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在六十多岁之际,依旧豢养男宠,且宠溺程度丝毫不亚于当年,惹得朝廷大臣们议论纷纷,就连民间闹得也是人尽皆知。
她既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谋略方面一定有着过人之处,否则也达不到如此辉煌的成就,晚年豢养男宠的糊涂事情为何会出现在她的身上?难道真的是老糊涂了?
狄仁杰在被武则天封为宰相之后,在很多事情方面都曾规谏过武则天,且建议大多被采纳。其实在豢养男宠一事上,狄仁杰也曾多次贵贱,武则天始终我行我素。
一日,狄仁杰再次规谏,武则天有些愠怒,让他往前凑近些,然后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并指了指。
狄仁杰看后错愕不已,思索良久后明白了武则天的深意,便再也不曾上奏有关男宠的任何事情,这是为何?
武则天此举另有所图,唯狄仁杰心知肚明
在当时,武则天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但她却齿白唇红,跟二十余岁姑娘的牙齿一模一样,狄仁杰先是愣在原地,意会武则天想要传达的意思。
表面意思很简单,武则天就是让各位大臣知道,她虽人老珠黄,却有着充沛的精力,还轮不到大臣们对她指指点点。
这能说明什么呢?武则天晚年贪恋男宠,生性好色?说到底,她也是一位女人,更是一位皇帝,后宫佳丽、金屋藏娇也都不算过分,有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合情合理。
凡是对她经历了解的人都清楚,她不顾亲情、心狠手辣、阴险狡诈,遇到事情当机立断,“皇帝的必修素养”她都具备,即使生性好色,又怎会贪恋这一时之快呢?
那么深层含义是什么呢?狄仁杰科举出身,在没有受到武则天重用之前担任大理寺寺丞的职务,审查案件不计其数,且冤假错案之事几乎没有发生过,他对武则天的心理拿捏的很准,那就是“故意制造事端,建造起李氏和武氏的共同敌人”。
武则天在下一盘大棋
故意制造一个事端?难道她真的老糊涂了?
各位读者可以再思考一个问题,是谁继承了武则天的皇位?
没错,就是唐中宗李显,这位皇帝姓“李”,而武则天姓“武”,如此一来,唐朝岂不是又回到了“李家”的手中。
按照常理,“李家”接手唐朝,必然会对武则天的后代和党羽斩杀殆尽,然而历史上并非如此,唐中宗李显非但没有赶紧下绝,反而还给武家人升官加爵。
是不是出乎众人的意料?其实这和武则天晚年豢养男宠一事息息相关,她虽然年岁大了,却心如明镜。
武则天的心腹是狄仁杰,他猜测出武则天豢养男宠的背后原因后,在晚年规谏女皇帝把皇位让给李显,他们之间有着坚固的信任基础。
武则天明知武氏家族中无人能够胜任皇位,纵然将皇位传给自己的血脉,也迟早会被李家仁抢去,到时候武氏家族又岂会幸免于难?恐怕只会落得一个满门抄斩的结果。她很早地就下了一步棋,如今狄仁杰规谏,她为何不顺水推舟呢?
李、武两家忍无可忍,联手抗敌
晚年的武则天不仅宠溺男宠,甚至允许他们在朝政方面发表意见,这惹得大臣们恼羞成怒。
这些男宠都是一些眼界短浅之人,说出的意见更是让朝中之人哭笑不得,武则天对此并不责怪,在一些小事情上反而采纳这些意见。
渐渐地,男宠们开始沾沾自喜,肆无忌惮,其中以张易之、张昌宗二位最为出名,他们得到了一定的权力后疯狂敛财,还勾结了一众党羽。
事情似乎朝着更加荒唐的方向发展,在朝廷中任职的既有李氏家族,也有武氏家族,他们之间的矛盾消失殆尽,将矛头统一指向了张易之、张昌宗等人。
不久之后,李、武两家发动神龙政变,这些男宠们的势力因此瓦解,李氏家族和武氏家族也化干戈为玉帛。
后来,李显继位,武氏家族还受到了封官加爵,一场腥风血雨就此避免,这也是武则天晚年豢养男宠的真正原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