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二十四岁他去陕北插队落户,两年后当了三个娃的爹

发布啦 0 0


1969年夏天,二十四岁的胡家富以社会青年的身份,跟随一帮十六七岁的北京知青来到了陕北的南马河大队,他 . 和八名北京知青被分派在南马河大队第三生产小队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胡家富自幼丧父,是他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把他拉扯长大的。胡家富十三岁那年,因为和同学打架斗殴,被学校开除,还差两个月小学毕业的胡家富成了无业游民,天天和一些不良少年在一起玩耍,他很快就学会了抽烟,学会了喝酒,也学会了盗窃。半年多的时间,竟然三次被带进了派出所。为此,胡家富的舅舅用腰带狠狠打了他一顿,差点没把打死,胡家富好久没敢再出去惹事。

胡家富十八岁那年,街道把他安置到燃料供应站(煤场)当搬运工,虽然工作很辛苦(给居民送煤到家),但福利待遇还是不错的,单位发手套肥皂和工作服,超额完成任务还有奖金。胡家富在燃料供应站干了一年多,和单位同事倒也相安无事,领导还表扬他工作积极,服务态度好,居民满意。

可好景不长,一次送煤的途中,胡家富和修车铺的师傅发生了争执,因为两毛钱,他把修车铺给砸了,还打伤了修车铺的师傅。为此,胡家富被拘留了半个月,也因此丢掉了工作。

在家一呆就是五年,胡家富再也没找到工作,眼看着就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也没有一个女孩愿意和他谈恋爱,为此,胡家富的母亲都愁病了。1968年年末,街道干部到他家做动员工作,街道干部劝说胡家富到农村去插队落户,到了农村应该好找对象。就这样,胡家富从一个社会青年变成了插队知青。

知青往事:二十四岁他去陕北插队落户,两年后当了三个娃的爹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来到南马河大队后,三队的刘建功队长把四名男知青和五名女知青临时安排在三队队部的两孔土窑里居住。那两孔破烂的土窑只有一孔窑洞里有土炕有锅灶,女知青们就选择了没有土炕的那孔土窑,烧火做饭烟熏火燎的,女知青们嫌不卫生。男知青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好住在了有土炕的那孔窑洞里,那孔窑洞也成了知青们的伙房。

知青们居住的队部东侧有两孔土窑,那是三队的寡妇马金莲家。马金莲当年二十五岁,她男人两年前在煤矿遇难了,马金莲一个人和三个娃娃相依为命。马金莲的三个娃娃都不大,大娃是个女娃,叫刘巧,刚满四周岁,两个男娃是双胞胎,一个叫大双,一个叫小双,这俩男娃是遗腹子,还不满两岁。知青们来插队,刘队长就安排马金莲暂时帮助知青们做饭,队里一天给她记七分工,也算是照顾她。

马金莲的男人遇难后,因为抚恤金的分配问题,她和公婆撕破了脸,她婆婆说:“以后你马金莲和我们刘家就没有关系了,没有眼珠子了,哦(我)们也不要你这个眼眶子了。”因为八十块钱,马金莲的公婆连他们的亲孙女刘巧也不认了。

别看马金莲是三个娃娃的妈,可她长相很好,身材也好,勤快又善良,帮知青们做饭的同时,也帮知青们打扫卫生,两孔土窑里的脚地,她一天要扫两三遍,还热情地教知青们学习做饭,知青们对她的印象很好。

马金莲帮着知青们做了二十多天的饭,知青们学会了做饭,马金莲就不帮知青们做饭了,她也要和社员们一样天天出山劳动。经过二十多天的接触,知青们对马金莲家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大家都很同情马金莲。

知青们跟着乡亲们收完麦子,就该给玉米地锄二遍地了。那天刘队长带领社员们去沟口的那片川地锄草,中午收工回家的路上,队里的二流子冯文秋又对马金莲说一些不三不四的话,马金莲不愿搭理他,就加快了脚步。冯文秋紧跟在马金莲身后,非要替马金莲扛着锄头。多亏刘队长呵斥了冯文秋,冯文秋才灰溜溜地躲到了旁边。

冯文秋是三队拦羊(放羊)老汉冯永德家的三小子,因为冯永德老汉的婆姨多年前就病逝了,他家三个娃娃的婚事都遇到了难处,大小子冯文青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二小子冯文山娶了一个腿瘸的残疾女子(小儿麻痹后遗症),老三冯文秋到了二十八岁,还是光棍一条。自从马金莲的男人遇难后,冯文秋就盯上了马金莲,可惜马金莲对好吃懒做的冯文秋一点好感都没有,她打心眼里瞧不上冯文秋。

转眼就到了秋后,农忙结束了,地里也没什么要紧的农活了,知青们也和社员们一样,半天出工劳动,半天在家歇着。经过了近半年的接触,知青们对马金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马金莲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娃真的不容易,幸亏马金莲的娘家妈帮忙照顾娃娃,也幸亏马金莲的女娃刘巧懂事,有时马金莲出山劳动,四岁的刘巧就能照看两个弟弟。

因为马金莲家离三队队部很近,刘巧经常到知青们居住的地方来玩,有时还为知青们送来半瓢红枣。知青们都很喜欢刘巧,谁有好吃的东西也都拿给刘巧吃。每次有人给了刘巧好吃的东西,乖巧懂事的刘巧自己却不舍得吃,她说拿回家给弟弟吃。马金莲有时也领着三个娃娃到知青们居住的地方来玩,有时也帮知青们缝缝补补啥的,知青们都很喜欢马金莲,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金莲姐。

有一次上山打柴,胡家富的棉袄被酸枣树枝划破了一道大口子,马金莲看到后,二话没说,跑回家拿来针线,帮着胡家富把棉袄缝补好了。看着工工整整的针脚,胡家富很满意也很感动,他一连说了好几句谢谢金莲姐。就是因为马金莲帮着胡家富缝补棉袄,胡家富对马金莲有了很好的印象,马金莲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胡家富总是跑在最前面。

胡家富每次去马金莲家帮忙,马金莲的大女子看到胡家富来了,就会笑着喊大,大双和小双也会随着刘巧喊大。起初,胡家富不知道“大”是啥意思,他就笑着答应。后来知道了“大”也有爸爸的意思,他就不好意思答应了,还教给马金莲的娃娃喊他叔叔。胡家富非常喜欢马金莲的这三个娃娃,因为他们都太乖巧了。

第一年年末分红,胡家富分到了二十八块八毛钱的红利(他们九名知青中胡家富分到的红利最多,有的知青只有几块钱)。在陕北插队落户半年多,胡家富好像突然长大了,想想家中的母亲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他心里也很难受。腊月十六那天,他跑到离南马河大队十五里路远的公社邮电所,给他母亲寄回去了二十块钱。二十块钱虽然不多,这可是胡家富大半年的劳动报酬啊。

胡家富他们在陕北吃的第一顿年夜饭是马金莲帮忙给知青们做的,马金莲帮知青们炸了油糕,还杀了她家一只打鸣的大公鸡。吃饭的时候,两名女知青跑到马金莲家,把三个娃娃都叫到队部,马金莲一家四口人和知青们一起吃了一顿年夜饭。那天,胡家富掏出六块钱,三个娃娃一人两块钱,算是压岁钱。那天,胡家富看到马金莲流泪了,她说啥也不让娃娃们要胡家富的钱,胡家富硬是把钱塞到了三个娃娃的衣兜里。其他知青,也一人给了三个娃娃一块钱。

之后的日子里,大家明显看出马金莲对胡家富特别好,马金莲不光帮胡家富洗衣服,她还给胡家富做了一双布鞋。胡家富也感受到了马金莲对他的关爱,他也发自内心地感激马金莲。

1971年1月中旬,眼看着就快到春节了,胡家富突然产生了回北京陪着母亲过春节的想法,大队干部和公社知青办主任都知道胡家富的情况,都知道胡家富是他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抚养长大的,知青办主任痛快地批准了让胡家富回北京探亲的请求。

离开陕北那天,马金莲为胡家富烙了白面饼,给胡家富装上了五斤红枣,还把她家不多的小米也给胡家富装上了两瓢。

知青往事:二十四岁他去陕北插队落户,两年后当了三个娃的爹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回到北京后,胡家富的母亲看胡家富黑了瘦了也懂事了,她搂着儿子呜呜大哭。那次胡家富在北京待了半个多月,帮他母亲把家里该收拾的东西都收拾得利利索索,把煤和粮都帮他母亲买了回来,还嘱咐他母亲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看着儿子这么懂事了,胡家富的母亲哽咽着说:“我身体很好,有工作也有工资,生活上没什么困难。只是你都二十六岁了,再不找个媳妇,就得打光棍了,你要是打了光棍,我可咋跟你爸交代啊……”

在北京过完正月十五,胡家富正月十六就离开北京回陕北了。那次从北京回来,胡家富给马金莲的三个娃娃带来了北京的糕点和糖果,还给马金莲买了一块绒线围巾和两双袜子,他回北京时马金莲送了那么多东西,怎么也得有个礼尚往来嘛。

1971年初秋的一天中午,在收工回家的路上,队里的二流子冯文秋又和马金莲说粗话,马金莲不愿和冯文秋费口舌,她就紧走两步走到了刘队长的前面。冯文秋还是紧追不舍,还嬉皮笑脸地说:“金莲妹子,你和我一搭里(一起)过日子,你一点都不吃亏,我一准能对你的娃娃好,也不会让你受苦。”

看看冯文秋又纠缠马金莲,刘队长说道:“文秋,你这是干啥?也不怕旁人笑话你。”“队、队长,哦(我)是光棍,她是寡妇,哦(我)想和她搞对象有什么毛病?你管咱队里的生产劳动,哦(我)和金莲搞对象你就不要管了嘛。”冯文秋皮笑肉不笑地说。

刘队长被冯文秋顶撞了一句,他正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冯文秋,胡家富突然开口了:“我说文秋哥,搞对象也要两厢情愿吗?人家金莲姐不想和你搞对象,你咋能这样胡搅蛮缠呢。”“哦(我)说北京知青,这个事情队长都管不着,你凭啥要管?当着大伙的面,你要敢说你相中了马金莲,哦(我)就把金莲让给你嘛。你要是没相中,以后少在哦(我)面前管闲事。”

看看阴阳怪气的冯文秋,再看看满脸通红的马金莲,胡家富应该是被逼在了墙角,他红着脸说:“只要金莲姐愿意,我就娶她。”胡家富此话一出,顿时引起了乡亲们和知青们的一片哗然,马金莲满脸通红,捂着脸跑回了家。

那年秋后,在刘队长的撮合下,胡家富和马金莲领取了结婚证,二十六岁的胡家富在陕北插队落户两年多,他成了三个娃娃的爹。婚后的生活有幸福也有烦恼,结婚后胡家富才真正体会到了马金莲的不容易,三个娃娃虽然年龄不大,可他们也不少吃,幸亏马金莲过日子精打细算,不然她娘几个的吃饭都是大问题。

自从胡家富搬着行李住到了马金莲家,马金莲一日三餐都尽量让胡家富吃饱,她和三个娃娃早晚都喝稀的(糊糊),只有中午吃一顿干的。看马金莲这样做,胡家富心里虽然感动,可更多的还是难受和愧疚,他暗暗发誓,既然做了娃娃们的爹,就得让娃娃们吃饱饭。

那年冬季农闲,除了上山打柴,胡家富就是开荒造田,他从早到晚几乎是一刻也不闲着。大队虽然也阻止过胡家富开荒,可他没听大队干部的劝告,还理直气壮地对大队干部说:“要是娃娃们有饭吃,我也不愿受这样的苦。”

结婚后的第二年秋后,胡家富开垦的那一亩多荒地收了二百多斤玉米,还收了一百多斤洋芋和三十多斤黑豆,有了这些额外的收获,他们一家五口人的口粮基本得到了保障,三个娃娃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从1974年起,在南马河大队插队落户的北京知青陆续有人通过招工离开了南马河,看别人都去当工人挣工资了,胡家富因为和本地农民结婚,暂时被剥夺了招工的资格。因为这,胡家富心里难受了好长时间。尽管家里的条件不好,胡家富还是把三个娃娃都送到邻村小学读书去了。

1975年年末,胡家富带着马金莲回到了北京,胡家富本想把三个娃娃都带着,马金莲的母亲不同意,她担心胡家富的母亲不会接受三个娃娃。马金莲的母亲还嘱咐胡家富和马金莲,回到北京暂时不要说娃娃的事情,等以后找机会再和胡家富的母亲说这事。那次回北京,胡家富的母亲看到马金莲,非常高兴,她当即就把自己戴了几十年的一对玉镯送给了马金莲,还给马金莲改了名字,把马金莲的名字改成了马金枝。

到了1980年春天,在南马河大队插队落户的北京知青就剩下胡家富一个人了,看看其他知青招工的招工,回京的回京,胡家富心里很是失落和难过,他和农民结了婚,连回京的权利也给剥夺了。那年秋天,胡家富总算得到了一次招工的机会,去县煤矿当工人,他不想错过这次机会,就报了名。马金莲(后来改名叫马金枝)坚决不同意自己的男人去当煤炭工人,她跪在地上哀求胡家富说:“就算我领着娃娃去要饭,也不会让你去煤矿当工人。”

第二年秋天,胡家富又得到了一次招工的机会,他顺利地成为了县农机厂的一名供销员,成了人人都羡慕的正式工人,端上了公家饭碗。从那之后,胡家富一家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

1993年冬季,胡家富回到了北京,把他母亲接到了陕北,他母亲的身体虽然很好,生活上都能自理,可胡家富和马金枝都不放心。胡家富的母亲来到陕北后,马金枝一边种责任田一边照顾婆婆,她对婆婆比对亲妈都亲,给婆婆梳头,给婆婆洗脚,家里的细粮都省给婆婆和自己的男人吃,就她一个人吃玉米面团子(那时刘巧和大双二双都结婚单过了,二双在延安当老师)。家里养了一只奶羊和五六只老母鸡,马金枝保证让婆婆每天至少吃一个鸡蛋(冬季母鸡不下蛋,就吃咸鸡蛋),羊奶也都给婆婆喝。胡家富的母亲对这个儿媳非常满意,她常说,自己的待遇都快赶上皇太后了。

2005年夏天,胡家富退休了,他家北京的老房子正好拆迁了,政府补偿了一套两居室的楼房,胡家富和马金枝就带着八十三岁的老母亲回到了北京,到了2017年,胡家富九十五岁的老母亲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她停止呼吸后,紧抓着马金枝的手还没松开。最后一年,胡家富的母亲是在病床上度过的,整整一年的时间,都是马金枝伺候婆婆,照顾卧床的病人有多辛苦是可想而知的,马金枝却没有一句怨言,她说胡家富是她的男人,婆婆就是她的的亲人,照顾婆婆是她应该的,也是一个儿媳的义务和责任。因为这句话,胡家富感动哭了好几回。

目前,胡家富和马金枝大多数时间都在北京生活,有时也会回陕北到三个娃娃那里小住。三个娃娃都很孝顺,胡家富和马金枝每次回陕北,三个娃娃都拉着不让走。

知青往事:二十四岁他去陕北插队落户,两年后当了三个娃的爹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讲述完自己的插队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胡家富很感慨也很激动,他说自己少不更事让母亲操了不少心,幸亏上苍赐给了他一个好婆姨,让母亲度过了幸福快乐的晚年,这一点是他最幸福最欣慰的事情,他说要感激自己的婆姨一辈子。


作者:草根作家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58296.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