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邓小平爬黄山偶遇港星拍戏,一番合照足见其深谋远虑

发布啦 0 0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9年,时年七十五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远赴黄山视察,一路上的景色美不胜收,游客更是络绎不绝,见邓公前来,无数群众争相提出了合影留念,却被随行人员一一拒绝,然,待到一行人偶遇一组正在拍戏的香港演员时,邓公却一反常态的主动上前拍照。

只见两名武侠扮相的港星一左一右簇拥着中间的邓公,最终在黄山中段留下了这张意义颇深的照片。

邓小平同志的这一举动令世人格外惊奇,要知道他终其一生也未和任何一名香港籍演员合过照,那么既然如此,他又为何会破例,此举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意呢?

1979年,邓小平爬黄山偶遇港星拍戏,一番合照足见其深谋远虑

黄山视察,为旅游业铺路

1979年,这一年堪称多事之秋,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万事开头难故而自然也是改革最为艰巨的一年;是中美建交的首年,一系列对外政策都要推陈出新;是促成香港回归的关键,无数大事小情等待着解决。

故而这一年邓小平同志亦是万分忙碌,年初他前去访问美国,成为了第一位访美的中国领导人;三月底他会见香港总督,为今后香港的回归打下坚实的基础;5月他会见了日本代表团,就中日关系的发展与日众议院官员深入交流;6月,他又关于新时期统一战线一事,发表了重要讲话,为广大人民群众与各级干部拨开迷雾,明确了方向。

这一系列的要事对于七十五岁的邓小平来说的确不易,然,即便如此,未有片刻休息,七月初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他又马不停蹄的来到安徽考察,登上黄山检验起了改革的成效。

1979年,邓小平爬黄山偶遇港星拍戏,一番合照足见其深谋远虑

一行人来到黄山后,受到了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同志的热情接待,在简单询问过安徽的发展情况后,紧接着午饭都没用便来到了黄山桃源景区。

那么邓小平同志为何对黄山如此热衷呢?原来其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振兴我国的旅游业经济,为中国经济“开源”。

彼时,旅游业在国际上的发展势头很猛,在各个国家中已然超过了钢铁、石油乃至军火出口收入,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不仅如此,旅游业的好处多多,不需要牺牲青山绿水,不需要国家大量投资,能够解决大批的就业,提高国民素养,增加国家间的沟通合作,最关键的是还能吸引大量的国外资本。

1979年,邓小平爬黄山偶遇港星拍戏,一番合照足见其深谋远虑

经济学家们一度将其称为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具影响力的经济收入方式,因而面对如此“赚钱之道”,心系国家人民的邓公自然不想错过。

在邓小平同志看来,旅游业绝对是最契合中国的产业,中国地大物博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无数遗迹景观的数量远超他国,并且这般朝阳产业又恰好与改革开放的政策不谋而合。

然而,凡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并未见到实际成效之际,以当时的时代背景反对的声音还是很多的。绝大多数偏保守的官员都认为,相比于发展工业,旅游业就是在“耍小聪明”,或许能解决一时之需,长远看却是弊大于利。

他们觉得,旅游无非是游山玩水,是吃喝玩乐,是资本家们的生活方式,只有那些无所事事之人才会去做。

1979年,邓小平爬黄山偶遇港星拍戏,一番合照足见其深谋远虑

等到中央下发文件,邓小平同志亲自带头支持旅游业时,他们又提出了诸多的反对意见,什么担心支持旅游会腐化百姓的生活,什么中国的落后地区不好令外国友人看到,什么一旦旅游业壮大了,农民、工人会不事生产,将享受放在第一位。

听到这些看法,邓小平同志长叹了一口气,他知道可能是自己步子迈得太大了干部们一时间难以接受,可外国他是去过的,他清楚欧美国家的繁荣已然远超中国半个多世纪,如果再不抓紧发展,或许这个差距还将越来越大。

所以,面对质疑邓小平没有理会,而是拖着年迈的身体前往黄山,为的就是想用实际行动证明旅游业的重要性,顺带着按照当地的情况,完善接下来的总体规划。

1979年,邓小平爬黄山偶遇港星拍戏,一番合照足见其深谋远虑

一步一个脚印

逛了一圈山下的景区后,万里等人为了邓小平的身体着想,便希望他能够回到旅馆休息,但没想到邓公却拒绝了,他执意想要登上顶峰,去领略那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万里拗不过只好退而求其次,提出了借助一种名叫“滑竿”的工具登顶。

滑竿说白了就是登山的“黄包车”,由一个座位以及两端的竹竿组成,用时往往需要四个精壮的汉子合力才能抬起。其实万里并没有其他意思,他只是考虑到邓小平同志的年纪,这才出此下策,邓公显然也料到了对方的想法,于是并未生气,而是客气的笑道:

“用不着,都是人民,哪有骑在别人肩头上登山的道理,那不成地主老财了?没关系,我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上去。”

1979年,邓小平爬黄山偶遇港星拍戏,一番合照足见其深谋远虑

听闻此话,万里一脸担忧,无奈只好跟着邓小平开始了他们的登山之旅。

黄山的路很长很陡,莫说七十五岁的老者,就算是青年小伙子都未见得能够一口气登顶,可邓小平却不然,他手持拐杖抓着铁链脚步飞快,见工作人员面露担忧,他更是赌气般的一口气连爬三十余个台阶,将一群年轻人都甩到了身后。

此举可是吓坏了众人,邓公的贴身秘书连忙喊道:

“邓公慢些不用那么着急,爬山嘛慢慢爬才有乐趣。”

怎料邓小平非但没有停下,反而是一边继续一边讲起了自己当年的经历,他说这台阶再长有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吗?这山势再险又怎么能比得上当年挺进大别山时的急行军?爬雪山过草地时身后可还追着敌人呢,这算什么大事,你们走得慢走得累,我走得快走的闲只是因为经验使然,这样大家将裤腿卷到膝盖上,慢抬脚,看看会不会好些。

1979年,邓小平爬黄山偶遇港星拍戏,一番合照足见其深谋远虑

大家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教导试了一番,果然轻巧了不少。一行人继续前行,没过许久就到了黄山著名的景点——迎客松,这里的海拔已经超过了一千五百米,大家都被这奇观壮景深深震撼,可就在这时,邓公的脸色却突然沉了下来,他带着几分怒气开口说道:

“我记得,这迎客松是黄山最著名的景色,怎么除了我们一个游客都没有呢?是不是被你们戒严了不许游客上来?”

说罢,邓小平看向了一旁气喘吁吁的万里,而万里听到首长发火只好如实解释:

“的确,是出于您的安全考虑,平日里游客还是很多的...”

话音未落,邓小平便打断道:

“我事先交代过,不要搞特殊化不要搞特殊化,既然你们不听,那省委的同志们就回去吧,做好你们自己的工作,不用陪我。”

1979年,邓小平爬黄山偶遇港星拍戏,一番合照足见其深谋远虑

见邓公真的动了气,一众省委的官员也是意识到了自身的错误,于是赶忙吩咐下级解开了下方的戒严,这才让黄山再度恢复了热闹的氛围。

插曲过后一行人继续前行,很快便来到了景色壮丽的西海群峰,在这里邓公同样有些不悦,因为走了许久此处都并未出现人山人海的景象,而见此情形随行人员这才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故而连忙解释道:邓公,这次并非是戒严,而是前方有一组香港人在拍戏。

有香港同胞拍戏?邓公顿时燃起了兴趣,他快步向上很快就看到了此前难得一见的景象,闪光灯、摄像机、穿着古装的男男女女,无一不是新奇至极。

那么这伙人是谁呢?香港那时并未回归,他们怎么会想到来黄山取景拍戏呢?

1979年,邓小平爬黄山偶遇港星拍戏,一番合照足见其深谋远虑

原来,他们正是香港长城电影公司的团队,1979年在听闻大陆改革开放后,特地向政府申请前往,以拍摄著名武侠小说的《白发魔女传》。

至于为何是黄山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香港虽说繁华富裕,却是寸土寸金,每一处都盖满了高楼大厦,实在难以拍出武侠小说中那气势如虹青山绿水的“江湖气息”,考虑再三后,该电影的导演张鑫炎觉得黄山的氛围最为贴合原著,这才会带着剧组前来取景。

来到黄山后,一众在香港土生土长的工作人员无一不被黄山的恢弘所折服,尤其是此剧中的女一号,饰演练霓裳的鲍起静更是如此。

时年三十岁的她此前从未去过大陆,只是在传闻中听说这里很穷很破,就好像香港最落后的农村一般,可当她真的目睹了实情后却惊呆了,这哪里是什么穷乡僻壤,分明就和剧本中的神州美景一模一样。

1979年,邓小平爬黄山偶遇港星拍戏,一番合照足见其深谋远虑

鲍起静当时就想将自己的发现告知朋友,可想了想又放弃了,因为那时的她还只是个没什么名气的演员,香港对内地也有着不俗的偏见,纵是她说了也没人会信。

拍摄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然而就在这天,剧组的工作人员却意外得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邓小平同志已经到达了山脚下,几小时后就将路过此地。

剧组的人员都惊呆了,要知道这可是中国当时实际上的领导人,见到他也只有各国政要才有机会。因而从那一刻开始,剧组中的所有人严阵以待,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以求将最好的一面尽数奉献。

就这样,邓小平与剧组碰上了面,起初很多人并未认出他的身份,还是出生于浙江宁波,曾经有幸见过报纸上邓公照片的导演张鑫炎偶然间侧目,这才激动的告诉众人:

“是他,他就是邓小平!”

1979年,邓小平爬黄山偶遇港星拍戏,一番合照足见其深谋远虑

邓小平同志十分平易近人,见“身份暴露”也并未摆什么官架子,而是和蔼可亲地询问道:

“小同志,我看你们穿着古装,一会飞来飞去一会打作一团,这是拍什么戏呢?”

张鑫炎不敢耽搁赶忙解释道:

“首长,我们这是在拍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不知您看过没有。”

邓小平回答道:

“看过,梁羽生嘛我知道他。”

说罢,邓小平本来还想多聊几句,但碍于行程紧张,这才只好在随行人员的拉扯下去往了旅馆就餐。

邓小平走后,剧组人员显得有些遗憾,遗憾对方没有多待一会,遗憾自己没能和这位伟大的人民领袖说上话。然,就在下一刻一个身穿中山装的年轻人却跑了过来,随即表示小平同志过几天还会来剧组探班。

1979年,邓小平爬黄山偶遇港星拍戏,一番合照足见其深谋远虑

听闻,众人大喜过望,赶忙准备起了接待事宜,导演张鑫炎决定等小平同志来了,一定要为他放一段自己导演的电影,而自幼学习普通话的女主角鲍起静,则是自告奋勇担任起了粤语翻译。

次日夜晚,邓小平同志如期而至,他席地而坐与一众演员们围着篝火看起了电影,期间他多次提问,问剧组的工作流程,问电影的收益,问内地与香港电影产业的差距,张鑫炎一一回答,鲍起静接连翻译。

此时的鲍起静无比紧张,说的每一句话都不得不在脑海中过个几遍,她的额头上全是汗水,身体也在止不住地颤抖,像极了正在汇报功课的小学生。

见此情形,邓小平同志不禁莞尔,赶忙拍了拍她的肩膀,旋即安慰道:

“小姑娘莫慌,实话实讲就好了嘛,平时什么样就什么样,我听导演说这些年在电影界你不是见过许多大场面嘛。”

1979年,邓小平爬黄山偶遇港星拍戏,一番合照足见其深谋远虑

在邓公的安慰下,鲍起静这才稍稍平复了心情,不过也仅限如此了,她依旧不敢多说话,邓公问一句她答一句,生怕说错了什么惹得对方不快。

当然,事后鲍起静也是万分后悔,后悔自己当时太过紧张,后悔没能向邓小平同志请教人生哲理,她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上表示:

“他走之后,我悔得肠子都青了,如果真的多问些东西,或许今天的成就还要更高。”

合影留念深谋远虑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当时的众人依旧沉浸在喜悦之中,因为据工作人员告知,邓小平同志将要与两位男女主角合影留念。

1979年,邓小平爬黄山偶遇港星拍戏,一番合照足见其深谋远虑

得知这一消息,所有人都十分高兴,先不谈合影后会对这部电影的票房带来多大的影响,单单是和领导人合影本身,都是无数电影从业者们梦寐以求的。

其实之前他们也曾明里暗里地提过,希望能与邓小平合影,却都被随行人员拒绝,理由也很恰当,其一是担心人员聚集导致现场混乱,其二便是邓公一直以来的惯例。

要知道邓小平同志虽然平易近人,经常与各国政要、人民群众、各级官员合影,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却是从不和文艺演员合照,内地的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当时还未回归的香港籍艺人了,终其一生这次也是唯一。

那么既然如此,工作人员又为何会突然变卦呢?

原来,这都是邓小平同志自己做的决定,他之所以这般也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了深谋远虑。

1979年,邓小平爬黄山偶遇港星拍戏,一番合照足见其深谋远虑

原因一、电影本身

这部《白发魔女传》的整体拍摄流程邓公都看在眼里,通过工作人员他也打听到了关于此片的种种情况,他知道这是香港首次将内地的景观拍入电影之中,也猜到了电影一旦上映将会给香港各界带来多大的轰动。

电影大概率会成功,不管是为财还是为了情怀,香港各界必将加深与大陆在电影、商业方面的合作,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原因二、大环境

这个大环境指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为旅游业的大局造势,二是为香港回归打下铺垫。

旅游业的大局不用多说,之前已经谈过邓公的看法,而他与香港演员合影为得正是拉动旅游业的发展,令香港乃至全国人民知晓这件事,也知晓黄山的美景,此后前往黄山旅游的游客势必会增多,当地的经济总量也一定会有所增长。

1979年,邓小平爬黄山偶遇港星拍戏,一番合照足见其深谋远虑

这样一来,有了黄山这个例子,邓小平同志推广旅游业就有了底气,思想比较保守的官员待看到旅游业真的能为百姓谋福利之际,也就不会再如此反对。

而为香港回归打下铺垫这一点,其实就有些“事后诸葛亮”的意味了,因为在此之后,香港民众通过这部电影,通过邓小平的合影事件,的确对内地有了不少了解,也大体猜到了内地领导人将他们视为一家人的态度,再加上之后的种种政策,这才让香港的回归顺理成章。

原因三、个人猜想

大家想必都知道,这张合照中的两位香港籍演员在此事不久之后就结为了夫妻,虽然不知是否有这个因素,但以邓小平同志幽默热心的性格来说,他很有可能是看出了二人当时的情愫,这才有了顺水推舟的想法,否则的话为何只叫他们二人站在身侧呢?

1979年,邓小平爬黄山偶遇港星拍戏,一番合照足见其深谋远虑

总结

从以上几个原因和之后的结果来看,足以见得邓小平同志的深谋远虑,凭借一张照片,以及各级官员的努力,八十年代时黄山的旅游业高速发展,各种小商品、传统手艺、特产纪念品涌现而出,使得这座当年名气不显的山水一夜之间便拥有了不俗的人气。

不仅如此,时至今日黄山周边都一直贯彻着邓小平同志的理念,使得旅游业成为了黄山乃至整个安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并且自此之后全国上下也大力发展起了旅游业,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这才成为了华夏儿女的聚宝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除却黄山,那部《白发魔女传》也的确如其所料大获成功,因此可以见得,邓小平同志在黄山上做出的决定,表面上看着是心血来潮,实际上却走一步看百步,如此远见令人折服。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55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