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逝世,毛主席为什么不去追悼会现场?他给毛主席的最后一封信都写了什么?
1976年1月8日早上9时57分,78岁的周恩来总理因病与世长辞,留下一辈子的功勋荣耀,彻底离开了他牵挂的国家和人民。
噩耗传来,全世界都为之悲痛。全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联合国降半旗致哀。
追悼会现场,更是悲恸异常,邓小平在诵读悼词时数次哽咽难语,但令人奇怪的是,至始至终,唯独毛主席没有出现。
很多人都不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不能来送周总理最后一程?有心之士甚至公开质疑,是不是主席对总理有负面情绪?
但其实这是凭空无据的猜测,背后真正的原因令人动容!
- 最亲密的战友,最信任的同志
有人说,在中国革命进程中,谋事是毛,成事是周。毛泽东离不开周恩来,他俩是最好的黄金搭档。
这个说法,是有一定历史背景和事实依据的。
1931年,周恩来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与毛泽东展开长谈。两个人谈共产主义理想、谈国家的命运,谈革命工作,发现思想相通,遂决定并肩作战。
从遵义会议起,到长征北上、抗日战争、重庆谈判,再到转战陕北、解放战争,再到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两人同心谋划,密切配合,共同导演了中国革命这出威武雄壮的时代大戏。
在漫长的革命事业之中,毛泽东与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中国最动荡的那一段岁月里,彼此不离不弃,携手披荆斩棘。
他们甚至多次救彼此于危难之中,传下了许多佳话。
长征途中,周恩来因为长期劳累及营养不良,患上肝脓疡,连日高烧,不能进食。
毛泽东极为关心,亲自派人为周恩来找医生治病,千方百计使周恩来早日恢复健康,一起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抵达陕北。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周恩来为护毛泽东周全,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深知这次谈判“暗藏杀机”,一路上处处小心。坐飞机的时候,亲自检查毛泽东座位的安全带;到重庆后,又亲自检查毛泽东的住处。
在重庆的每一天,周恩来生怕敌人下手暗算毛泽东,每天与他形影不离,简直成了贴身保卫主席的护卫兵。
在宴会上,当人们拥来为毛泽东敬酒时,他又担心有人会在酒里做手脚,不顾个人安危,一杯杯接过来替毛泽东喝下。
这样的朋友,当得起“生死之交”。
- 病重的周总理,给主席最后一封信
1972年,周总理因为便血住进医院,但稍微好转后又赶紧回到工作岗位。医生怀疑为恶性肿瘤,劝他赶紧停下手头的工作,做个全面的检查。
结果被周总理拒绝了。他动情地说:“我这把年纪,要真是癌症也无可奈何了。趁着还可以工作,再为人民好好办几件事情才能安心。”
5月18号的时候,周恩来的病情在经过专家会诊之后,确诊为膀胱癌,一片阴云笼罩在人们的心头。
毛主席得知周总理确诊的消息,反复阅读了他的病理检验报告,心情极其沉重。
他外表刚毅坚韧,实则铁汉柔情。之前陈毅去世的时候,就因为悲伤过度,一场大病严重到休克的程度,此时又再度因为周恩来的病情,吃不下睡不好。
紧接着,他提出请邓小平出山分担总理事务,又指示由剑英、颖超、汪东兴和张春桥领导周恩来的医疗工作,还不停写信叮嘱总理注意工作强度:“注意护理,注意营养,注意休息,要节劳。”
可当时政治国家动荡时期,中美关系建交也尚未走上正轨。如果把自身安危置于国事之上,那就不是周恩来了。
1974年2月,四届人大召开。周总理因为过度的劳累,导致病情恶化,便血不止。
但他依旧坚持完成马来西亚总理,就两国建交问题召开会议才住进了医院。
据统计,在周总理住院期间,一共经历了13次手术,其中5次都是大手术。
在那个医学并不发达的年代,每次手术都相当于一次酷刑折磨。
了解情况的毛泽东,非常悲伤。那段时间,毛主席因白内障导致双眼视力急速下降,也正在经受着几乎失明的痛苦。
医生曾多次劝说毛主席早日接受治疗,但毛主席害怕手术恢复占时间,耽误工作,怎么也不肯答应。
作为知己,周总理自然知道毛主席的担心,1975年6月,他给毛主席写去了人生中最后一封信。
周总理在信中劝说毛主席:“为了人民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光明前途,恳请主席尽早治疗白内障,如此必然会对毛主席的读书、看报有所帮助。”
后来毛主席终于同意接受手术,即使躺在病床上,他还是吃力地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去打个电话,问问总理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每次有周恩来的病情报告送来,毛主席都会特别关心。
他眼睛看不见,只能让工作人员念给他听,包括周总理每天失血多少,最近有没有动手术,他都记得非常清楚。
为了尽可能减轻周恩来的痛苦,毛主席还细心体察他日常生活的需要,尽力帮助照顾。
有一次,因为毛主席腿脚不方便,工作人员为他亲手缝制了一个马桶圈,比一般的马桶要高,既保暖又舒适。
但他第一时间想起了正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周恩来,连忙托人将其送过去。
又有一次,工作人员为他新设计了一款沙发,毛主席觉得坐着很舒服,赶紧说:“这种沙发好多了,原来的沙发又高又大,总理坐上脚会悬着,时间长了就累。赶紧给总理送过去。”
他可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啊,日理万机,对待周总理,却连这种小事都关心备至,可见感情有多深厚!
- 总理离世,主席为何没能到场?
1976年,是举国哀痛之年,周总理与世长辞,举国悲痛至极,那么毛主席为什么没能出席追悼会?
其实那个时候,毛主席因长期劳累,深受病痛的折磨,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昏迷的状态,只能依靠鼻子插管输送营养液维持着。
据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张玉凤回忆:“当时他讲话困难,仅能从喉咙内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声音字句,我只能从他的口形和表情来揣摸,获得他点头认可。他的行动也不方便,如果没有人搀扶,连一步都走不动了。”
而这个情况,周总理生前也是知情的。
据说,周总理临终前全身剧痛,但他还是强打精神询问医生:“主席……主席身体怎么样?”
等到医生说主席情况尚可时,他才放下心来,微声道:“主席还在,我就放心了。”说完这句话后,瞑目而去。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周总理胸前还佩戴着主席头像,枕边还放着毛泽东的诗词,可见他对毛主席的感情有多深厚。
1976年1月8日下午,工作人员给毛主席读周恩来逝世的讣告。
毛主席当时身染重病,卧在病榻上的他,紧锁起眉头,慢慢地闭上眼睛。工作人员看到,不一会儿,从他闭着的眼睛里渐渐地溢出了两行泪水。
当中央将纪念周恩来同志的悼词送到毛泽东面前审阅,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痛哭起来。
考虑到主席的身体状况,工作人员并没有安排他参加追悼会。
但后来张玉凤没能憋住,像个孩子一样冒昧地问道:“主席,去参加总理的追悼会吗?”
然而,主席颤颤巍巍伸出的一只手,拍了拍自己的腿,痛苦又吃力地说到:“我动不了啊”。
张玉凤听了,再也无法抑制泪水夺眶而出,后悔不该再说这种话,增添主席的痛苦。
14日下午,工作人员给毛主席念周恩来追悼大会的悼词稿。
听悼词的时候,毛主席再也不能控制自己,失声痛哭,老泪纵横,后来在周恩来的悼词中亲笔加上一句话——“是毛泽东最亲密的战友”。
追悼会结束后,根据周总理的遗嘱,要将他的骨灰洒向祖国大地。
十里长街送总理,只见灵车来,不见总理归。
工作人员说,那段时间毛主席神情悲恸,脸上很少再出现笑容。
作为伟大的开国领袖,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他虎气雄风、豪情万丈的一面,却忽略了他身上柔情似水的一面。
然而毛主席对周总理的维护和支持,不止生前,还在身后。
总理去世后,有一天,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在看望主席的时候,提到了一篇有关于周恩来的大字报。
毛泽东马上亮明态度:“攻击周恩来,人民怎么可能会答应?他追悼会上所作的悼词,其结论是不能改变的,要推翻这个结论,人民是不会赞成的。”
字字斩钉截铁,情意至真,自是无需赘言。
- 尾声
携手同舟半个世纪,两位开国伟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牵挂着对方,此等“神仙友情”早已超过战友,亲如手足。
这样的两位领袖,值得我们缅怀、骄傲和自豪。至今记得,在国庆70年大阅兵时,有网友在微博上@周恩来总理:“这盛世,如您所愿!”
青山在,人未老,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光辉永远照耀着我们,共祝愿祖国好!
文章资料:
百姓生活《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最后一次握手》
金融队伍建设《周恩来亲述与毛泽东关系》
中国人才《毛泽东和周恩来是如何交往的》
文史月刊《毛泽东在周恩来生命最后时刻的关怀》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