪怕这个人是贪赃枉法的蛀虫。
大清第一贪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乾隆去世后,和珅没有了保护伞。巧的是,新皇帝嘉庆非常讨厌和珅,最后更是设计将和珅抓住并投入大牢。
很快,嘉庆就给和珅罗列了二十条罪状,非要将和珅置于死地才肯罢休。和珅虽然知道嘉庆不喜欢自己,但他没想到对方动手如此迅速,如此狠辣。
不过他自己觉得冤枉,毕竟他贪得钱财并不全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主子乾隆。为了把钱交给皇帝,他甚至故意犯错,然后每次都缴纳巨额的罚款。
试问自己若不是真心想让皇帝开心,又何必如此委屈自己?
所以当他临终前见到嘉庆时就将自己的心里话说了出来。当然了,和珅并不能直言,而是用许多数据来说明其实乾隆才是大清朝的第一贪。
嘉庆觉得和珅是在为自己脱罪,也就没有理睬他。再加上嘉庆想赶紧杀掉和珅,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威严,因此和珅从入狱到被处死,前后也就5天的时间。
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和珅说乾隆是大清朝第一贪一点也不过分。乾隆六下江南的花费已经无法估量了,而地方官员,为了迎合皇帝,更是倾其所有,在地方上肆意折腾。
试问若不是乾隆贪图享乐,又怎么会有和珅这样的人物出现呢?
当然了,这里并非是要洗白和珅,只是就事论事,任何一件事,一个人的出现,都有其背后的原因。而和珅这个大蛀虫,若不是乾隆养着,恐怕早就死了八百年了。
参考资料:《和珅传》、《清史稿》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