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个月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5.36%!养老理财产品力压普通理财,是技术性成功,还是责任心体现?目前争议越来越大。
公开数据显示,截止8月26日,30只养老理财产品业绩喜人,近6个月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5.36%,远远超过普通理财产品表现,而且存续期间波动很小,非常稳健。其中18只固收+平均收益率4.74%,波动平均值0.69%,普通理财固收+类平均收益率为3.33%,波动平均值为1.2%;8只混合类养老理财平均收益率7.07%,平均波动值为0.8%,而普通混合类理财平均收益率仅2.69%,平均波动值为3.42%。可以说,养老理财“长期性 稳健型 普惠性”特点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试点是比较成功的。
而这种成功目前存在很大争议,是技术性成功还是责任心的体现?在理论上,上半年普通理财产品和养老理财同样处于一个市场环境之中,即激烈震荡时期,但二者业绩表现却是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普通理财积破净只数超千只,部分回撤超30%,一遍哀嚎;而另一边的养老理财却以微小的震荡,步步为营,不仅没有一只破净,而且上半年取得3%左右的平均收益,可谓是不惧风浪,力挽狂澜激流勇进,什么原因?
按理说在技术上,养老理财产品无论策略和投资标的选择还是风控措施等等,都可以在普通理财产品上复制,没有任何难度,那么假如复制了,肯定就不会发生那一幕令人难忘的惨状,至少会好很多。正确策略的选择,可以很好的把控未来趋势,优质标的的投资,可以找到坚实的支撑点,而平滑机制的建立,则可以为大幅回撤提供极大的缓冲,这个道理浅显易懂。
因此,养老理财的成功不仅是技术上的成功,更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这个观点应该是成立的。
为什么这样讲?
我们可以再次回顾一下养老理财产品的前世今生。
首先,养老理财产品作为养老体系建设中,第三支柱重要补充的金融产品,这个概念是国家顶层设计,而它的落地试点和推广,又是由银保监具体负责,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寄予了厚望,几乎到了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地步。
其次,养老理财金融牌照是非常稀缺的。全国有超过4000家银行,而目前获批筹建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只有29家,而这29家理财子中,去年底只有4家银行参加养老理财试点,今年初才扩容至10家,所以如果说理财子公司是“皇冠”的话,那么养老理财资格就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各大银行都不敢懈怠,一旦失败,资格完全可能被收回。
第三,养老理财产品成为银行“新宠”,拥有它就意味着拥有一个金饭碗。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体系建设日益急迫,毫无疑问在政策引领下,未来必将迎来万亿级理财市场“红海”,这个超级大蛋糕是无比诱人的,所以各家银行都趋之若鹜。
因此,在以上多重因素叠加作用之下,养老理财产品无论投研,运作管理还是风控措施等等,可以说都是每家银行的倾力之作,当然也体现在责任心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要想翱翔蓝天,就必须珍惜自己的羽毛。
不过,养老理财产品的成功也再次让人们受到启发,即在普通理财产品方面,尽管理财公司和经理们不输技术,但又该如何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呢?因此很多人发出呼声,盈利提成,亏损免费,让经理们与客户同舟共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而不是拿着高薪无所作为,这才是公平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