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26日晚间,一辆专列缓缓驶入济南火车站,早已在此等候多时地上将许世友,到此刻才知道来访山东的“党中央重要领导”居然是毛主席。
几天之内,毛主席在巡访了济南大明湖、四里山、趵突泉等诸多古迹后。
许世友将军不忍毛主席匆忙离开山东,便在晚饭间主动挑起话题,说既然来到山东,不能不去一下泰山和孔庙啊。
毛主席听到许世友将军的话,回复道: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之地,我们不搞那一套东西,孔夫子倒是可以拜祭一下。
于是,同月28日一早,毛主席一行乘坐火车南下,前往曲阜。
此时,曲阜县县委书记孔子玉早已在车站等候多时,等他看到一众领导陪同下的毛主席时,还是差点惊掉了下巴,怎么也想不到毛主席竟会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
可这时,毛主席却盯着孔子玉,好奇地问:你姓孔,你和孔子是一家人吗?
那么,孔子玉对此会作何回答?毛主席与曲阜之间,还有哪些有趣的“缘分”?
接下来,让我们一一明说:
一、毛主席第一次到访曲阜
毛主席与曲阜之间的缘分,还要从1920年讲起,那是毛主席第一次去曲阜。
当时时27岁的毛主席自湖南师范毕业接近两年,在北大图书馆工作一年多,已经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帮助下,接触了不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同年4月份的时候,为了“驱张运动”二次返京毛主席正在忙于做活动宣传等工作。
但此时第二批赴法勤工俭学的人员即将从上海启程,毛主席放下手中的工作,专程前往上海进行送别。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自京赴沪,途中经过津、鲁、苏等多地,很多地方毛主席也是从未去过,路途中自然是会去游览一番,天津、济南、泰山、曲阜、南京等多地都留下了毛主席的足迹。
毛主席青年时期
途径山东时,自幼熟读《论语》的毛主席,自然不会错过前往孔子故乡曲阜阙里的机会。
毛主席第一次来到孔府时,心情还是非常激动的,因为考虑到此时五四运动刚刚爆发一年,新文化运动正如火如荼地燃烧着,无数的爱国人士都怀着激昂的心情在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
此时此景下,来到孔府这样一座几千年中文文化底蕴的地方,心中自然是感慨万千。
根据毛主席亲自描述,当年在从济南前往南京的车途中,毛主席专门在曲阜下车前往孔庙相传为孔子所种的那颗树下驻足停留,前往孔墓拜祭。
还顺带参观孔子幼年居住的小镇、以及孔子的弟子濯足的那条小溪。
由此可见,毛主席1920年去曲阜并不是像游客一样,而是他自幼学习孔孟之道,内心深处对孔子有着一种崇敬之情,专程前往拜谒。
不仅真切地展现了他对早年学习知识的一种信念,更体现了他在当时中国的情势下对自身事业的坚定追求。
曲阜
二、再访曲阜,已为万世开太平
时光荏苒,可能毛主席自己也没有想到,等他第二次去曲阜的时候,已经是1952年的10月份,前后已过去了30多年的时光,而此时新中国也已经成立了三年。
与第一次来曲阜的最大的不同是,此时的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国家已经独立自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已经被推翻,人民开始翻身做主人了。
而与第一次经历相同的地方是,毛主席第二次来到曲阜,同样也是一次计划之外的旅行,属于一次“中途下车”。
1952年10月的时候,朝鲜战场局势已经基本明朗,毛主席难得有了一段时间的休憩,闲不下来的毛主席遂决定前往黄河视察一番,权当做是休养了。
同月26日晚间,毛主席乘坐的专列驶入济南火车站,早已等候多时地上将许世友,以及山东省主要领导,到此时此刻才知道此次来访山东的“中央重要领导”竟然是毛主席。
众人难掩激动之情,但考虑到毛主席此时已经59岁,舟车劳顿,便先安宿于招待处。
次日,毛主席在杨尚昆、许世友、罗瑞卿等中央和地方领导同志陪同下开始了此次黄河视察之旅的首站——济南。
同月27日晚间,在已经巡访过了济南大明湖、四里山、趵突泉等诸多古迹后,许世友将军不忍毛主席匆忙离开山东,便在晚饭间主动挑起话题:“来到山东,不能不去一下泰山和孔庙啊”。
毛主席听到许世友将军的话,也是陷入一段深思,思绪仿佛一下子回到了30多年前的那个夏天,想起了一段自己与孔子的有趣往事。
毛主席自幼诵读于私塾之中,聪敏好学,很小的时候便将孔孟经典熟读与心中。
少年时,因生性活泼,常常给私塾老师出难题,待老师要责罚时,毛主席又会引经据典,反而驳的老师哑口无言。
旧社会的私塾
有一次春末的时候,趁私塾老师外出,早就对整日枯燥读书有些倦怠的毛主席,变自作主张带领同学们偷偷跑出去游泳。
等老师回来发现后自然是十分气愤,盛怒之下便要要责罚。
此时毛主席不慌不忙地说,老师你不能责罚我,因为春天游泳是孔夫子同意的,老师您本来应该亲自带着我们游的。不等老师反驳,毛主席便在众人前高声朗诵《论语·先进篇》: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一番言词,说得老师哑口无言,只能拂袖而去。
由此可见,毛主席自小就对孔子的思想烂熟于胸,这样才能做到随处引用,不拘泥于形式。
从往事之中缓过神来,毛主席沉思了一下说道,泰山嘛,古代帝王封禅之地,我们不搞那一套东西,孔夫子倒是可以拜祭一下。
泰山
于是,同月28日一早,毛主席一行乘坐火车南下,前往曲阜。
经过泰安时,毛主席还是下车在火车站停留了一会,遥望泰山,沉思许久,却又返回了车上。
此后火车不再停留,直奔曲阜。
曲阜县县委书记孔子玉早已在车站等候多时,等他看到一众领导陪同下的毛主席时,还是差点惊掉了下巴,没能想到毛主席竟会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
随后,毛主席在众人陪同下,再次参观了孔庙,参拜了孔夫子墓。
在参观孔庙时,毛主席并未多言,一直在聆听周围人对孔孟之道的谈论,直到大成殿时,毛主席忽然谈性大起,向众人讲述此处叫做“大成殿”的缘由:
“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出自《孟子·万章下》,其中有一句:“孔子之谓集大成者。”
所以这孔庙,最主要的建筑,也就是这正殿的名字就叫做大成殿。
曲阜孔庙
见毛主席忽然来了兴致,众人都是兴致大涨,纷纷附和,却又因为毛主席抛出的话引子有点深奥,众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如何接话。
此时人群中的曲阜县县委书记孔子玉,也是闻言主动接话,表示此殿是明代重建,殿名是由宋徽宗下令修改,并亲笔题匾。
毛主席紧接着就又说道:
“历代统治阶级给孔子戴了很多高帽子,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与孔子同代的鲁哀公就尊称孔子为‘尼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学取得统治地位。唐太宗尊孔子为‘先圣’,唐高宗称孔子为‘文宣王’。宋朝加号孔子为‘先圣文宣王’。元朝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朝加号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而后,毛主席又幽默地说到:“孔夫子年年有进步,代代都加封啊!”
众人闻言,都哈哈大笑。
毛主席
紧接着,毛主席看着孔子玉,好奇地问:“你姓孔,是不是和曲阜孔家是一家人呢”
孔子玉连忙回答是,毛主席又好奇地问孔家起名字是怎么算辈分。
孔子玉紧接着回答,历代皇帝都有给孔家赐字作为辈分,自己只记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这几字,再多就记不得了。
毛主席听完,有些兴趣,一边给孔子玉递了一根烟,一边问道,那你的名字为何没有辈分里的字啊?
孔子玉连忙说,主席慧眼,自己原名叫孔宪彬,子玉是表字,是自己参加革命以后改的名字。
毛主席听完后没了疑惑,一边笑一边说原来是这样啊。
紧接着,毛主席看众人兴致高涨,随即向众人问道:你们可知孔子姓什么?
孔子形象图绘
此话一出,众人心中先是一愣,心想如此简单的问题主席还要考我们吗?
这孔子不就是姓孔吗?有几个跟随的同志正要张嘴回答,却忽然又觉得不对。
主席文化底蕴深厚,如果真的姓孔,那主席还会“考”大家吗,紧忙又闭上了嘴巴。
毛主席见众人都闭口不答,一副沉思的表情,莞尔一笑,接着就向众人说道:孔子是殷商贵族后裔,自然是和商纣王一样嘛。
答案一出,闻着如醍醐灌顶,纷纷表示原来如此。
众人笑罢,接着往孔庙其他地方参观,此时话匣子已经打开,谈性大涨,纷纷加入讨论之中,不知不觉间已将孔庙参观完毕。
此时,毛主席兴致仍高,似是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来孔府的情景,就提出接着再去孔墓参观一下。
孔墓在孔林之中,要想前往孔墓,须得步行穿越一段密密的树林。
孔林
毛主席虽说是临时决定的行程,但警卫员们还是早已经将孔林仔仔细细的排查了几十遍,毕竟此时国内刚刚稳定,还是有不少的特务潜伏,万万不可麻痹大意。
众人在孔子玉的引导下,稳步前行,并未特别担心,一路上也是谈笑不断。
然而就在此时,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差点使得众人此行化为泡影。
就在即将到达孔子墓前的时候,突然 ,只听“砰!”的一生爆响,犹如枪鸣一般,使得原本谈笑风生的众人,瞬间进入了警戒状态。
许将军和众警卫员立刻向爆鸣声传来的方向戒备,而孔子玉此时已经吓得面色惨败,一是担心主席受伤,二是担心是因自己工作上的疏漏。
而此时毛主席却显得云淡风轻,对于声响一点也不差异,反而悠闲地向身旁的孔子玉询问,这里是不是经常打枪。
此时孔子玉早已经六神无主,主席平稳的声音让他回了一丝神,勉强扯了扯嘴角,答道不打。
众人不明情况,为了保险起见,正要护送毛主席上车回避,此时一名警卫员匆忙赶过来,向众人报告道,刚才的爆鸣声是一辆车胎爆裂产生的声音,警卫连再次检查周围,没有其他异常。
此时一行人才算放下心来,转身一看,才发现早已独自走在前面,行往孔墓的方向,众人此时才算回过神来,连忙快步跟上。
这便是毛主席第二次来到曲阜发生的一些趣事,提起孔子,毛主席也曾客观地讲述过自己对孔子的看法,表示自己自小在私塾的7年,都是学习的孔孟之道,后面在湖南一师学习了7年的资本主义道路,25岁才开始接触的马列主义。
幼时孔孟之道的学习,让毛主席养成了“古为今用”的想法,对于对孔子的学说,毛主席运用了马列主义的辩证思想去看待,集客观评论、批判、继承和发扬于一体。
四、毛主席谈孔子
毛主席自幼读孔子学说,青少年时期读资本主义,而后毕生研究马列主义,每个阶段对于孔子学说的看法或有不同。
但总体来说也可以归结为既不全盘否定,也不全盘接收,而是取其精华、去除糟粕。
毛主席在1917年4月《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将孔子与释迦牟尼、穆罕默德并举,称“此皆古之所谓圣人,而最大之思想家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主席多次谈到孔子的历史地位和教育贡献,也曾公开表示:孔子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出发,毛泽东认为对孔子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而不是将孔子思想教条化、迷信化、绝对化。他主张“去芜存菁”,对孔子那些消极偏执、阻碍社会发展的思想和言论,要摒弃。
通过毛泽东从少年时代、青年时期到老年阶段不同历史时期对孔子的态度、认识、评价和论述,可以看出,他对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和贡献以及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大多持肯定的态度。他主张批判地继承孔子思想及其儒家学说,反对将其教条化,应该辩证地、历史地看待孔子的历史地位。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毛主席两次专程到曲阜拜谒孔子,可见孔子在毛主席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而两次曲阜之行在不同的时期,面临的情形不同,也给毛主席也都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