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发布啦 0 0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这句话是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许劭对于曹操本人最客观的评价。

鲁迅先生也曾评价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曹操生于东汉乱世,在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之际,他异军突起,并成为一代枭雄。

而曹操之所以能立足于乱世,多归因于他的用人之道,他爱才、惜才。

易中天曾用“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这十六个字如是评价曹操。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也正是因为曹操的讲义气、重情谊,他的麾下更是人才云集、卧虎藏龙。

有为他在前线,不惧生死、征战沙场的将士;也有为他在后方,布局谋略、拨弄风云的谋士;

既有雄才大略、足智多谋的文臣;也有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武将。

但有着广阔胸怀,务实作风的曹操,却为何非要对有着“神医”称号的华佗痛下杀手呢?

用人“唯才是举”

纵横捭阖的三国,对于大量人才的争夺之战也是一场扣人心弦的军事较量。

曹操深知拥有大量人才对于统一三国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天地间、人为贵”,“将贤则国安”的宝贵思想。

为此,曹操还不惜连续“三次”颁布了“求贤令”。言明“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为了推翻传统“德才兼备”的用人观,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

曹操懂得汉武帝刘彻一言的含义,“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不管是出身于社会下层、还是身份贫贱之士,只要是有用兵治国的才干,曹操都会不拘一格,予以重用。

就如许攸来说,他原本是袁绍帐下的一名谋士,但却因为自己的家人在官渡之战时犯法被捕,心中便对袁绍愤懑不已,怀恨在心,他转而就背叛袁绍,投靠了曹操阵营。

当一听说,许攸要投靠自己的麾下时,曹操激动不已,当下来不及穿鞋、装束,就匆匆忙忙前往营地外迎接许攸。

而许攸在官渡之战中,也拼尽力帮助曹操,一举偷袭了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使得袁军防不胜防,最终落得了个仓皇而逃的背影。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除此之外,有着“建安七子”之称的陈琳,他与曹操之间也有着不小的过节。

当初,陈琳在避难时,曾依附于袁绍,因长于文笔,后来便成为袁绍手下的文人,为他做事。

官渡之战爆发时,陈琳起草了《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痛斥、声讨了曹操的出身、人品等方方面面,甚至连曹操曾祖父也被其唾骂,言辞中处处透露着狠厉。

再后来,邺城失守,陈琳不幸被曹军俘获,这次他本以为曹操会因往日的种种过节而对自己痛下杀手,却不曾想曹操不计前嫌,爱其才而不究,进而任命其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

张绣、贾诩二人也是与曹操有着血海深仇的,在他们的布局设计之下,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昔日爱将典韦全部都命丧黄泉,甚至就连曹操本人都险些小命不保。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这样的深仇大恨,放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心中都不会做到宽容大度,可曹操却做到了。

在贾诩跟随张绣投降于他时,曹操求贤若渴、不计前嫌,放下仇恨,接纳了二人,并加以重用。

后来,贾诩成为了曹操身边的得力谋士,封为执金吾使;张绣也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曹操的儿子曹均,与曹操结为亲家,还被封为了扬武将军,深受曹操的爱戴,后又因参加官渡之战有功,晋升为破羌将军。

对待这些人,曹操尚且都能宽容大度,那么被其斩杀的同乡华佗,与他之间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华佗被斩杀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神医华佗

《后汉书·华佗传》中曾记载:“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华佗与曹操皆是同乡。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的华佗,本身也是出身士族的,早些年他曾受到过陈珪的爱戴,还被举荐为“孝廉”,但最终却“婉辞”了。

而华佗与曹操的相识,也与陈珪的儿子陈登,有着莫大的干系。

彼时,已是广陵太守的陈登,在任职期间突然患了重病,他每日都心情烦躁郁闷,食不下咽,家人担忧,为其寻遍名医,但最终却都束手无策。

而后,陈家人机缘巧合之下寻得了华佗,念着往日情分邀请其为陈登诊脉,很快华佗便诊出了陈登“胃中有虫数升”,乃是其多食“生鱼脍”所致。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华佗对症下药,为陈登“作汤二升”,待其下肚之后,仅仅一顿饭的功夫,陈登肚子里的三升小虫就全都被吐了出来。

之后,华佗便对陈登及其家人言明,其实陈登的病情还并未痊愈,依他所见,三年之后恐怕还会复发,到那时,他们必得寻得良医、良药才可,否则陈登便会有性命之忧。

果真如华佗所言,三年之后,陈登病情复发,但此时华佗却并不在他身边,陈家人也对其踪迹无从知晓,不久之后,陈登就因旧疾难愈不幸离世了。

陈登与华佗之间的故事,很快也传到了曹操的耳里,曹操立即差人找到华佗为其诊治,因为那时曹操被头痛之症困扰已久,一经发作他就头晕目眩,心情烦闷。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华佗精通医术,每每只要以针刺隔愈穴,曹操的头痛之症便稍有好转,但是却并未就此痊愈。

华佗本可以凭借着自己高超的医术,得到曹操的重用,“唯才是举”的曹操也定然也不会亏待他,但结果却往往是不尽人意的。

华佗最终竟落得个被曹操斩杀的结局,如此凄惨的下场,不禁让人唏嘘,在《后汉书》中,世人可知被华佗被斩杀的真相。

“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

华佗虽凭借着精湛的医术享誉盛名,但要知道,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行医之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在众人的眼里,他们的职业是属于“下九流”的那一派。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后汉书·华佗传》中也记载了“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这一句话。

从这句话中可见,在华佗的心中,他时常对自己从医这件事情感到后悔,他还是对名利有着追求的。

华佗虽是被曹操亲自所征召过来的,并且他能够时常侍奉在曹操左右,但自始至终,华佗都没有以士族之人的身份进入到曹操最核心的政治集团。

一方面,华佗的思想里仍然是保留着士人情结的,另一方面,他在众人的眼中还是一名医者的身份,有着方士之名。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在这两者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华佗的思想充满了矛盾性,这也最终给他惹来了杀身之祸。

《后汉书》卷七十二《方术列传》中,这样记载,“(佗)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为业”。

曹操为缓解头痛之症,使华佗“专视”,谁知,华佗却给了曹操“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这样一句话。

也就是说,曹操的头痛之症已经是难以治好,想要延长寿命的话,只能是要不间断地进行治疗。

这样的诊断结果对有着雄心壮志,想要一统天下的曹操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但好在他的身边还有华佗,能够暂缓这一症状,也给了他一丝丝的安慰。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而不久之后,华佗却以自己“久远家思归”为由向曹操告了假,本就重视人才,珍爱人才的曹操定然是不会拒绝这一合理请求的。

谁知,华佗的这一别竟是再也没能回来。

回到家乡之后,华佗并未按照约定如期返回,反而是多次以自己妻子身患疾病为由,向曹操请求延长假期。

起初,曹操本着对华佗的重视,并未动怒,反而是在自己日理万机的操劳之际,仍然能够亲自给华佗写信,满怀诚挚邀请他回来,甚至还下诏令郡县征发遣送。

但华佗却依旧是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上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举动彻底惹怒了曹操,他当即下令,派人前往华佗家中查看,想要证实华佗所言是否属实。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曹操下令,若是华佗的妻子当真是身患疾病,使得华佗不能履约,便赐予他四十斛小豆,让其照拂家中妻儿,并且还能够让他继续延长假期。

但若是一经发现,华佗有任何的欺瞒,便即刻将其逮捕羁押。

之后,华佗便被押解到了许昌监狱进行拷问,最终被拷问致死,曹操给他的罪名是“欺骗罪”“不从征召罪”

华佗被斩杀之后,曹操也言明,华佗是能够治好自己的头痛之症的。但是他却不加以根治,故意拖延。究其根本,就是华佗想要以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

曹操心知肚明,就算不斩杀华佗,自己头痛之症的病根也不会被断掉。

可见,《后汉书》中所记载的文字,表明了曹操的做法是正确的,对于像华佗这样沽名钓誉之人,是应该被斩草除根。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爱才但不纵才

曹操作为一名统治者,爱才惜才是无可厚非的,但同时他也能做到“令行禁止,赏罚分明”爱才,却也从不纵才。

华佗出身士族,使得其恃才傲物,有着一身精湛医术的他,本可以安安稳稳过完这一生,可是华佗却不甘心,妄想挑战曹操的权威。

而作为一名统治者,曹操最厌恶至极的,便是像华佗这样沽名钓誉,想要恃才要挟之人。

除了华佗以外,曹操还斩杀了不少的文人名士。众所周知的还有“孔融让梨”这一故事的主角,也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孔融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身为名士,孔融无疑是有着卓越不凡的才学,但同时他的身上却也有有着士族文人的一个通病,那就是恃才清高,动不动就爱显摆自己的才华。

对于曹操来说,对于才子文人他无疑是爱惜的,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们不能挑战自己的威信。

但偏偏,孔融就正好犯下了曹操这一大忌讳。

战乱时期,国家要时刻为战争做好准备,粮食的储备显得尤为重要。

曹操为了确保粮食的供应,来配合自己的屯田政策,便发布了禁酒令,禁止百姓利用粮食酿酒。

为此,曹操还特意在朝堂上告诫诸位大臣,希望他们能以身作则,禁止饮酒。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但就在这样的时刻,自作聪明的孔融却站了出来,并提出了异议,只因曹操以商纣亡国为例,警示大臣们,酒易亡国。

孔融在朝堂上,当着诸位朝臣的面,反驳曹操,亡国的不仅有酒还有女人,为何不把女人一起禁了?

此言一出,曹操就已然对孔融起了杀心。

曹操对于孔融这种处处维护士族利益,自恃清高之人,心里早就看不惯,必须要铲除他们,只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而后,同是士族出身的袁术在寿春成功登基称帝,而曾与袁术联姻的杨彪是曹操的手下,此时杨彪自然成为了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况且杨彪与孔融一样,都是沽名钓誉之辈。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曹操自然是不能忍,便把人抓了起来,听闻此事的孔融,顾不得平日里的衣冠整齐的模样,当即就前去找曹操理论。

为了说服曹操,孔融引经据典、据理力争,最后,在一众世家大族的舆论压力之下,曹操只能暂时屈服,从长计议,先把杨彪给放了。

最终,孔融也因为一次次对曹操不加节制的触犯,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处死。

而同样,“为人性恶”的华佗身居在这样一位统治者之下,却妄想要挟曹操,挑战他的威严,自然也不会有一个好下场。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曹操对人才的不枉不纵,使得他的手下猛将入云、谋将如雨,这也是他的势力能够迅速壮大的又一根本原因。

#头条创作挑战赛#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58753.html