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袁隆平担心的事,正在发生”

发布一下 0 0
“当年袁隆平担心的事,正在发生”


9月7日,也就是昨天,是袁老诞辰92周年。


很多人都在网上自发地缅怀:

“一稻济世,万家粮足,致敬袁老!”


“稻菽千重浪,禾下好乘凉,我们一定好好吃饭!”


“当年袁隆平担心的事,正在发生”


这让我想起前两天,在网上刷到一条震撼人心的视频。


湖南长沙,当地村民以水田为纸,秧苗为笔。


在600亩彩色水稻田中,种出了巨幅袁隆平的画像。


以此来致敬这位“一生只为将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老人。


“当年袁隆平担心的事,正在发生”


一转眼,袁老已经离开我们474天了。


生前,他曾拒绝国际水稻研究所5千美元月薪的邀请,毅然决然选择留在国内。


他常说: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是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们吃的每一粒米,离不开袁老,也离不开每一个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人。


还记得全网刷屏的“玉米爷爷”吗?


四川遂宁,在43℃的高温下,有这么一位老人,顶着大太阳,赤脚踩在地上收玉米。


然而当看到他身后的背篓时,却让人眼眶一酸。


因为背篓堆着的玉米,干瘪稀疏,几乎没有一根玉米是完好饱满的。


“当年袁隆平担心的事,正在发生”


汗水顺着他布满沟壑的面容蜿蜒而下,他却笑着说:

“哪怕今年玉米收成不好,还是要把玉米都收回去 。”


“当年袁隆平担心的事,正在发生”


并且,他还嘱咐大家一定要爱惜粮食。


这不仅是生计的压力,更是一种对土地、对粮食的天然热爱。


许多网友看到后都忍不住破防了:

“这就是我们善良的农民!”


“脚下有泥,身上有光!”


同样让人泪目的,连《人民日报》都转发点赞的,还有湖南永州的一位老人。


“当年袁隆平担心的事,正在发生”


烈日下,他赤着上身在地里收稻谷,全身上下都被晒得黝黑。


这一幕,看得许多人不禁心里一酸:实在太像《悯农》里的农夫了!


中国农民一直是勤劳、善良、朴实的。


他们会因天气提心吊胆,生怕影响今年的收成;


他们不会浪费任何一粒粮食,担心收割机遗漏太多,就跟在后面,用手拾起地上的麦粒。


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稍不留神,一整年的辛苦劳作就可能全部白费。


尤其是在今年,想要安心收获,真的太难了!


“当年袁隆平担心的事,正在发生”


这两年,受极端气候的影响,不少国家都遭受了粮食危机。


美国面临十年来最大干旱,小麦产量受到威胁,约69%的作物生长区都遭遇旱灾;


小麦出口大国印度,由于高温肆虐,今年的小麦收成预计将减产6%;


欧盟近半数的国家季作物已经受到影响,其中2022年玉米谷物产量锐减,或将创出十五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更是发出警告:


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


“当年袁隆平担心的事,正在发生”


国外粮食短缺,国内也不容乐观。


中国虽然是粮食生产大国,但我们依然需要一定程度的粮食进口。


可与此同时,全球已有包括阿根廷、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实施了粮食的出口限制令。


品类就包括我们日常所需要的小麦、玉米、面粉、西红柿、植物油、豆类等。


“当年袁隆平担心的事,正在发生”


更让人难受的是,自今年7月以来,我国长江全流域遭遇了61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


江西2.7万公顷农作物因干旱绝收;


四川农作物绝收面积4.7万公顷;


重庆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9.1万公顷……


“当年袁隆平担心的事,正在发生”


这一连串的数字的背后,是不断锐减的粮食产量,也是压在每一个人心上的大山。


看着那些在屏幕前欲哭无泪的人们,我忍不住哽咽。


古诗里描绘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背后,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劳。


对于农民而言,这些粮食是他们用心血浇灌的全部。


可如今他们却无能无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化为乌有。


他们的难处,连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但令人气愤的是,即便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依旧有人还在不断地浪费粮食!


“当年袁隆平担心的事,正在发生”


你能想象吗,现在人们对食物的浪费,有多么触目惊心?


中科院一项报告显示:


每年光是我国餐饮食物浪费就高达1800万吨,价值达2000亿人民币,可供3000-5000万人全年的口粮。


“当年袁隆平担心的事,正在发生”


生活中,浪费食物的情况比比皆是,很多“吃播”视频就是如此。


面对一桌子美食,主播们看似狼吞虎咽地大吃大喝,实则心照不宣地在镜头以外的地方,又把食物吐了出来。


这种行径,真的让人又气又恨!


有人吃自助为了“吃回本”,不惜浪费食物又糟蹋身体;


有人习惯点外卖,尤其到周末就暴饮暴食,结果吃不完就只能丢掉;


还有人去餐馆请客吃饭,为了所谓的面子,点了一大桌饭菜,最后还不愿打包。


当我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年代,肆无忌惮地浪费食物的时候。


其实饥饿,离我们并不遥远。


很多浪费粮食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随手丢弃的食物,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幸福。


现在的我们吃得饱,穿得暖,不用再担心吃完上顿,没下顿。


不少年轻人更是因为食物的触手可及,就忽视了它的来之不易。


甚至还有很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家里的老人,总会捡起掉在桌子上的米粒吃?


“当年袁隆平担心的事,正在发生”


因为饥饿,曾是我们这个民族挥之不去的伤痕。


为了活下去,那时候的人们只能吃窝头、挖野菜,啃树皮,甚至吃观音土……


“当年袁隆平担心的事,正在发生”


只有真正饿过的人,才明白什么奇珍异宝,都比不上碗里的一口饭珍贵。


袁老曾经痛心疾首地说过:

“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耕地又这么少,国家投入很大,辛辛苦苦地钻研来提高产量。


好不容易提高了呢,又浪费了!


提高粮食产量并不能解决粮食的问题。


如果粮食产量提高了5%,而人们吃饭浪费了5%,根本上并没有实现粮食的增产。”


别让他失望,也别让他担心,好吗?


“当年袁隆平担心的事,正在发生”


《朱子家训》中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爱惜粮食,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从我做起,随手做起,不浪费每一份食物,就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感恩。


我们可以适量准备饭菜,不贪多、不剩余;


外出吃饭时,如果吃不完,就尽量打包;


看到家人朋友有铺张浪费的行为,就善意提醒……


作家蔡澜先生写过一本书,名字叫《碗净福至》。


碗净,寓意尊重。


是指对食物的尊重,对“洗手做羹汤”之人的感恩,以及对自然赠予的敬畏。


人生百年,谁都离不了炊烟袅袅,一日三餐。


曾经有人为了让我们能吃饱饭,拼尽了一生的努力。


如今,那个痛心地说着“大家吃不饱饭,我亲眼见过”的老人,已经永远离开了。


别浪费粮食,别忘记袁老,别让他最担心的事真的发生。


正如诗人海子说过的一句话: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关心粮食和蔬菜。”


点亮【在看】,原每个人都能好好吃饭,惜粮惜福,用心感受每一口饭菜的味道。


这才是对生活最好的热爱,才不负袁老给予我们的现世安稳。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53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