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贵州一老农说了个成语,马上被逮,经查是周总理亲定要犯

发布啦 0 0

1957年5月19日,贵州濯水合作食堂的会计“刘正刚”刚刚起床,两支手枪就顶在了他的身上。

“刘正刚”并未做出任何反抗,倒显得十分镇定。

经过调查走访, “刘正刚” 的单位对他平日的表现,却给出了:“日账日清,账目清楚,表现积极,工作认真”。

那为何还要抓这么一位认真负责的会计呢?

1957年,贵州一老农说了个成语,马上被逮,经查是周总理亲定要犯

其实,这位被公安干警逮捕的“刘正刚”,不是一名会计,而是潜伏长达八年之久的国民党高级特工

周恩来总理还对此人做出特别的指示:“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这个人就是中国内地最后一个被捕的国民党将级敌特人员—郑蕴侠

郑蕴侠在抗战中建功立业,在台儿庄深陷重围毫不惧怕;远赴滇缅前线,采访远征军抗日事迹;在内战中,却站在人民的对立面,甘愿充当国民党反动派的马前卒,从事敌特活动。

解放后,逃亡未果,潜伏在人群中,却因说出了一句成语,被人揭发,终被抓获。让我们了解一下郑蕴侠所经历的“传奇”人生。

1957年,贵州一老农说了个成语,马上被逮,经查是周总理亲定要犯

身临抗日前线,在炮火中穿行的政工青年

1907年,郑蕴侠出生在江西临川县的一个有着官宦背景的家庭,他的祖父出任过贵州黄平知县,父亲郑宗尧远赴东洋留学。

在日本期间,郑宗尧加入同盟会,还与孙中山结识;回国后,郑宗尧多次参加反清起义,得到了孙中山的信任,还曾在孙中山的大元帅府中任职。

而郑蕴侠自幼便聪颖好学,顺利地考入上海法学院。

那时的上海,被誉为“东方巴黎”不夜城,却让这个江西子弟立下了一份壮志。

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列强欺侮,国弱民穷,在租界一片“繁华”的映衬之下,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57年,贵州一老农说了个成语,马上被逮,经查是周总理亲定要犯

连年的战乱,将这个家带到即将崩溃的境地。郑蕴侠毅然选择投笔从戎,考进黄埔军校第四期。

郑蕴侠先是参加北伐,由于具有法律专业背景,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担任军法处上尉法官,而第一军军长就是北伐名将何应钦。

1927年,蒋介石打败了残余的北方军阀,迅速控制南方各省政权,对国民党其它派系不断打压,成为实际上控制中国政权的人。

而在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布局下,陈立夫、陈果夫成立各种组织,培养和训练情报、特务人员,国民党的情报组织--中统局就是在这一个时期成立。

1957年,贵州一老农说了个成语,马上被逮,经查是周总理亲定要犯

据郑蕴侠后来回忆,加入中统时的场景:“在陈果夫家的地下室,那里烛光惨淡,让人觉得恐怖、阴森。”

此后,郑蕴侠便成为中统局内的一名政工人员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郑蕴侠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

在战火中,中国守军奋勇抵抗日寇,由于装备相差悬殊,面对日寇的坦克、装甲车,中国守军用鲜血和肉体阻挡着敌人的进攻。

郑蕴侠与守城官兵坚守阵地,陷入日寇的重重包围,阵地几次易手,依然坚守待援。

终于,援军赶到,郑蕴侠与战友掩护伤员从阵地上撤下。

1957年,贵州一老农说了个成语,马上被逮,经查是周总理亲定要犯

面对残酷的战争场面,他将岳飞的《满江红》改为:“侵略耻,犹未雪,民族恨,何时灭。…壮志饥餐倭奴肉,笑谈渴饮东洋血…”,以表达抗日决心。

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余人,为抗战开始后的一大胜利,鼓舞了全国的抗日热情,郑蕴侠因此被授予少将军衔。

之后,郑蕴侠还曾远赴滇缅前线,采访中国远征军的抗战事迹。

“较场口惨案”的执行者,一生的败笔

抗战胜利后,国家百废待兴,国内民众呼唤和平之声高涨,期盼着建立一个新中国。

可蒋介石集团却玩弄两面手段,一面虚伪地邀请毛主席赴重庆进行国共谈判,一面加紧抢占胜利果实。

除了在战场上的较量,像郑蕴侠一样的特工人员,便成为国民党反动派豢养的工具和打手。

他们除了收集情报、暗杀目标、肆意拘捕,再就是制造了许多“血案”

1957年,贵州一老农说了个成语,马上被逮,经查是周总理亲定要犯

1946年1月,民主人士在重庆召集群众集会,宣传进步思想,唤起民众的“民主”意识。

可这一举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策略背道而驰,中统局接到秘密指令,要给那些民主人士一点“颜色”。

郑蕴侠便带着特务捣乱会场,对陶行知、郭沫若等人进行殴打,驱离会场内围观的群众

面对已经负伤倒地的郭沫若,郑蕴侠还不忘指挥手下,再狠狠地教训一下。

国民党反动派令人发指的举动,揭开了他们真“专制”假“民主”的虚伪面纱。

1957年,贵州一老农说了个成语,马上被逮,经查是周总理亲定要犯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在当年的会议的38个席位中:国民党代表8人,共产党代表7人,民盟代表9人,青年党代表5人,无党派9人。

其中,青年党是国民党的附属党,国民党依然在会议中占有绝对优势。

表面上,国民党让出了一些席位,签署了反对一党独裁、反对内战的各项文件;可暗地里,却加紧军事调动,准备发动内战。

在2月间,民主人士再次组织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地召开。

郑蕴侠的手上又接到了一道命令:不惜一切,搞砸集会!

1957年,贵州一老农说了个成语,马上被逮,经查是周总理亲定要犯

在会议当天,重庆的较场口广场聚集了大量群众,各界人士纷纷到场,人民在心中期盼已久的“民主”、“和平”即将到来,个个欢欣鼓舞。

但郑蕴侠却带着手下的特务混入了人群,扮作一般群众。

还未等集会开始,就在人群中高喊::“会场没有悬挂国民党党旗”以此企图制造事端。

大会开始后,著名学者李公朴上台演讲,郑蕴侠便在台下发出了行动的信号。

只见,一帮特务冲上讲台,朝着李公朴拳打脚踢,他的衣服被特务们扯烂,头上鲜血直流。

郭沫若冲上讲台,张开双臂想要为李公朴遮挡,可这群特务怎会手下留情,将郭沫若一同施以暴行。

七十多岁的沈钧儒先生也没能躲过一劫,遭到特务们的殴打。

1957年,贵州一老农说了个成语,马上被逮,经查是周总理亲定要犯

在会场上,特务们见人就打,见物就砸,不少无辜群众都被暴徒袭击,身负重伤。

中共代表周恩来闻讯后,火速赶往现场,看到眼前的一幕,悲愤地怒吼道“这是什么国家?这是践踏民主!”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较场口”惨案

这也成为郑蕴侠人生的败笔,对人民欠下了一笔血债。

中共方面对这一事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在报纸上公布了血案的全部经过,并且要求国民党政府惩治凶手。

可蒋介石却不敢面对此事,一直回避。

郑蕴侠还自作聪明地给周恩来寄去了一颗子弹,用以恐吓。

可他未曾想到,中共党人并不惧怕这种雕虫小技,郑蕴侠的名字却让周恩来记了下了。

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郑蕴侠跟随着蒋介石集团,走上了反人民的不归路。

1957年,贵州一老农说了个成语,马上被逮,经查是周总理亲定要犯

几度辗转,蛰伏边远山区,也未能逃脱法网

1949年初,国民党政权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军事失利,经济崩溃,民心尽失。

重庆也将成为人民解放军下一个解放的地方。

在穷途末路下,国民党在西南将各种特务组织归拢在一起,在重庆成立了“反共救国总队”, 郑蕴侠摇身一变,被任命为少将政治部主任。

此时的重庆,难民涌动,军警戒严,时不时传来隆隆的炮声。

面对急转直下的局势,郑蕴侠回想起自己手上制造的桩桩血案,不由得虚汗直流,考虑自己的退路,已经成为他唯一的选择。

1957年,贵州一老农说了个成语,马上被逮,经查是周总理亲定要犯

郑蕴侠先是安排自己的妻儿飞往台湾,在抓紧时间销毁手上的文件后,搭乘后班飞机出逃。

重庆的机场已经遭到破坏,乘飞机逃亡的路线已经变得不能实现。

此时,重庆已经解放。

而国民党反动派却安排了大量敌特人员,准备暗杀、爆炸、纵火等多种手段,破坏新生政权。

郑蕴侠只能暂时潜伏起来,他分析出自己可逃之路只有三条:一是逃往国民党盘踞的台湾;二是逃往尚未解放的海南岛;三是从云贵出境转道滇缅地区。

从路线来看,前两种方式已无可能。

而最后一种取道滇缅又是为何呢?

1957年,贵州一老农说了个成语,马上被逮,经查是周总理亲定要犯

其实,这还要得益于郑蕴侠早年的经历,早在抗战中,他曾随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执行任务,因此对这一地区较为熟悉。

另外,他还得知李弥第八军残部,退到滇缅金三角地区,既可以自己寻找出路,也可投奔那里的国民党残兵。

所以,潜逃到那里是一箭双雕的事。

随后,郑蕴侠将自己打扮成小商贩,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亡之路

与此同时,重庆市军管会发布了对郑蕴侠的全国通缉,在主要道路上设有岗哨,盘查过往行人。

郑蕴侠先是从重庆一路逃到了赤水河,发现河边岗哨盘查得十分严格,未敢过河,便连夜往回逃窜,经合江、綦江到南川。

从此,郑蕴侠的名字突然间销声匿迹,人世间多了一个叫做“刘正刚”的货郎。

1957年,贵州一老农说了个成语,马上被逮,经查是周总理亲定要犯

1950年底,贵州省务川县的濯水镇上,出现了一个文质彬彬的货郎,肩上扛着扁担,两个竹筐里乘着针线、梳篦日用小百。

之所以会选择出现在濯水镇,有着十多年专业训练的郑蕴侠,有着这样一番考量。

这里人烟稀少,贵州多山,这个小镇与外界联系不多;但濯水地处川黔两省交界,时不时也会有小贩、商旅、游医在此路过。

所以郑蕴侠的出现,并不引起太多人的怀疑和注意。

很快,郑蕴侠就与当地人熟络起来。

他逢人便说,自己叫“刘正刚”,孤身一人,以贩卖小百货为生。

不久,郑蕴侠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还在濯水镇寻到了一个女人。

1957年,贵州一老农说了个成语,马上被逮,经查是周总理亲定要犯

她叫邵春兰是一个山东人,外表朴素,由于战乱,一路流落到这个边远小镇,这与“刘正刚”看似相同的遭遇,让二人很快组建起了家庭。

就这样,一个四十多岁的异乡人,在本地娶妻安家,也顺理成章地被本地人接纳。

在土改中,“刘正刚”还被定上了贫农身份;紧接着,开始的公私合营,“刘正刚”当上了濯水合作食堂的会计。

然而,郑蕴侠虽然将自己活成了“刘正刚”,可骨子里还并不是他所饰演的农民角色。

那是在1957年, “刘正刚”在商店检查货品时,发现丢了一样东西,他便随口说了一句: “竟然会不翼而飞?”

就在“刘正刚”刚将这“不翼而飞”四个字露出来,就被商店的其他店员发现。

1957年,贵州一老农说了个成语,马上被逮,经查是周总理亲定要犯

在这个偏远的小镇,几乎没有人读过书,就是“刘正刚”也自称仅有小学文化。

“刘正刚”迅速引起了其他群众的怀疑。

甚至有人回忆起,这位货郎“刘正刚”刚学算盘时,第一天还没有搞清楚算盘珠代表什么,几天后就可以熟练运算了。

很快,当地公安机关接到了举报,“刘正刚”成为监控对象。

经过走访,重庆当地也没有这样一个叫做“刘正刚”的人。

因此,“刘正刚”的身份一定特殊,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为了不打草惊蛇,公安机关安排三名侦查员暗中监视“刘正刚”的一举一动,看看“刘正刚”是否与其他人有联系?

1957年,贵州一老农说了个成语,马上被逮,经查是周总理亲定要犯

可“刘正刚”拥有十多年的专业训练,经过几个照面,就已经察觉自己已经暴露。

不过重庆公安局也已经掌握了一些信息,他们确定“刘正刚”就是国民党特工人员郑蕴侠,潜逃已有八年之久,决定将其逮捕审判。

1958年12月12日,郑蕴侠被判处死刑

郑蕴侠捧着判决书,面如死灰,只愿一死了之。

可十天后,在重庆组织了一次万人审判大会,让重庆市民见证了这个双满沾满革命者鲜血的国民党大特务,认罪伏法。

然而,命运却罕见地放过了郑蕴侠。

根据中央下达的“可杀可不杀的不杀”这一条原则,郑蕴侠被改判他为15年有期徒刑。

1957年,贵州一老农说了个成语,马上被逮,经查是周总理亲定要犯

听到消息后,他不仅感激共产党的宽宏大量,也在心底下定了决心要诚心实意地接受政府的改造。

1975年,郑蕴侠接到“赦免通知书”,重新获得了自由。

郑蕴侠的晚年生活,恬静、安详,他不仅被选为政协委员,还热心地为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贡献力量。

2009年7月10日,郑蕴侠去世,享年102岁。

结语

郑蕴侠的前半生也有过立志报国的宏愿,可他一脚踏进反对人民的队伍就走上了歧途。

以至于,犯下了无法饶恕的罪恶。

直到去世他都有一个未了的心愿,那就是没有能够亲自返回“校场口”,在历史的面前做一番忏悔

可见,新中国对像郑蕴侠这样的敌特人员改造是成功的。

参考资料:

贵州都市报:从中统特务到政协委员——务川102岁老人的传奇人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53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