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及其原理
草甘膦(镇草宁、农达、Roundup、草干膦、膦甘酸)是最初由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的除草剂,化学名称为N-(膦酸甲基)甘氨酸,非挥发性白色固体,25℃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不可燃、不爆炸,常温贮存稳定,对中碳钢、镀锡铁皮(马口铁)有腐蚀作用。
草甘膦通过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干扰导致植物死亡,以内吸传导性强而著称,对多年生深根杂草的地下组织破坏力很强,能达到一般农业机械无法达到的深度。草甘膦杀草谱很广,对40多科的植物有防除作用,入土后很快与铁、铝等金属离子结合而失去活性。
总体上,供过于求
转基因作物,即依靠转基因技术来提高作物的营养价值、品质、产量、对自然恶劣环境的抵抗能力,比如,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水稻或玉米,培育成对棉铃虫、卷叶螟及玉米螟等昆虫具有抗性的转基因棉花、水稻或玉米等。草甘膦于1971年面世以来,直到25年后,即1996年,抗除草剂作物面世,其需求才大幅增长。
至2019年,全球草甘膦使用前5大区域是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及澳大利亚,合计用量占全球用量的近60%。
全球草甘膦的需求量比较稳定,每年维持在70万吨左右,全球市场规模一直稳定在56亿美元(约390亿元人民币),需求一直上不去是源于世界转基因农业大国的转基因作物渗透率基本到顶。
中国目前的商业化转基因作物仅棉花,渗透率95%,但即便其他的主要作物(大豆、玉米)也放开转基因,带来的需求增量依然不足以覆盖过高的供给。根据某券商的测算,即使大豆、玉米的转基因作物比例提高到美国、巴西的水平,带来的需求增量也就8万吨,合计全球市场需求78万吨。
但是目前全球草甘膦产能110万吨(70%产能在中国),即使中国市场完全渗透,也有30万吨的额外供给,总而言之,这个行业的成长性不大。
供需平衡可能继续维持
草甘膦的价格一直比较平稳,2021年主要是国内环评+拜尔停产,导致供给紧张,从每吨2-3万元飙升至8万元,随后价格便开始回落,目前每吨约6万元。高危、高污染产能的持续出清是趋势,无论从国家的方向,以及资本的角度看,草甘膦扩产的可能性很低,也就是整个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基本上是长期维持在现在的状态——需求没有增长的动力,供给也不可能扩张,唯有龙头有望通过并购的方式来提高市占率,但总体上都是存量的博弈。因为草甘膦价格的提高,样本企业的毛利率从26%提高到40%以上,这种盈利能力短期内应该能够维持。
竞争格局
兴发集团产能最高,占25%,CR3=53%。诚如前面分析,竞争格局也就这样了,变化不会太大,就看龙头要不要并购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