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自然界有一些景观构造因为过于精巧,常常被误认为是人工的结果,但实际上它们的形成确实没有人力的参与,只是各种自然力量偶然的成就,比如中国国内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几乎接近于垂直的华山立面从远处看上去就像有人用一把斧头特意劈开的,黄山上所有的树枝都朝向一边,看起来就像一面旗帜的迎客松,都是如此。
而在巴西也有这样一处特别的景观,如果没有了解过它的渊源,肯定会以为是一条人造隧道。
巴西隧道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这条巴西隧道的历史已经至少有13000年了,在这个时间点上,人类真的有这样的建造工艺水平吗?要么确实如此,我们重新对史前人类的生产力有一个认知,要么它和人类完全没有关系,而是某种自然力量的杰作,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
这条隧道虽然已经存在了一万多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发现它其实只是十几年前的事情,2005年,一些野外考察团队无意中在巴西高原上找到了这处隧道群,一开始只是在一条隧道里面。
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逐渐意识到这很可能不是单独的一处,而是由多个类似的通道相互联通的隧道群。
为了确认这一想法,科学家们开始在周边进行大范围的排查,果然找到了更多,不过因为环境复杂,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在将近十多年的时间里,一共在巴西高原上找到了一千多条,规模之大,令人震惊。
再说这些隧道的建造本身,考察队之所以一开始将其判定为人工的结果,就是因为它的制作水平实在和人类太接近了,不管是整体的结构还是细节上的处理,都非常的到位,最关键的就是,它的高度和宽度和人的身体也十分契合,简直就是为人类量身定做的。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往下推的话,我们下面要问的问题就是,那这些隧道是修来做什么的呢?
现代社会的隧道根据用途不同会有很多种分类,有的是为了打通交通不得不开挖的,有的是为了能够实现特殊的功能,如果巴西高原上的这些隧道是服务于人类的,那么生活在一万多年前的他们可能会用它们来做什么呢?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类似房屋一样的功能,无非就是遮风挡雨,但是且不说选择这样的构造有些奇怪,巴西高原上似乎也没有遮风避雨的需要,这里从几万年前开始就是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了,一年到头真正下雨的时间根本没多久,用不着专门修建这样一套工程。
那这些隧道用来做什么呢?这个思路似乎走不通,我们只有回到问题的一开始,重新思考其它的可能,按照最初的假设,这个隧道是史前人类修给自己的,但是这个设定并没有任何的证据可以证明,也就是说,它也很有可能根本不是出自人类之手,而是某种神奇的自然力量。
是什么呢?答案需要从隧道的建造细节当中去寻找了。
虽然上面提到这些隧道的长宽与人类的体型非常相近,但是从经验上讲,如果它是专门为人建造的,那么长处和宽处不应该是刚刚好,而是流出一些弹性空间。
也就是说,从实际的使用角度看,巴西高原上的隧道并不是那么合乎人的需求,最多就是能允许一些爬行动物自如出入,难道它们才是这些隧道的真正使用者吗?
大地懒的杰作
一个重要的信息帮助科学家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这些隧道的入口设计,跟隧道的内部空间相比,其入口的长处和宽处要矮小很多,人要想进去必须像动物一样跪趴下来。
从这一点上看,巴西隧道服务于人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我们必须要为它找到新的主人。在随后的考察当中,研究人员又发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那就是隧道的墙面上出现的特殊划痕。
肉眼看上去很像是自然的凹陷,但是仔细分辨之后会发现,这些划痕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它们在分布上呈现出相对密集的特征,并且凹陷的重点一般落在前半段。
如果是水流的侵蚀作用,那至少应该是相对均衡的才对,那什么样的外力才会造成这样的划痕呢?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将怀疑对象放在了动物身上,除了人类之外,这样的规律外力要么来自物化自然力,要么就只有动物了。
结合巴西高原的史前动物资料,专家们认为应该是大地懒,这种生物生存的年代正好就是隧道出现的时期,但是那个时候的巴西高原冬天的气候不如今天这么暖和,很多动物甚至包括人在内都有避寒的需要。
而这些所谓的隧道很有可能就是出自大地懒之手,因为它们有着非常有力的爪子,所以要想徒手挖隧道也不是不可行。
虽然巴西高原当时也是热带气候,但是到了冬天的时候也很难捱,而且大地懒对体温的调节能力本来就不好,必须要做好保温,这才有了我们看到的隧道。
结语
所以说,不只是人类才有生产力,只要是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绝大多数生物都能利用自己的特点来实现创造,如果不是科研的探索,我们也许都还以为巴西隧道真的是出自人类呢。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