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淮南博物馆工作人员接到报告,谢家集区古堆乡古堆村应晓东村民小组在修建运河时发现一座古墓。博物馆的三名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并在当地派出所的配合下看守了一夜。6日凌晨,工作人员开始抢救发掘古墓。
墓为砖房墓,全长4.55米,东南西北方向宽1.35米(券顶已塌,深度不详)。墓壁为单砖错缝,墓底铺人字砖,墓东部有早期被盗痕迹。出土随葬品有:一个蓝釉四系壶(残次品)、三枚“五铢”铜钱、一个灰色陶罐(残次品)、四枚铁棺钉、一枚铁残片等。目前,挖掘工作已经完成。
据市博物馆馆长沈汉卿考证,墓中出土的蓝釉四系壶,形制规整,釉色鲜亮,胎体较厚,颜色为灰色,具有明显的南北朝后期北窑口特征。
墓中出土的三枚“五铢”铜钱有“长平”字样。“长平五铢”铸于北齐天宝四年(公元550-559年)南北朝时期。当时北齐疆域延至淮南,南朝以陈为界。1987年4月,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唐山镇乳山村梁颖村发掘了一座南北朝砖墓,出土了三件南方青瓷。这两座墓葬的发现填补了淮南市南北朝文学的空白。根据谭启祥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四卷北齐部分,淮南、寿县、丰台为北齐所辖地区,北齐的年代大致相当于南陈,北齐南部与南陈接壤。这两座古墓出土的文物表明,当时南北朝交流频繁,行政区域可能不稳定。南朝墓距离北齐墓约20公里,可见是南北文化的交汇点。这两座古墓为我们研究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文化和丧葬习俗提供了实物证据。
图为市博物馆馆长沈汉卿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一个四系蓝釉壶。
(记者张芳照片报道;淮南报业新闻网)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淮南博物馆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