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出自福建的将军,你认识几位?

发布啦 0 0

前言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四川籍的士兵是最多了,因此也有了“川军保国”一说,但是在其他省份也有不少士兵和将领,在福建省就有十名将军,这十位将军分别都是谁呢?

一、刘亚楼

十位出自福建的将军,你认识几位?

图▏刘亚楼

刘亚楼出生于1910年的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湘店乡,由于他的家庭状况良好,所以他从小就接受新式教育。

在他初中毕业后,17岁的刘亚楼就被当时的中共地下党所建立的学校聘请为教员。

在学校教书的刘亚楼对于共产党思想耳濡目染,在三年之后,刘亚楼顺利入党,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原本刘亚楼入党后只做一些教育工作,但在1929年8月的农民暴动中,刘亚楼做出卓越贡献,于是被选送到红军学校进修。

从此走上了武装革命道路,而真正让刘亚楼受到毛泽东、朱德等人青睐的正是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的黄陂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蒋介石调集国民党30万士兵,分成两路进攻中央苏区。

但此时的红军仅仅3万余人,面对巨大的兵力差距,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坚决反对正面战场遭遇,只能转战敌后,寻求战斗机会。

只不过这次的敌后作战并不容易,8月11日,红军主力在黄陂遭遇到国民党主力部队。

对于这次迎面而来的战争,负责前线指挥的正是红四军军长林彪,他命令红35团正面阻击来犯之敌,并且牢牢守住阵地。

身为35团的政委,刘亚楼作为这次行动的实际指挥者肩负着重大责任。

当时红军发现国军主力的时候正值黄昏,在繁星初上时,刘亚楼已经命令35团士兵进行工事搭建。
但没想到天蒙蒙亮的时候,敌军就已经对尚未完工的阵地进行猛烈打击,敌情远远超出预期。

根据红四军指挥部得到的情报,此次进攻的国民党军人数约为两个营。

于是,林彪派遣35团正面迎敌,可是万万没想到此次国民党军进攻部队竟然是一个整编旅,巨大的兵力差距让整个战场呈现出一边倒的架势。

为了获取战争的胜利,刘亚楼在与团长进行指挥作战的同时,立刻派遣通信兵上报军委目前的敌人状况,请他们做好战斗准备。

十位出自福建的将军,你认识几位?

图▏刘亚楼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刘亚楼指挥作战临危不惧。

在35团工事尚不完备的情况下,敌人三番四次的进攻还是没能越过阵地。

到最后,整编红35团仅仅剩下刘亚楼在内的14人,并且刘亚楼因为腿部受伤严重,只能依靠枪管作为拐杖才能站起来。

可哪怕是这样,他依旧战斗在第一线,哪怕自己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能让一个人越过阵地。

红军主力的黄陂战争正式由于在侧翼的刘亚楼牵制了大量兵力,才能够让整场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也正是因为这次的战争,让刘亚楼在红军高层指挥者面前露脸,深受毛泽东的欣赏与喜爱。

1937年,刘亚楼奉命前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从苏联归国后,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他也被当时东北联军最高指挥官林彪要到自己身边任参谋长。

就这样,刘亚楼在东北四四野完善了参谋制度,更帮助四野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战役。

正是因为刘亚楼有苏联留学经验,加上他在战场上敢拼、敢闯的劲头。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刘亚楼被任命为中国空军首任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直到他1965年在任上去世。

二、杨成武

杨成武出生于福建长汀,他14岁参加革命,在闽西农民暴动中立下汗马功劳。

15岁的时候经过特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并且在同一年被编入由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第三纵队第四团。

在红四团中,杨成武表现优异,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天赋,在战场经常出奇制胜,似乎是天生的军队指挥者,而这也让毛泽东对他青眼有加。

1935年5月,在李德、博古的错误指挥下,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入长征之路。

十位出自福建的将军,你认识几位?

图▏杨成武

在国民党军队的一路围追堵截下,工农红军来到了四川泸定桥前。

泸定桥被国民党军重兵把守,但是红军在后有追兵,前有天堑大渡河的拦截之下,只有抢占已经被国民党军把守的泸定桥一条出路。

为此,已经是红四团团长的杨成武接到了“夺取泸定桥”的命令。

接到命令后的杨成武立刻率领红四团的士兵在一昼夜的时间到达泸定桥西岸。

当时国民党军为了阻挡红军抢桥,已经提前将泸定桥上的木板全部拆去,只留下几根铁索在两侧山岸之间。

在杨成武看来,这场战斗不仅要面对对面敌人强大的火力,还要有极强的攀爬能力,否则战斗尚未开始,就会失手掉落在湍急的大渡河之中。

为了让大部队成功转移,杨成武采取自愿的政策从红四团中集合了数十位战士。

经过他的挑选最终留下了22人,这22位英雄在我方火力的无力隐蔽下,成功在只剩铁索的泸定桥上重新铺设木板。

而整个红四团也只用了2个小时、以牺牲三名士兵为代价夺取泸定桥。

作为这场战斗指挥者的杨成武那一年才22岁,而真正让他扬名天下的是黄土岭战役。

1939年10月,日军想要趁着冬季寒冷,八路军缺衣少食的时刻,出动两万余人对整个晋察冀地区进行扫荡,意图一战将晋察冀根据地的八路军消灭。

但令日军没想到的是,他们派出的扫荡部队反而被八路军反杀,这次重大损伤让日军的高级将领阿部规秀亲自带领1500人浩浩荡荡前往晋察冀指挥作战。

眼见阿部规秀的大部队即将赶到,接到上级命令的晋察冀第一军区司令员的杨成武决定利用黄土岭的地形之便全歼该部。

十位出自福建的将军,你认识几位?

图▏军中“三杨”

11月7日,杨成武将阿部规秀的部队困在黄土岭之后,发现在山包处有一座院子,在院子中有着不少日军官员出入。

按照常理推测,院子里住的肯定是日军高级将领,一旦将这处院子包围消灭,那么这场仗就赢了一大半。

于是,杨成武便命令手下炮兵对准那座院子,趁着院子升起炊烟之际,几声炸弹的轰鸣,院子瞬间变成一座废墟。

而在废墟之中就有日军陆军中将、有着“名将之花”之称的阿部规秀的尸体。

黄土岭之战震惊日本朝野,也让杨成武名震中外。

在此之后,杨成武一直活跃在战场上,抗美援朝战争时更是指挥部队仅用三天的时间就歼美军近两万余人,重挫美军嚣张气焰。

1955年,杨成武被授予上将军衔,1965年,由于总参罗瑞卿因病卸职,在叶剑英的推荐下,杨成武成为新中国第二任总参。

2004年杨成武在北京因病逝世。

三、叶飞

叶飞出生于菲律宾,他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华侨将军”。

叶飞的父亲虽然早年在菲律宾讨生活,但是一直想要回归故里。

可在东南亚的事业牵绊之下无法完成这一梦想,于是他在1918年将自己刚满5岁的长子叶飞送回中国,让叶飞在中国生活、学习。

令他没想到的是,叶飞竟然在1928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并且从事革命工作。

已经参加革命的叶飞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当他在1929年被捕入狱的时候,他的父亲得知此事后就想要将他通过菲律宾方面将他引渡回菲律宾。

毕竟叶飞在菲律宾出生,拥有菲律宾国籍,符合引渡条例,这样的做法完全能够保住叶飞的生命。

可叶飞坚决拒绝,因为他一旦被引渡回菲律宾,终生都不能踏足中国,也就无法为革命事业奔走,理想也无法实现。

十位出自福建的将军,你认识几位?

图▏青年叶飞

就这样叶飞在监狱整整一年有余,最终在共产党的解救下逃出,并在1932年成功入党。

在此后的抗日战争中,叶飞一直在江苏、福建等地区活动,积极参加对日反扫荡、反清剿作战,并于1945年就任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

抗日战争结束后,叶飞率领部队屡立战功,其中孟良崮之战能够胜利的关键就在于叶飞率部死战。

1947年5月,蒋介石对陈毅、粟裕率领的华野堪堪形成包围之势。

甚至在这场战役中,蒋介石出动了有“御林军”之称的整编74师,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陈毅、粟裕决定在孟良崮将张灵甫率领的74师歼灭。

想要歼灭74师,折断蒋介石的臂膀,就必须将74师孤立起来,于是华野大量军队都被派出进行阻击战,而真正对孟良崮74师发起进攻的则是叶飞率领的华野一纵。

在孟良崮战役打响之后,一纵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抵不过74师强大的火力支持,但是,一纵反而越战越勇。

就在孟良崮之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在外围的国民党军将打援的部队重重包围,而这场战争的胜利就决定在孟良崮的归属上。

此时,作为华野总司令的陈毅向前线指挥作战的叶飞下达命令:“务必在明日佛晓之前拿下孟良崮,消灭74师,不惜一切代价。”

接到命令的叶飞立刻对现有兵力进行整合,终于拿下孟良崮,全歼74师,获得战争的胜利。

在新中国建立后,叶飞主要负责对台湾的进攻任务,但是没想到第一次解放金门由于潮汐和准备不足等方面导致失败,可这并未改变其解放台湾的决心。

十位出自福建的将军,你认识几位?

图▏叶飞

就在叶飞准备进行第二次金门战役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无奈之下,对台作战只能放缓。

朝鲜战争胜利后,1955年叶飞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8年,叶飞再次指挥金门炮战,近四个月的时间,国民党高层将领在这场战役中牺牲数名。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作为中菲双重国籍的叶飞将军成为两国之间友好关系的纽带,甚至周总理在得到菲律宾总理赠送的香烟后还转送给叶飞将军。

1994年,叶飞将军逝世。

四、陈仁麒

1913年,陈仁麒出生于福建龙岩,他虽然是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但是家境富裕,因此小时候的他被父母送到镇上的学校读书。

随着陈仁麒的一天一天长大,他对于学习的兴趣愈发浓厚,很快就因为品学兼优到龙池书院读书。

等到1928年他在学校高小毕业后,在上学就需要大量的金钱支撑。

可作为一个农户人家的孩子,陈仁麒的父母再也没有多余钱用来供孩子上学,无奈之下的陈仁麒只能回家帮助父母做些活计。

那时候的陈仁麒已经15岁了,在当时已经是一位壮劳力。

因此在亲友的介绍下,陈仁麒到一家纸伞店当学徒。

当学徒的生活不易,每天除了学习制伞外,还要负责店里所有的脏活累活,一直学习新思想的陈仁麒受到这样的压迫后决心反抗,直到他等来了红军到达的机会。

1929年5月,当朱、毛率领红四军攻入龙岩,在红军到来之后,立刻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活动,陈仁麒的家里也获得了几亩田地,一家人终于不用仰人鼻息生活着。

十位出自福建的将军,你认识几位?

图▏陈仁麒

红军在龙岩期间,陈仁麒积极加入少先队,为红军作战侦查敌情,编写歌谣,宣传工农革命。

他所编写的歌谣在经过毛主席润色后在当地家喻户晓,而他在小小年纪的时候就得到毛泽东的夸奖,就这样,陈仁麒在革命斗争中慢慢成长起来。

1932年,21岁的陈仁麒加入共产党,在战斗中屡立战功,一年之后就被任命为第31师的宣传科长。

随着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开始,身为宣传科长的陈仁麒也加入到战斗中去。

在一场战斗中,陈仁麒腿部中枪,幸亏治疗及时,陈仁麒在昏迷三日三夜后苏醒,在伤势痊愈后,陈仁麒因为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调往红七军团负责地方工作。

此后,陈仁麒一直负责地方工作以及政治工作,直到1947年4月,陈仁麒所在的冀察热军区统归东北民联管辖,而陈仁麒在这时才第一次真正指挥作战。

当时为了配合辽西作战,陈仁麒率领士兵攻打热河重镇围场。

由于围场是东北到达内蒙古的战略要道,国民党士兵在此修建了堪称完美的防御工事,如何攻打并且占领围场,成为陈仁麒目前的重要难题。

为了占领围场,陈仁麒带领士兵到野外进行实地训练,在完成训练目标后,陈仁麒决定出兵。

在他的指挥下,对围场攻势进行炮击,第13旅歼灭国民党守军千余人,此次战役大获成功,陈仁麒也因此受到嘉奖。

1948年5月,陈仁麒指挥部队向隆化发起进攻。

隆化城高,易守难攻,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而他的壮举不但受到了陈仁麒的嘉奖,也成为全军上下学习的楷模。

十位出自福建的将军,你认识几位?

图▏董存瑞(剧照)

正是因为陈仁麒在革命的大半时间里都从事政治工作,所以他对于董存瑞牺牲的事情一直感念在心。

为了帮助牺牲的董存瑞养活一家老小,哪怕是在困难时期,陈仁麒一家节衣缩食,也要保证董家的生活。

甚至曾经立下遗嘱,“董存瑞的葬礼我参加了,我的葬礼董家人必须在场。”

正是有这样的遗嘱在,1994年3月27日,陈仁麒去世,但为了等到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的到来,葬礼直到五天之后才举行。

五、郭化若

1925年,郭化若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之中,郭化若的父母为了供儿子读书,只得忍痛将两个女儿卖掉。

就这样,郭化若才有去学校读书的可能,哪怕是这样,郭化若在闲暇时还需要到报社做些抄写类的工作,赚取学费,勉强维持上学所需。

1924年1月,由于福建等沿海地区受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影响严重,在国民党进行改组之后,郭化若加入了国民党,随即就以国民党员的身份考入黄埔军校。

当时国共两党进行党内深入合作,许许多多共产党员在国民政府各机构任职,其中周恩来就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在周恩来的影响下,许多黄埔军校的学生都加入了共产党,其中郭化若也心向共产党,并且成功加入。

由于郭化若在黄埔军校表现优异,因此深得蒋介石的重视。

蒋介石曾两次将他调为参谋秘书,但是他都推辞。

在他的心目中,将来国共必有一战,此时拒绝蒋介石的拉拢,是最正确的选择。

可即便如此拒绝,依然没有打消蒋介石拉拢的决心。蒋介石破格让其留校任职。

十位出自福建的将军,你认识几位?

图▏郭化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席卷全国后,许多意志不坚定的共产党员纷纷登报宣布退党。

但这时候的郭化若却直接公布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宣布与蒋介石公开决裂,并且参加了朱德率领的起义军,投身革命。

郭化若是当时红四军中少有的高学历人才,在党组织的批准下,郭化若获得了前往苏联留学的机会。

一年之后,郭化若学成归国,被朱德任命为红四军第二纵队参谋长。

随着参与战斗次数逐渐增多,郭化若对于战争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

由于郭化若长时间在红四军中任职,对于红四军未来的发展也格外上心。

因此,他也写过一篇有关红四军未来发展的文章,深得毛主席的称赞,或许是两人对战争、对革命的认知是相同的,这也使得郭化若成为毛主席坚定的追随者。

后来,随着党内左倾思想蔓延,毛泽东被渐渐边缘化,而一直追随在其身边的郭化若受到严重影响,甚至被开除党籍。

多亏了当时红军学校校长的保护,郭化若才被调入陈赓麾下的作战科,在长征中历尽艰难,终于抵达延安。

到达延安后,中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左倾思想也在遵义会议时期被彻底更正,直到1937年,郭化若终于恢复党籍。

在郭化若被开除党籍的七年之中,他一直在红军学校教书育人,并且编写多本著作,1938年编写的《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甚至一度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传阅,受到一致好评。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内战爆发,郭化若以毛主席身边高级参谋的身份被委派到鲁南军区担任司令,掌控整个山东战场,可以说,解放军在山东战场上的胜利最大的功臣就是郭化若。

十位出自福建的将军,你认识几位?

图▏老年郭化若

在新中国成立后,郭化若继续从事军事教育以及军史编著工作,直到1995年去世。

出身于福建的将军们除了上面五位外还有另外五位。

傅连璋作为一名医生,拯救过无数共产党人的生命,陈赓、徐特立等都是他的病人,他所创建的红军医院是无数战场上红军士兵生命的保障。

曾率领闽西子弟血战湘江的刘忠也出生于福建,他不但是长征路上的侦查先锋,同时也是侦察科的创始者,正是有了侦察科,才能让红军在战争中无往不利。

有“旋风勇将”之称的罗舜初在葛庄一战,全歼日军300余人。

石桥伏击战,让日军团长魂断沙场,在临江战役期间,罗舜初带领部队一举端掉廖耀湘兵团的指挥部和三个军部,让国民党士兵群龙无首。

在建国后,罗舜初为建设海军呕心沥血,完成海军建制。

有“铁流雄鹰”之称的罗元发原本只是一个放牛娃,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领的第115师独立团完成了平型关大捷,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其战斗队伍中出现了狼牙山五壮士等光辉群体。

在解放战争时期,罗元发所参加的延安保卫战中,他指挥两个团的兵力击溃了数倍来犯之敌,为中央机关转移赢得了时间。

在建国后,罗元发还组织了卫星发射等任务,为实现中国部队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

长征是中国红军首次战略转移,因此情报侦查至关重要,而在长征过程中,苏静的侦查为红军转移提供了前进保障。

在抗日战争时期,苏静曾多次破获组织机密被泄露的案件。

国共战争开始之后,苏静被调往四野工作,在苏静和他手下数百人的情报搜集后,四野司令林彪获得了一次又一次战争的胜利。

结语

抗战救国不分地域省份,每一位心存大志的爱国者都会投身到革命中去,他们只是全国革命志士的缩影,他们为新中国所付出的一切值得所有人学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56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